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媒体与信息     
珞珈 《出版科学》2016,24(1):1-1
1964年,传播学巨匠马歇尔·麦克卢汉在同年问世的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媒介即讯息。”它不仅揭示了媒体与信息的密切联系,而且预言了此后三十多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媒体兴起、信息爆炸的惊人现实,电子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飞跃发展,见证了麦氏思想的高瞻远瞩和深邃缜密。  相似文献   

2.
麦克卢汉,生前以石破天惊的言论震惊了也惹恼了传播学界,在毁誉参半的喧哗之后,麦氏及其理论沉寂了许多年。数字技术催生的电子媒体和信息社会却无不契合了麦氏神奇地预言。麦克卢汉的研究方法具有现象直观本质和文学化倾向的特点,使得他能够出色完成媒介探索的任务,开辟了侧重媒介技术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0年,西方传播学巨匠。麦克卢汉的成名充满戏剧色彩。1964年,53岁的麦氏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英美文学教师,地地道道的小人物。这一年,其成名作《理解媒介》问世,其中构建的预言式的思想理论体系,石破天惊、天马行空,犹如一场大地震,在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冲击波。麦氏一举成名,成为新思想新学科的巨人。有人誉其为“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时隔20多年,麦克卢汉撒手人世之后,这场冲击波传入刚刚改革开放、睁眼看世界的中华大地,引起不小的震动。在传播学的书架上,《理解媒介》无可…  相似文献   

4.
不管麦克卢汉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里遭受过怎样的批评和嘲讽,如今他的一个个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从"地球村"的预言到"媒介即讯息"理论的提出再到"冷媒介和热媒介"的划分,无一不闪烁着他耀眼的思想光芒。本文试以微博为例,分析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在新时期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副院长Brain Brooks早在2006年4月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前沿学术讲座中明确指出,"媒介融合是不可逆转的潮流"①.随着几年的发展,现实进一步验证了其预言.新媒体挑战日益严峻、媒介间竞争更加激烈、媒介间融合互补成为趋势、媒介生产传播方式与流程发生变化、媒介营销模式发生转型……正在到来的全媒体时代,正呈现出种种新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6.
网络传播与立法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从大众传播到网络传播早在80年代初,著名的传播学者韦伯·施拉姆就曾经惊人地预言:现行的点对面的大众传播体制将会被一种新的点对点的传播体制所取代。他指出:“革命的信息时代的一个趋势将是更多注重点对点而不是点对面的传播和个人越来越大的使用媒介的能力而不是被媒介所利用。”现在,随着多媒体电脑网络的建设和普及,当年施拉姆的预言正在逐渐变为现实,人类正在实现由大众传播时代向网络传播时代的飞跃。过去那种“大媒介小个人”的时代正近乎终结,传播媒介终于不再是那么无法参与和神秘莫测了,传播权也不再被高度垄断而是…  相似文献   

7.
张渤 《今传媒》2012,(11):21-22
伴随着以美国为主体的互联网技术的全球性扩张以及数十年来西方文化产品的大规模对外输出,在"地球村"预言已成现实的环境下。受众接触到的媒介内容呈现出趋同化倾向,媒介文本的趋同化是否会导致受众解读的趋同化并进而导致受众的同质化?原先以民族国家为单元的传播边界是否会在无边界的互联网媒介的扩张下日渐消弭?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媒介即讯息",加拿大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的这句话曾影响了无数人的媒介观念。在麦氏看来,经由媒介传播的内容并不是最主要的,媒介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讯息。语音,作为媒介史上最早的媒介,在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时代以后,随着智能语音技术研究的突破进展,具有了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体的信息传播形态开始从原先的泾渭分明逐步走向有机聚合,不同媒介之间的融合正从预言变成现实。“媒介融合的出现标志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理论曾被誉为媒介研究的“哥白尼革命”,是“麦氏整个议程中最核心的洞见”。网络诞生后,博客、播客、维客等网络新媒体不断涌现,本文试以web2.0时代的“三剑客”对麦氏理论做一些阐述。  相似文献   

11.
当今是个充满预言的时代。由媒介技术所牵动的文化预言.也正是如此.所谓的“网络化生存”、“虚拟社区”、“注意力效应”等等.无不令人眼花缭乱。敢于预言,就意味着不放弃可能出现的机会:认清现实.就意味着机会得以实现的可能。本文将就此探讨传媒文化在社会中的进入与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纸质媒体作为一种传统媒体,自然受到一定的冲击,有人甚至预言“报纸将会消亡”。然而,随着新锐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人们在选择“点击阅读”的同时,并没有像预言的那样把纸质媒体丢弃。事实上也如此,伴随着新兴阅读媒介的迅速发展,界面阅读的流行,读者选择报纸阅读的习惯并没有完全改变,  相似文献   

13.
2033年的未来学大会上,罗宾·怀特警告台下的狂热观众:(致幻剂)会使人类舍弃良知,最终将反噬人类。无奈,这般微弱的声音是必然要被淹没的极少数。在这个关于未来的预言里,人类终于迎来了和谐的大同世界。你可以是我,我可以是你。灵挣脱了肉,一个人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人,从而实现了精神领域至高无上的无限满足。  相似文献   

14.
张爽  于秀秀 《新闻世界》2014,(6):309-310
21世纪是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在媒介的推动下逐渐成为现实。全球化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着霸权主义,一些国家的新殖民主义正在试图控制着另外一些国家。本文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入手,浅析媒介发展对文化霸权的影响、文化霸权产生原因、文化霸权在不同国家的表现以及媒介在文化霸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尽管预言听起来有些虚无缥缈,但对于互联网来说,预言却也是一件极有意思的事,因为想象力所及之事在这里会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95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汉斯教授曾预言:“15年前,各公司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上竞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电视传媒领域里的现实状况印证了这一预言。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媒介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同质性很强的栏目;而加入世贸组织则促使国内媒介市场进一步开放,媒介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如何才能在处于“同质化”竞争阶段的众多国内传媒中脱颖而出?如何才能直面国外电视传媒的竞争?笔者认为实施品牌运营策略已刻不容缓。品牌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一旦形成就会备受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麦克卢汉在40多年前关于电子媒介社会的许多预言,如"地球村"、"信息时代"、"多学科交叉"等等,今天已经成为了现实,而他提出的"内爆""图像时代"等许多概念已被后现代主义理论家演绎为重要的思想。尽管麦克卢汉的许多论述遭受了争议,但他那先知般的预言,不得不让人叹服。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明 《今传媒》2006,(1X):11-12
1960年麦克卢汉在《关于理解新媒介的报告》的打字稿中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今天许多研究认为,这是对全球化媒介的预言。实际上,麦克,气汉受到时代和技术发展的局限,始终没有真正预见全球化媒介——初级网络和全真网络的诞生,也没有把全球化媒介视作一个发展过程。本认为,如果我们跨越麦克卢汉的预言,会发现全球化媒介早在17世纪就开始起程,经历跨国办报、环球广播、初级全球网将走向信息全真视频网,到22世纪前叶,人类将进入全真媒介的生活时代。  相似文献   

19.
处于传播科技目新月异的年代,“拥有媒介才能真正拥有自由”的传播预言,正在因网络所激发的言论民主,被越来越多地变为现实。当每个人都能够成为电子媒介的所有者、媒体成为思想表达的有力通道之时,社会文化更新了内涵,并进一步获得了极大的丰富。  相似文献   

20.
佟欣 《新闻通讯》2010,(6):31-32
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推动,使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媒体不但没有像一些业界人士预言的那样在新媒体冲击下走入寒冬,反而发挥了自身独特的优势,同网络媒体一起迎来了媒介融合的暖春。“媒介融合”简单说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媒介集合在一起。现实中存在着这几种“媒介融合”的例子,如报业集团、媒体联盟以及平面媒体电子化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