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婚姻中,嫉妒作为一种无端猜疑丈夫或妻子不忠,进而限制对方和一味排斥其他异性的病态防卫心理与行为,具有严重的迫害性和危险性。为了爱情的发展和婚姻的稳定,夫妻一定要加强对于嫉妒的防范和医治。  相似文献   

2.
仇席席 《亚太教育》2019,(10):187-188
儿童的嫉妒心理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能够捕捉这种情绪并及时安抚是父母必备的技能之一。多项研究表明,嫉妒的产生因素多样,如儿童本身的人格因素,来自父母的婚姻状况、教养方式的影响,究其根本则可用“形成性关注”的丧失来解释。为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社交技能的培养,父母应对儿童嫉妒行为的策略就显得尤其重要。保持婚姻的积极互动,增加对儿童的促进行为,如情感理解等,是应对儿童嫉妒心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嫉妒的名声一向不大好,因为嫉妒心一旦发作,小则酸眉醋眼,大则要死要活,那动作实在是太难看了。如果任由嫉妒心排山倒海、一泻千里,那可能会坏大事。但是,如能看到嫉妒积极的一面,将其转换成一种为善的力量,它对你的婚姻将是极为有益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上的婚姻买卖和法律上的婚姻自由之间的矛盾所造成的家庭财产共有和产权模糊,是家庭腐败的内因;性服务业的垄断则是家庭腐败的外因。权力所有者家庭的相互嫉妒和隐瞒,平民家庭的生男冲动和家庭压迫,是家庭腐败的表现。劳动品质下降、投资后劲不足和储蓄的刚性增长,则是家庭腐败的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5.
系统学嫉妒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学嫉妒理论是现代六大嫉妒理论之一,本丈研究了该理论的嫉妒理论观、嫉妒分类观及嫉妒治疗策略,并从理论和应用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结合《红楼梦》具体文本,从嫉妒的根源、嫉妒的萌芽、嫉妒的深化、嫉妒的升华四个方面对贾环的嫉妒心理进行了剖析,认为贾环对宝玉的嫉妒从委屈性的一般嫉妒膨胀到报复性的黑色嫉妒,最后转变为竞争性的白色嫉妒。  相似文献   

7.
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情感因素,文学中的嫉妒描写包括嫉妒心理和嫉妒行为两个方面,人物的嫉妒心理和行为,有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即"眼红--嫉恨--嫉怒--嫉毁"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保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或自己本身也在不知不觉地对别人产生嫉妒之心。被嫉妒的人常常是自己周围熟识的人。有时,明知道嫉妒是不应该的,却无法消除。  相似文献   

9.
我国东汉学者王符最早指出嫉妒具有攻击性。这一结论被冷落了几近19个世纪,直至进入别世纪以来,现代心理学家们才先后认识到嫉妒的攻击性,却又流于进一步阐发。嫉妒攻击是指嫉妒主体有意伤害嫉妒容体的身体与精神的行为。嫉妒主体的挫折心理与补偿心理是攻击的内驱力。嫉妒攻击具有突出的阶段性特征,即炉羡阶段的象征性攻击、妒恨阶段的轻度攻击和妒害阶段的强烈攻击。妒害阶段的攻击具有策略性、残忍性、形态复杂性和某种非理性等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的距离知觉与距离感觉在非语言符号传递过程中,会影响其情绪的变化并由此产生某种行为反应。我们所说的嫉妒的距离性,既有一维时间距离,也有三维空间距离,还有四维心理距离。招致嫉妒情绪的距离,有时是其一,有时是其二,有时则三者兼而有之。心理距离最终是产生嫉妒与否的关键性因素。嫉妒距离性的实质,即嫉妒主体与嫉妒实体之间的关系能否沟通,以及这种沟通受时空、心理距离影响的程度问题。人们在生活或工作中应掌握好嫉妒的距离艺术,这包括两个方面:不嫉妒的距离和避免嫉妒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涉台婚姻配偶是指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结婚,并定居台湾生活的的大陆配偶。配偶身份利益主要包括夫妻同居生活权利义务、相互忠实权利义务、共同哺育子女权利义务,相互扶养的权利义务等。分析涉台婚姻大陆配偶身份利益受侵害原因,认为在现有的法律政策下,福建省应"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开展闽台婚姻法律实务合作,签订司法协助协议,保障涉台婚姻大陆配偶身份权益,维护两岸婚姻家庭稳定与幸福。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人的择偶模式从传统时代的"包办婚姻"向现代社会的"自由择偶"的转变。佤族的择偶模式却从来都是"自由择偶"。一些学者通过研究找出了中国传统社会形成"包办婚姻"的因素,是以"父系父权"家庭制度及其一系列衍生因素决定的,但是这些因素也普遍存在于佤族社会中,佤族社会却形成了"自由择偶"的传统。由此提出:从妻子对家庭经济贡献的维度解释包办婚姻的形成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论配偶权     
在<婚姻法>的修订过程中,"配偶权"这样一个概念引起了社会广泛讨论.本文从"配偶权"的来源、法理逻辑及其尴尬,爱情与婚姻的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配偶权"的强调是对历史的反动,将对社会中正在发育的婚姻从以财产为基础向以情感为基础转化的现象产生逆诱导,从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重婚罪中的"结婚"是指通过登记婚或者仪式事实婚形成配偶关系后,当事人就成为"有配偶"的人,而"有配偶"的人与他人"结婚"再形成一段配偶关系,就可以构成重婚罪。"有配偶"有两种来源,一是婚姻登记形成的"夫妻关系",二是仪式事实形成的"配偶关系"。重婚罪的行为类型不只包括登记婚+登记婚、登记婚+仪式事实婚,还包括事实婚+仪式事实婚、仪式事实婚+登记婚。因为"配偶关系"也来源于仪式事实婚。  相似文献   

15.
我国近年来对婚姻关系中产生的损害赔偿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离婚损害赔偿中无过错配偶方的请求权上。然而通过对重婚、事实婚姻、非法同居以及已婚者与他人同居等不同类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现行法律对前三种关系中的第三者保护不足,从而试对如何保护该第三者的财产权利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夫妻忠实义务是夫妻之间专一性行为的义务,我国《婚姻法》应当承认夫妻忠实义务的可诉性,将重婚、有配偶而与他人同居之外的违反夫妻忠实义务情形也纳入损害赔偿范围,同时建构配套的婚内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7.
“忠实义务”是配偶权的核心内容,也是各国婚姻法普遍规定的原则。随着国门的打开,“性解放”的西风东渐,第三插足日益猖獗。为了纯化社会风气,保护无过错配偶方的合法权益,法律必须授予其损害赔偿请求权。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迥异于传统文化的人生思考和社会探究,从家庭的角度展示出情爱与死亡的双重主题。虐恋、妒宠、恐弃是潘金莲异化心理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虐恋是恐弃的工具和手段,妒宠是虐恋、恐弃的官能呈现,潘金莲的一切畸型性格都可从其恐弃心理上找到问题最后的症结。她异化性格由来日渐,解读潘金莲这一符号,不应忽视一夫多妻制的残酷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刑法》对重婚罪规定,存在诸如对“结婚”、“配偶”、“事实婚姻”等方面规定欠严谨等问题。鉴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惩罚事实婚的重婚犯罪,应当对重婚罪的客观方面作出更为明确、严谨的规定,从而就事实重婚行为可构成重婚罪的问题,制定出新的,比较完善的法律。  相似文献   

20.
"第三者"是指明知对方有配偶依然与其建立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从而破坏他人正常的婚姻家庭秩序的人。其实施侵权行为具体侵犯了无过错方的配偶权、名誉权、财产所有权等7种权利。婚姻关系中的无过错方是切实的受害者。在《婚姻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第三者"现象没有明确规定的背景下,我们一方面需要强化侵权法的救济功能,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尽快建立科学完善的"第三者"侵权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