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调和阴阳,启动全身。提高免疫力。根据《黄帝内经》经络“行血气,营阴阳”的理论,可知经络有运行全身气血,滋养器官、组织、细胞,网络脏腑肢节,联系五官九窍,双向传导信息,自动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作用。通过通经络、调虚实,可使人体内外相通,营卫周流,从而使人体健康的关键——自然生命之本得以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
舒佑辉 《武当》2005,(12):15-16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路径。经:经系径路,譬如途径,贯通上下,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络是脉络,譬如网络,它比经脉细微,纵横交错,网布全身,是经络系统的分支部分。经络与人体五脏六腑密不可分,经络中的经气,源于脏腑之气。所以,经气的虚实,又决定于脏腑的盛衰,人体通过经络的作用,把所有的  相似文献   

3.
<正> 八式行功祖国医学认为:脏腑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核心组成部分。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感觉器官之间,通过经络等的作用互相联系。脏腑的生理活动彼此协调,相互制约,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平衡。因此,我们首先应认识到,中医学的脏腑概念与西医脏腑概念是不同的,并需要了解体内各脏腑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体会八式行功对各脏腑和脏腑之间产生的影响作用。脏腑通常所指为:五脏(心、肝、脾、肺、肾)、  相似文献   

4.
一、健身经络(一)经络概述人体经络是人体内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义,是经络系统中直行的干线,多循行于深部。"络"有网络的意义,为经的分支,犹如网络一样遍布周身,无处不至,分布部位较浅。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分的通路。经络遍布全身,有规律性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和皮肉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二)经络分类经络系统由经脉、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组成。经脉主要有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两大类,络脉有别络,孙络,浮络。现将经络的组成用下表表示。  相似文献   

5.
百练不如一抖,是有一定道理的。它是全身运动,有氧运动。不需要工具,也不要固定场地,只要有容纳一个人活动的空间就可以了。简便易学,而且效果非凡。颤抖究竟有什么效果呢?1.增强肌骨功能。增强人体肌肉活力,增强各关节的功能。2.疏通经络。经过颤抖整体活动,首先疏通了经络。经络是人体生命活动枢纽。疏通经络,有利于体内各组织、器官的运作与协调,促进气血循环。经络畅通,气行血畅,气血循环畅通,增强体质。3.调整人体磁场,地球是个大磁场,人体是个小磁场。经过颤抖,调整人体小磁场磁化,成为有序化排列,强化体质。人体小磁场如何磁化的?不…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用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理论基础来论述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它们之间处于相对平衡才能维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在某一方面失调即将产生疾病或死亡。因此在中医治疗时也必须用以上学说为理论基础来辩证论治。 炎热的夏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口渴,心烦,表  相似文献   

7.
一林 《武当》2016,(4):32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丰富多彩的养生健身术中,太极拳以其独特、完整、科学的锻炼方法和理论体系,以及良好、确切、普遍的保健作用和医疗效果,为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运行气血与形体五官等组织相联系的矛盾统一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脏腑、经络、气血之间,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人体生理学和保健学角度出发,阐释太极拳运动对身体系统的按摩作用。太极拳的螺旋缠绕运动,能对全身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程度的牵拉、拧挤和压摩。这是一种自我按摩,能够舒活经络,通畅气血和调整阴阳平衡,加强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处于协调有序状态。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运动后血乳酸恢复作用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针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祖国医学中的宝贵遗产。它不但有治疗范围广,收效快的特点,而且容易掌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动运医学的开展,针刺也被不断地运用于体育运动中,同时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知道,针剌以刺激经络上的腧穴为主。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经路,腧穴分布在一定的经络循行路线上,它的作用和经络是密切相关的。在生理上,腧穴是脏腑经气运行输注、  相似文献   

10.
在气功具体练法上,涉及到许许多多“气”在人体中运行的路线与关键点,这便是经络与穴位。经络在人体中纵横交错,把人联成一个有机整体。穴位是气息交换、交叉聚合的根据地,对它进行意守、摩按,有调节经络的功能。人体中最主要的经络为十二正经,加上任督二脉,通常称为十四经。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密切相联,直接影响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1.
寻找自己的“312” 初进312经络锻炼法大门的人,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正确认识经络并准确地做好合谷、内关、足三里3个八位的按摩,做好腹式呼吸和两条腿的运动,并以此达到激活经络和气血、调整全身各脏腑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就像一张交通网,它联系着体表内外和脏腑,起着沟通气血运行,护卫机体的作用。一旦经络阻滞,反映在身体上,就会产生很多不适,甚至导致身体生病。大多数人平时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经络不通,也不太了解什么样的身体表现预示着经络不通,有两个简单的方法可以验证自己的经络是否处于通畅状态。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的根本原因是脏腑功能的疲劳。五脏疲劳的原因是大运动量使五脏能量过多消耗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恢复五脏疲劳的方法:1.能量补充。培补肾元可生精化气而使其它器脏能量充足。2.疏通经络。经络通畅气血亦流畅,五脏及全身机能可得滋养。3.生化能量。应用七支坐技术使元精化生出元气,元气生化出元神,精足神旺、能量充足则脏腑功能正常。能量入肾藏真,真气在体内运行无端,气脉经络通畅,营养迅速滋润脏腑,五脏功能正常,全身及运动性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4.
护脚养生法     
范士忠 《武当》2014,(8):59-60
俗话说:“养树护根,养人护脚”。脚,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心脏”。中医认为,双脚是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具有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等重要作用。脚上还有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大脑紧密相连,有很多通往全身的重要穴位,脚有三阴经(脾、肝、肾)和三阳经(胃、胆、膀胱)之终。刺激这些穴位,能使末梢神经兴奋,可以激活神经及促进相应器官发挥功能。因此,脚部保健关系到整体。历代养生家常把护脚养生作为健康长寿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万明宽 《武当》2011,(2):54
具有悠久历史的祖国传统医学道家脏腑图点穴法,以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和绚丽多姿的风采,在推拿理疗医学之林中独树一帜,在当今日益高涨的回归自然呼声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亲和力和独占鳌头的神奇魅力。其主要操作的特点是通过推拿医师对患者任督二脉特定穴位的内力作用打通小周天,鼓荡气血运行于经络脏腑之中,调整人体的  相似文献   

16.
姜寿海 《武当》2009,(11):32-33
经络的内涵有两个方面,一是路线,二是功能。经络的路线在人体线路图上较清楚,但它的功用较为复杂而难理解。这个问题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亦有所讲解:“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即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相似文献   

17.
足区:《黄帝内经》指出:“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生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阳气起于五趾之里。”“夫四末阴阳之会者,此气之大络也。”说明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是阴阳经脉气血会合联络的重要部位,与经络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十二经脉的脉气散布,以足为根,以足为本。足部是人体经络循行与腧穴分布最为集中的部位之一,正经六条在足上,一只足有38个腧穴,原穴是原气驻留地,其中太白、  相似文献   

18.
经络是人体防治疾病和保健的总的调控系统,经络失控则一切疾病就会发生、发展,经络恢复正常,人体就康复。因此,疏通经络,促进气血畅通,至关重要。只要你能够掌握气血循环的技巧,就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大可不必依赖于气血循环机。  相似文献   

19.
马步站桩功,是本功法的基础即筑基功。祖国医学的经络学说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有路径的意思,是纵行的干线;络有网络的意思,是经的分支。它们如同罗网维络,遍布全身,内连五脏六腑,外达四支百骸,沟通内外,联系表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特的功能体系,使肌体内外上下统一协调,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灵枢,经脉篇》说:“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因此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练马步站桩功,就是通过调整和保持特定的姿势,加速经气的运行,使周身的经络畅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从  相似文献   

20.
“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有什么作用?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是沿循有关经脉上的穴位,进行自我按摩。这是符合“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脏腑所属,主治所为”的治病原则的。循经取穴、以指代针概括起来有如下作用:(1)通经活络,调和气血:经络,在身体里属于脏腑,在身体表面络于肢节,是运行气血的通道。如果经络不通,人就会发生疾病。因此,通过循经取穴、以指代针,就能疏通经络,畅通气血,防治疾病。《医宗金鉴》曰:“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如腹痛可按摩足三里,疏通胃经,祛病止痛。(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