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词话     
一、词话的兴起及其大盛词话之起晚于诗话,因为诗的历史比词长得多。诗话,据说始于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前此非无论诗之著!如潘若同《郡阁雅言》,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其多及野逸贤哲异事佳言,知非纯粹论诗之作,是则诗话之称固始于欧阳修,即诗话之体亦可谓创自欧氏(参考郭绍虞《宋诗话考》)。《四库总目提要》亦称北宋诗话惟欧阳、司马光及(刘)放三家为最古,并指出“刘攽《中山诗话》、欧阳修《六一诗话》又体兼说部”为诗文评五例之一而次于《文心雕龙》、《诗品》等之后。对于词则《词曲部》立《词话之属》一目,首列王灼《碧鸡漫志》。  相似文献   

2.
《六一诗话》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颍州是欧阳修热爱的地方 ,欧阳修曾在颍州组织和参与了一些文学活动 ,其自号“六一居士”也是从颍州开始的 ,这也促进了《六一诗话》的产生。西昆诗人创作的众多杂史 ,给《六一诗话》的产生提供了文体条件 ;而西昆诗人和西昆诗歌本身也成了《六一诗话》的重要内容。从欧阳修本人的创作经历看 ,他先后著有《杂书》和《归田录》两部杂史 ,《六一诗话》正是在此基础上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六一诗话》作为晚年欧阳修的封笔之作,它的价值不仅在于是第一本《诗话》,更在于它是欧阳修在晚景借此对其一生所经历、所领袖的系列文艺思潮所做的更冷静、更平实的检讨.内容包括对宋初诗坛的平实梳理、对学韩目的的陈说等.《六一诗话》的价值还在于欧阳公在此有意识地暴露了自己的矛盾心态,让我们能从中找到宋人审美走向成熟的心理印记.  相似文献   

4.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谓赵翼称欧阳修《六一诗话》为《归田诗话》,“则不免巧立名目,易滋淆误。岂以修有《归田录》,遂误合为一耶?”语城是。然郭先生没有指出,即在宋时,就有不少人将《六一诗话》和《归田录》合而为一。与欧同时的吴处厚所作《青箱杂记》卷九,谓欧《归田录》记楚僧惠崇佳句不甚多,查今《归田录》无此内容,《六一诗话》中则有之:  相似文献   

5.
诗话是一种论诗谈事的笔记小说,欧阳修晚年写作的《六一诗话》,可视为诗话体的开山之作。欧阳修初作诗话的目的虽算不上严肃认真,但其中的许多论述其实较为明确地表现了欧阳修的诗学观点,如认可"穷而后工"的创作态度,主张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意新语工",看重义理和"事信",追求闲远平淡的诗风等等。  相似文献   

6.
刘攽《中山诗话》与欧阳修《六一诗话》、司马光《续诗话》有宋代诗话三古之称。而最早有较全面评价,实乃四库馆臣。馆臣之提要,言简意赅。但亦有不确当之言。其中《文选类林》著者或不为刘攽作,言刘攽郡望为中山,有不确当之嫌。花蕊夫人《宫词》百首之说存疑,《锦瑟》"青衣"说存疑,杜诗功曹为晁氏所纠亦属未当详考。而剩余之论,确为精当。故本文试对其作一辨析。  相似文献   

7.
一般人都同意,诗话之体最早创制者为北宋欧阳修,其《六一诗话》为名实相符的滥觞之作。但是,诗话这一文体的名称并非肇始于《六一诗话》,它最早出现于讲唱文学作品的名称中,如“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现在还无法查考该话本到底出现于唐还是宋,但可以肯定它的萌生至少是不会比《六一诗话》晚,况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来看,都跟唐以前的变文中“说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无非是说明“诗话”这种体裁最初是一种通俗的口头文学,后来的文人学士移用来作为一  相似文献   

8.
诗话之体,可以远推钟嵘《诗品》,甚至上溯《诗经》或孔、孟论诗的片言只语,但创体却始于欧阳修《六一诗话》。《六一诗话》以随笔论诗,随所触发,信笔即书,大大开启了后代随笔式诗论。清代雍乾盛世四川才子李调元的《雨村诗话》继承随笔式诗论,谈古论今,阐述诗歌见解,但并不囿于“以资闲谈”,而有精义可采。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和刘攽的《中山诗话》均为北宋较早出现的诗话著作,两人都于作品中粗略地表达了自己的诗学主张.论文从两者对诗歌创作的首要关注点、对待西昆浮艳风气的态度、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关于诗歌之"病"等四点对两部诗话的诗论主张进行比较,以便洞悉欧阳修和刘攽的主要诗论侧重点所在;同时对两部诗话部分观点相似的现象作出一定的解释,从而增进对北宋初期诗话创作情况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也是宋代从诗人的角度讨论诗歌创作而提出了系统理论的第一人。欧阳修对诗歌创作的见解,主要体现在他晚年退居颍州时所编的《六一诗话》中,其他的多散见于一些诗文及宋人的笔记、诗话。  相似文献   

11.
吴振华  时伟 《宜春师专学报》2011,(1):122-125,157
除韩愈散文外,欧阳修对韩诗也同样推崇备至。从欧阳修对韩愈《听颖师弹琴》的看法以及在《六一诗话》中对韩诗的评论,可以窥见其艺术旨趣与诗学鉴赏的侧重点,这对于我们了解欧诗与韩诗之间的接受传承关系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最短的序文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序文只有一句话—— 居士退居汝阳而集,以集闲谈也。  相似文献   

13.
郭绍虞先生在《宋诗话考》上卷《六一诗话》条中云: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八称欧阳文忠公有《杂书》一卷,不载于集中,凡九事。其卷前自题一行云:“秋霖不止,文书颇稀,丛竹萧萧,似听愁滴,顾见案上故纸数幅,信手学书。枢密院东厅。”今按其所言……数事均见《六一诗话》中。是则诗话之作,盖退居以后整理旧稿之所为也。《杂书》一卷即《诗话》之前身已。郭先生发现的材料诚然重要,分析也颇有道理,但还有几点意思可以补充。  相似文献   

14.
试论《原诗·外篇》陈长义自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之后,中国的诗话著作继之而兴,至于近代,一直联绵不绝,蔚为大观。而且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是我国古代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有一个根本弱点,除少数著作外,多是一点一滴的随感式评论,这虽有文笔亲切,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5.
西昆体是北宋初年文坛上一支极有影响的诗派,所谓“先朝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至今使人倾想”(欧阳修《与蔡君谟书》),对这样一个在文学史上曾轰动一时的文学派别,后人不无偏见,不少文学史著作以“语僻难晓”(引《六一诗话》语)、形式主义倾向严重,毫无实际内容的淫靡之作来评价。长期以来,我们在文学史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受“精华思想”的影响,而对那些所谓的  相似文献   

16.
一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含蓄是指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通过描绘形象加以暗示,使人涵泳想象得之。正如司空图《诗品》中阐述的那样,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欧阳修《六一诗话》中引梅圣俞语云: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必能  相似文献   

17.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要览     
论中国社会主义人权,诚信——组织传播与管理中的伦理智慧,核战争的伦理思考,变体概念及其在社会语言学中的运用,欧阳修《六一诗话》写作原因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讲诗一得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中有这样几句:“又若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贾岛‘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则道路辛苦,羁愁旅思,岂不见  相似文献   

20.
诗话和词话是我国古代一种谈论诗词的随笔式的著作,是宋元以来我国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的主要样式。自北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问世之后,仿效者甚多。作者往往信笔而书,随意短长,或记述轶闻,或品藻佳作,或阐发源流,或探讨作法,内容广泛,形式活泼,因而很受人们喜爱。流传至今的古代诗话词话著作多达数百种(此外,广义的诗话还包括各种笔记著作中的谈诗之语),这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