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 一部长达百万言的社会科学新著——《国风集说》在1993年金秋季节问世了。这是编著者张树坡同志在著名学者余冠英和周振甫二位老先生的直接指导、帮助之下,付出多年的辛劳,潜意钻研,精心结撰而成的。我们恭贺张树坡同志把这一优秀的科研成果献诸世人。 《国风集说》是一部既集《诗经·国风》研究之大成、又填补《诗经·国风》研究之空白的专著。所谓集大成者,是指本书汇集了我国自古及今研究《诗经·国风》的要籍几近概全之成果;所谓填补空白者,是指在既往的《诗经》研究著述中,还从未出版过这种集说性质的书,更没有类同本书体例与结构的撰著。  相似文献   

2.
<正> 《诗经》分为《风》(即《国风》)、《雅》(《大雅》、《小雅》)、《颂》三大部分。对“风”“雅”“颂”三字如何理解,实际上已构成了探求《诗经》主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风”,是指“音乐和歌谣”;“国风”就是各国的音乐歌谣。有的同志还写道,对此,“大家似乎已经有了一致的意见”(孙作云《说雅》(见《文史哲》1957年1月号;又见孙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现在如果说哪个女人风骚,搞不好就会招来一顿臭骂。因为如今的"风骚"一词,早已是轻浮、放荡的代名词。但在很早以前,"风骚"一词却没有一点一滴的贬义。"风骚"一词来源于《诗经》和《楚辞》,也是《诗经》和《楚辞》的并称。因为《国风》和《离骚》分别是《诗经》和《楚辞》的代称,所以人们就把"国风"中的"风"和《离骚》中的"骚"合在一起,敬称这两部书。  相似文献   

4.
《就是那一只蟋蟀》的解释高中语文第四册选了当代诗人流沙河的一首新诗《就是那一只蟋蟀》,书中注释[《唐风·蟋蟀》]为:《诗经·国风》中的诗篇。其中有"蟋蟀在堂,风聿共薯。今我不乐,日月共除"。这里与原文不符。《诗经·国风》中的句子应为:"蟋蟀在堂,岁章...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前《诗经》有多种译本,古代文学研究者开始对《诗经》的翻译进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集中体现在题旨的误解、词义的误释、经文的误译等。以现代诗歌形式翻译《诗经》已为广大读者接受。依据几部“国风”译注,从“国风的语义”、“国风的章法句式”、“国风的韵律”、“国风的语言”四个方面谈谈翻译国风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诗经”自结集以来特别是汉代以后,一直被尊为经典,“掌之王朝,颁之侯服,小学大学之所讽诵,冬夏之所教”(朱彝尊《曝书亭集》),作为一种说教——诗教——的工具,担负起了维护封建道德的政治责任。“五四”以后,《诗经》的研究冲破了经学的束缚,特别是对“国风”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对“雅”、“颂”也作了一些分析和评价。但是,较之“国风”,“雅”、“颂”的研究就显得相形见绌了。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全面考察《诗经》的基础上,对雅诗作了较细致的探讨,认为雅诗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将《诗经》文本与音乐曲式联系在一起,进而研究《诗经》及其时代的音乐,是研究上古音乐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本文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国风》中的章句结构形式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归纳出《国风》中存在的3种乐句形式和22种乐章形式,并试图寻找其间发展演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确切地说,是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历来被尊为重要经典。在整部《诗经》中,至少在全部《国风》中,《关睢》处居要冲,有开宗明义之功。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关睢》关系重大。 我们不妨先听听古贤们的一些评论:  相似文献   

10.
一、“谁之永号”的“之”《诗经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中的“之”字,有人认为是语助词表反诘语气(如蒋文甫《诗经选译》);有人认为这个“之”字是对“谁”起强调作用,无实在意义(如天津圹沽区教育局教研室《中学课本古代诗文译注》);有人译“谁之永号”为“有了安身之处谁复痛哭长吟!”“之”字未注(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中学课本注这个“之”字为“尚”“还”,可是有人说“这是明显的错误,”(如程希岚《古汉语语法概  相似文献   

11.
自汉代以来,学者普遍认为《诗经》是经过孔子整理并最终编订成书的。但是在先秦典籍和《诗经》文本中,均找不到孔子编订《国风》的证据:先秦典籍中未见孔子编订《国风》的记载,《国风》篇章未必经过孔子编选,《国风》的目录未必经过孔子编订,《国风》不大可能经过孔子的辑佚;却可以发现孔子编订过《雅》、《颂》的痕迹。后世对《国风》的编辑疑问很多,都是因为它未必经过孔子编订之故。  相似文献   

12.
《国风》是否是民歌,是《诗经》学论争焦点之一。从文学艺术发展的特点、《国风》民歌说的内证、外证以及诗经研究之文学视角看,“国风非民歌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将《诗经》文本与音乐曲式联系在一起,进而研究《诗经》及其时代的音乐,是研究上古音乐的一条值得探索的道路。本文在杨荫浏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对《诗经.国风》中的章句结构形式作了一个全面的梳理,归纳出《国风》中存在的3种乐句形式和22种乐章形式,并试图寻找其间发展演变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现实主义手法反映了其产生时代的风貌。《诗经·国风》诗中的怀“归”一方面指女子怀春思嫁,另一方面指出嫁女子思归娘家。通过《诗经·国风》中反映女子怀“归”情思,可以探知《诗经》时期已进入了以礼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要求。分析《诗经·国风》中的女子怀“归”情思,不仅有助于了解《诗经》时期的婚恋习俗和礼法要求,而且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诗经》“发乎情,止乎礼”这一抒情特点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最古老、最优秀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出现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诗经》具有深广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因此,在中国文学史上确立了崇高地位。《诗经.国风》作为春秋时期社会的一面镜子,内容却是"宏大博远"的。并且可以作为史诗已供后世人们欣赏与借鉴。除以上所举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内容,使《诗经》成为一部完善的,有研究价值的史料记载。尤其《国风》这面镜子使《诗经》更具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诗经》婚俗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诗经·国风》中有不少爱情诗,反映了一些地区及民族的婚俗,《诗经·郑风·溱洧》即是一例。但历来对其评论有异,大多认为是“淫奔者自叙”,作者认为这只是表象,而其实际是反映当时的一种禳灾,祀子巫风。  相似文献   

17.
蓝菊荪先生的《诗经国风今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一本颇有影响的《诗经》译本,我读后获得许多教益,但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提出几点意见来,跟该书译者商榷,不当之处,也希望得到批评和指正。原诗的主题思想翻译《诗经》,首先必须对每首诗的题旨进行缜密的探索和考订,尽可能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因为,对诗篇主题的理解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译文的成败。《今译》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选择和吸取,不少诗篇的解说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但是,可以商酌的  相似文献   

18.
《诗经·国风》中的婚恋诗是历代研究者研究的焦点。时至今日,它依然是《诗经》研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对《诗经.国风》婚恋诗中赠物定情习俗的分析考证,可以看到赠物是上古先民纯朴、自然的求爱方式。花草子实,儷皮美玉皆是他们传情的媒介。这一习俗的渊源应归之于此期的社会分工特点和上古的生殖崇拜。同时,也可以看到上古民间男女自由、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的普通话翻译不单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基本训练,而且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推广普通话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解放以来有不少学者对文言文翻译进行试验。比较有影响的译文,一是郭沫若同志的《屈原赋今译》和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择》;二是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史记故事选译》、《先秦寓言选译》和《中华活页文选》等;三是杨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不仅是我国文学长河的源头,也是我国瑰丽多姿的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及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支柱.《诗经》所表现的出来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千百年来启发和鼓舞着后世文学家,谱写了一首首光辉灿烂的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诗篇.因此,《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关于《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6世纪至前11世纪)500多年间的社会风貌.《诗经》共305篇,其中《国风》160篇,《大雅》、《小雅》105篇,《周颂》、《鲁颂》、《商颂》40篇.《诗经》一书中的作品,是按风、雅、颂三类来编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