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领导活动报道是地方台电视时政新闻的重头戏,担负着宣传发布当地党委政府方针政策、树立领导人良好形象的重任。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和运用细节,才能增强领导活动报道的可看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地方台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如何正确把握和运用细节的具体举措,使此类报道有血有肉、真正发挥好作用,为受众接受。  相似文献   

2.
理论宣传应做到雅俗共赏——党报理论宣传通俗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桂香 《新闻爱好者》2008,(12):160-161
党报理论版要真正成为党的理论宣传的主阵地,首先就要在不断更新宣传理念上下工夫,使宣传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合拍,与受众的个性特点和思维方式共振.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3.
颜军 《军事记者》2014,(4):50-51
西方一些军事大国,特别重视利用新闻图片进行军事对外宣传,以树立自己军队的良好形象特别是在战事发生后.这些国家会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和传媒爱好,及时发布有利于自己军事行动的图片.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条件,我们的新闻事业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统领,就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中的指导地位,从而真正做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做到舆论导向正确,舆论引导有力;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在新闻宣传中自觉贯彻"三贴近"原则,从而切实做到三个统一;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使新闻宣传真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从而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总之,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真正搞好新闻工作.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确立.是在新闻宣传工作中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条件。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新闻宣传中的指导地位.从而真正做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保证新闻宣传工作的正确方向,从而做到舆论导向正确.舆论引导有力;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在新闻宣传中自觉贯彻“三贴近”原则,从而切实做到三个统一;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使新闻宣传真正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从而为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总之.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才能真正搞好新闻工作。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赖德活 《新闻前哨》2013,(11):72-73
一、对外宣传工作应坚持的原则(一)客观性原则若要外界对一个城市多一份客观与公正的认识,首先要保证宣传的内容是真实可信的。无数事实证明。任何对外宣传要达到最终的宣传目的.必须先获得受众的信任和好感。在对外宣传工作中,首先要通过各种灵活的手段在受众中树立起权威.让受众信服我们报道的内容是真实的。这也要求宣传题材要以真实性为支撑。  相似文献   

7.
受众是大众传播事业发展的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传播效果,媒体的权威性与美誉度也随之在受众心目中树立起来,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一种长远的、内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崴 《记者摇篮》2004,(6):49-49
对外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对外宣传中国的情况和主张.在国际上树立中国的正面形象.增进国外对中国的了解.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建设服务。对外宣传的立足点在国内。但效果却在国外。它面对的是一个广阔、复杂、多变的世界。面对的是众多、复杂、文化背景各不相同的受众。如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塑造中国良好的形象;如何做到内知国情。外知世界。  相似文献   

9.
处在一个转型期社会,电视媒体在广阔的背景下呈现出多元化的激烈竞争态势,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如何发挥主流媒体的“喉舌功能”,坚持好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并不断创新?也就是说,宣传什么,才能真正展示中原广袤热土的新形象、新风貌、新风采?怎样宣传,才能有力树立河南电视台的大台形象和大台风范,使其成为“中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电视媒体?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说宣传要“入耳入脑”,要以“攻心为上”,说到底就是要有效地作用受众的心理,影响他们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这就需要研究我们的宣传内容与方式,同时还要研究受众的心理,并从中找出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果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获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1.
茹静 《出版广角》2012,(9):36-38
正只有通过本土化和市场化的方式,才能使中国文化真正地深入海外市场。清晰的海外战略,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真正实现经营化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把"走出去"真正变为"走进去"。背景资料常青图书(英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国常青公司")成立于1985年7月,是落实中央(83)15号文件关于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精神,由中国国际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深度报道在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日益明显。这种形势下,每天冲锋在新闻工作一线的记者编导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新闻宣传工作如何突破,如何创新,如何更接"地气",更吸引受众?笔者认为,在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上,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新闻宣传思想、宣传艺术甚至是宣传模式,才能有所作为。这也是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我们媒体人提出的新的要求。一、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宏观意识,才能体现电视新闻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在打造和谐舆论环境中,应当树立“以受众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受众服务,从群众的关注点和兴奋点入手,才能实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首先,受众是新闻传媒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我国儿童电视节目始终存在受众儿童年龄不够细化、节目内容定位模糊等问题,随着对幼儿心理学的深入研究,人们逐渐意识到电视媒体对学龄前幼儿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本文认为,只有真正把握幼儿心理、加强节目创新、树立我国自主的品牌栏目,才能让幼儿电视节目收获观众美誉,为幼儿心智成长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媒介融合形态逐渐成熟,媒介环境的改变促使受众观念发生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树立正确的媒介受众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也只有这样,媒体才能赢得受众支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文主要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受众观念的转变,指出了当前受众观念的总体特征即权利主体,并从媒介、受众及媒介和受众关系三个层次分别阐明了受众观的特点和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媒介环境下,主动营造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信息环境十分重要,电视树立威信与公信力将为建构我国软实力创造条件。参与国际舆论引导、掌握传播主动权将为国家赢取话语权,从而使国家有更多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面对重大、可预见的国际事务,电视还应该制定周密的宣传策略以实施目的性传播,学会借力使力,用现有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升国家形象和认知度。另外,培养受众的媒介应用能力,加强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辨识度,也将成为增强国家软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7.
俗话说:“站在哪山唱哪歌”。行业新闻工作者宣传本行业自是名正言顺,然而,由于其宣传功能的局限性,行业内信息的单一性和受众接受信息的单向性(强调灌输),其辛苦劳作往往行内人士不想看,行外人士又不一定看得到或看得懂。 新闻首先要考虑社会和受众的需要,如何才能使行业新闻跳出行业框框,既使受众喜闻乐见,又达到或宣传成就、或揭示问题的目的?应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洪静 《新闻世界》2013,(5):97-98
电视节目的播出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受众的需求。因此,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才能策划出受众真正喜欢的节目。本文从七个方面对《我是歌手》节目的受众心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面对当前激烈的媒体竞争,如何提高文学副刊对受众的吸引力,是每一位面对文学副刊困境的副刊工作者、研究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树立一种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如何加强农业科技节目的宣传,不断提高节目质量,让它真正成为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好“帮手”呢?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要为受众着想。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传者和受者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没有受众的传播活动是没有意义的,不为受众所接受的传播也是无效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出去的信息只有为社会大众所接触、所接受,大众传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过去有些对农节目,只是单向灌输式的传播,使农民不愿看:一是节目冗长,有效信息量少;二是节目形式呆板,声画两张皮,说教过多;三是编播时间不科学,没有紧跟农事。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