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分析教材中数学活动课的作用,提出数学活动课应该突出“动”和“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更好的感受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并列作为数学课程的整体目标。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其内容具有广泛性,方法具有灵活性,活动具有自主性,在数学活动课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更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新课程教学中,怎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发展?又如何在活动中突出学生的数学思考。让活动化课堂充满“数学味”呢?下面结合自己多次执教的“玩小棒”一课谈一些思考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魏前峰 《考试周刊》2012,(78):88-88
数学活动课的中心是“数学+实践活动”。活动是形式。是数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数学活动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研究问题,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应用,养成从数学的角度考虑日常事务的习惯。本文主要从明确活动课的教学目标、突出趣味性、突出自主性、突出实践性、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六个方面论述如何上好小学数学活动课。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要重视数学活动课的教学,把握数学活动课的课标要求,探索数学活动课的本质,扎实作好活动课过程的教学,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引发数学思考,培养数学关键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活动课的目的是诱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上好数学活动课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利用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要增加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意识,必须创造愉快和谐的气氛和环境。这样就要求活动课取材广泛,形式新颖有趣、生动活泼、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每个学生饶有趣味地参与活动,在愉快地气氛中探索,使他们体会到“跳一跳就会吃到桃子”的喜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方案规定了小学的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活动课程这两个板块,数学活动课是活动课程板块之一。我校开设每周一节的数学活动课,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能,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很好的发挥和发展。广大学生非常喜欢上数学活动课,热情很高,积极投入,究其原因我认为数学活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数学活动课是以兴趣爱好为前提。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前提,兴趣也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数学活动课寓学于乐,寓智于趣,活动时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教师可以激发情境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思维在活动中思考,有利于开启心智、发展个性。二、数学活动课是以动手实践为基础。实践、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认识活动的过程,又是发展其思维能力的过程,对于数学活动课也不例外。数学学科课和数学活动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一方面,数学学科课为数学活动课提供了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数学活动课作为数学学科课的补充,具有巩固、深化、提高和发展的作用。《大纲》强调指出,数学活动课“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发挥数学才能,有着积极的作用”。这里的“数学才能”应该指的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其中数学能力是这个能力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数学活动课教学特点所决定,它在这方面具有学科教学课所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9.
几年来,我校在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开设了“数学活动课”。数学活动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数学活动课是以发展学生思维为目的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数学活动课与之比较,更全面、更深刻,而且这种能力是  相似文献   

10.
数学学习有一个重要的组分往往容易被师生所忽视,那就是“活动课”,缺失了活动课的初中数学学习犹如一潭死水,天天重复着刷题、做题的单调劳动.初中数学活动课的开设不仅仅是为了活跃数学学习的气氛,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态度,满足学生数学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数学活动课,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它能多渠道、多形式地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活动课,不同于课堂教学,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以趣味来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上好数学活动课,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前提。如:在二年级“找规律猜数”的活动课中,我设计了一个“猜花瓶里的珠子”的游戏。老师从花瓶里先拉出3粒黑珠子,1粒白珠子,接着又一次拉出3粒黑珠子,1粒白珠子,然后老师问道:“下面第九个、第十个、第十一个、第十二个拉出的珠子应是什么颜色?”有趣的数学活动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学生们经过片刻思考就很快找到了规律,正确回答了问题,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发展。又如:三年级的“一笔  相似文献   

12.
数学活动课——指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验的学习方式,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数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即“数学+活动”.活动中即包括操作性活动“动手”,也包括观念性活动“动脑”,新教材改革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做一做”、“议一议”、“读一读”等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江翔 《中学教育》2003,(8):45-47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 ,利用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是数学学习内容的首选 ,即“数学生活化”。数学活动课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活动内容的课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使学生扩大视野 ,增长知识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 ,增进身心健康”。由于聋哑学生听力缺损 ,造成了其心理和思维发展较健全学生缓慢。因此 ,聋高中数学活动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活动课是以发展学生为目的。 2、数学活动课是以趣味引入为前提。 3、数学活动课是以自我实践为基础。 4、数…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教委的布署,数学活动课正式列入课程范围。如何上好数学活动课,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遵循“活动课决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和延伸,更不能利用活动课随意加班加点,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的精神,作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从儿  相似文献   

15.
<正>人教版79年级数学教材的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是新课标中"综合与实践"的重要课程内容。这些活动课对于尽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与实践性,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七年级的数学活动课除了肩负上述职责外,还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埋下了伏笔,有助于步步实现初中教育培养目标。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怎样上好数学活动课呢?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本文谈谈自己浅显的认识。一、挖掘数学活动课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相似文献   

16.
开设活动课,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活动课是以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的课。数学活动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中扩大知识视野,发展智能,激发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精心设计好数学活动,必须注重“三性”。一、注重活动内容的思考性数学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动手动脑,获得亲身体验与直接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因此,在安排活动内容时,不仅要注意知…  相似文献   

17.
数学活动课通过教师组织,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数学活动课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让学生的思维活动飞起来。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为数学课一种特殊的课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力求通过多种活动项目及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对他们个性的发展起着良好的作用。有效组织数学活动课,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逐步优化、丰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数学活动课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丫№拧满膏的辨堂神粜.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笔者给五年级学生上了一堂数学活动课,课题是“用转化法解题”。 如何让学生初步理解并轻松愉快地学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我事先思考过好几种方案,均不满意。走进教室,我环视四周,看见教室的铝合金推窗,便有了主意,随即进入课前几分钟的对话。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课程教学的不断改革,学校实施的“高效课堂”模式让数学活动课教学变得更加高效。在整个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练习占据了教学中大部分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理论的意义,而开展数学活动课能够弥补这些缺陷。教师将活动课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不再以“应试教育”为核心,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