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多走几步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列斯特列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当时盛行的“燃素说”的常识出发,将它命名为“失燃素的空气”。同年10月,普列斯特列带着他的实验到法国游历,受到化学家拉瓦锡的接待。当拉瓦锡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实验后,他立即重做了一遍,得到了那种新的气体,并第一个将它命名为“氧”,并以此建立了燃烧的氧气理论,这是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相似文献   

2.
氧气的发现者之一舍勒()舍勒是瑞典著名化学家,氧气的发现人之一,同时对氯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多种气体,都有深入的研究。舍勒正式发现氧气可以定在1773年以前,他用加热氧化汞、硝石、高锰酸钾等方法制取氧气,比英国的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要早一年。舍勒还曾研  相似文献   

3.
人们都知道最先制出氧气的是瑞典的舍勒和英国的普利斯特里,但他们两人的头脑被“燃素说”束缚了,因而没能真正认识氧气。而拉瓦锡排除了燃素说的干扰,得出了正确结论,因而氧气的发现权属于拉瓦锡而不属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这样,真理便从舍勒和普利斯特里的鼻尖下溜走了。  相似文献   

4.
多走几步     
<正>1774年,英国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学家,他在给氧化汞加热时,发现从中分解的纯粹气体可以促使物体燃烧。普列斯特列习惯地从当时所谓权威的"燃素说"的常识出  相似文献   

5.
一、复习要求1 常识性介绍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污染与防治及水与人类的关系。2 了解 空气的成分与水的组成 ;氧气和氢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氧气和氢气的工业制法。3 掌握 氧气和氢气的化学性质及实验室制法原理。二、主要内容提示(一 )空气和氧气1 空气( 1)空气成分发现史 :①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了氧气 ;②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实验证明空气是由氮气 (N2 )和氧气 (O2 )组成的科学结论 ,他揭示了燃烧的本质 ,推翻了燃素说。( 2 )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计 ) :N2 78% (约占总体积的 4/5 ) ,O2…  相似文献   

6.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这个定律说明的是,在任何物质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质量始终保持不变(守恒)。这一观念早在17世纪就已由我国思想家王夫之提出。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根据化学定量实验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结论并未引起当时科学界的注意。直到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量的变化关系后,于1789年明确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将45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  相似文献   

7.
公元1744年,英国发生了一件令世人注目的事情,新的化学元素——氧被发现了,整个化学科学面临着一场变革。然而,新元素的第一发现者普利思特列被传统的理论所禁锢,毫不怀疑地用当时流行的“燃素说”来分析这种新气体的特点,他只觉得氧很纯粹,不含燃素,便把它定为“无燃素气体”。同时,普利思特列把这一发现告诉了拉瓦锡。这位法国化学家却心存疑问,亲自反复地进行实验,终于用氧化燃烧的理论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变化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氧气的自述     
我是妇孺皆知无人不晓的氧气。我是由两个同胞兄弟——氧原子构成,体重(分子量)为32。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是空气这个“文明古国”中一个庞大的成员。我们家族一直就与人类朝夕相处,可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被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  相似文献   

9.
1以史实与展望激励创新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是一部发现、发明不断创新的历史。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就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好例证。舍勒、普利斯特里先后虽独立制取了氧气,但由于被旧的“燃素说”束缚,没有揭示空气的成分和燃烧的本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由于摆脱了“燃素说”,终于认识了空气的成分和燃烧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后来陆续发现了空气中其他成分。科学家们为了探求真理,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对每次实验中微小的数据变化,不轻易忽视。作为研究、探索奥秘的切入点。他们这种为探求真理,…  相似文献   

10.
1775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质量守恒定律,彻底推翻了统治一时的燃素说,使化学进入了定量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时代.有了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很多现象都能得以解释,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  相似文献   

11.
(六)原料纯度的计算例13,在实验室中分解120克氧化汞,得到8充氧气.求此氧化汞的纯度.解: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氧气的重量,求所含纯氧化汞的重量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最早关于氧气的记载是在八世纪我国的《平龙认》中。约十个世纪后,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同时期的荷兰化学家德兰贝尔、瑞典化学家舍勒,以及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都发现了氧气。但是,这些遇到氧气的人由于观察不全面,忽视了新生事物,没有取得发现氧气的殊荣。  相似文献   

13.
要解计算题,首先是审题,审题时应仔细,要通读题目、辨明题意,对题中关键的地方要逐字逐句的推敲,其目的在于弄清并理解题意,从中寻觅已、未知条件,并全面地利用题中条件间的联系进行计算。同时,有些条件具一定的隐蔽性,因此,审题时要特别注意,对题目中的关键词、字要正确理解,要善于选择解题的突破口,使解题步骤简单、速度快,以避免计算时走弯路或误入歧途。下面举例说明。例1加热22.7克氧化汞,只得到1.6克氧气,问同时得到汞多少克?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对“只”字的理解,“只”字意味着氧化汞未完全反应,只是部分分解。…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说过:“从歪曲的、片面的、错误的前提出发,循着错误的、弯曲的、不可靠的途径行进,往往当真理碰到鼻子尖的时候,还是没有找到真理。”初三化学课本中提到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曾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气,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其实在这一研究中,拉瓦锡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们三人都作过如课本所述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却不相同。拉瓦锡提出了科学的燃烧理论,被科学史家称之为一场“化学革命”。而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却不能摆脱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方玄昌 《科技文萃》2001,(10):65-68
从波义耳到燃素说 人类化学起源于古代炼金术.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他为化学确立了独立的目标:从炼金术、制药和冶金工艺中寻找一般的原理,从而使之开始成为一门近代意义上的科学.  相似文献   

16.
正我就是妇孺皆知的氧气。我由两个同胞兄弟——氧原子构成,体重(分子量)为32。我们家族自古以来就是空气这个"文明古国"中的成员。我们家族一直与人类朝夕相处,可直到18世纪70年代才被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且给我取名为"养气"。后来,人们取其  相似文献   

17.
O的争论     
意想不到,一个小小的“O”,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风波是一位化学家引起的。他写了一本关于氧气的书,封面上印着一个巨大的“O”。化学家在书中写道:“O是氧的化学元素符号。没有氧就没有生命,O是一切生物的命根子!”  相似文献   

18.
1 以史实与展望激励创新 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部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是一部发现、发明不断创新的历史.空气成分的发现史就是进行创新教育的好例证.舍勒、普利斯特里先后虽独立制取了氧气,但由于被旧的"燃素说"束缚,没有揭示空气的成分和燃烧的本质.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由于摆脱了"燃素说",终于认识了空气的成分和燃烧的本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后来陆续发现了空气中其他成分.科学家们为了探求真理,做了无数次的实验.对每次实验中微小的数据变化,不轻易忽视.作为研究、探索奥秘的切入点.他们这种为探求真理,推进科学发展,锲而不舍的攻关精神,为我们后来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19.
氩的发现     
1882年,英国化学家瑞利为验证各种气体所含元素的原子量是否为氢原子量的整数倍,认真地做着各种有关的实验。 一天,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用两种不同方法制得的氮气,其密度不相等。一种通过铜与氧气加热制得氧化铜,再用氧化铜氧化氨气得到氮气,经精确测量,所得氮气密度为1.2505克/升。另一种方法是把空气通入装有赤热铜粉的试管里除去氧气,再通过碱液与浓硫酸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汽,最后得到了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两种方法得到的氮气密度相差0.0067克/升!他怀疑自己是否在测量中出  相似文献   

20.
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随着冶金和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使用火的实践范围和规模日益扩大。化铁、炼焦、制陶、烧石灰、蒸酒精以及玻璃,肥皂等工业生产的需要促使人们去深入探求火及燃烧的本质。1703年,德国医生及化学家施塔尔(G.E.Stall,1660—1734)系统地提出一种关于燃烧的理论——“燃素说”。燃素说认为:火是由无数细小、活泼的微粒构成的物质实体,而由这种火微粒组成的火的元素就是“燃素”。燃素是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