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三、圆笔和方笔圆笔和方笔是隶书用笔的重要内容,《曹全碑》在运用圆笔上堪称典范。1.圆笔和方笔的含义篆书用圆笔,隶书则在此基础上增添了方笔。这里所谓圆笔和方笔,都是指其笔画的外部形态。书法上的圆笔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笔画的立体感。当中锋行笔时,笔画中路注墨最多,两侧注墨较少,这样就有了厚薄之分,于是  相似文献   

2.
正三、圆笔和方笔圆笔和方笔是用笔的重要内容。《乙瑛碑》在用笔上以圆笔为主,兼有方笔。1.圆笔和方笔的含义篆书用圆笔,隶书在篆书用笔的基础上增加了方笔。这里所说的圆笔和方笔,都是指笔画的外部形态而言。书法上的圆笔有两个含义:一是立体圆,即笔画的立体感。当中锋行笔时,主毫走中路,笔画中路  相似文献   

3.
二、艺术特点 《泰山金刚经》的艺术特点,可以用“雄、浑、丰、厚”(欧阳中石先生语)四字来概括。具体分析,有以下特征。 (一)笔法婉转通篆意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称:“榜书亦分方笔圆笔,亦导源于钟、卫者也。《经石峪》圆笔也,《白驹谷》方笔也,然以《经石峪》为第一。其笔意略同《郑文公》,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相似文献   

4.
第四讲:方笔与圆笔 在风格多样、规模宏大的魏碑体系中,其基本用笔方式不外方、圆两种.康有为《广义舟双楫》:"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该举其要,尽在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总体来说,魏碑作品中以方笔为主者居多,如《龙门二十品》、《张猛龙碑》、《元怀墓志》、《鞠彦云墓志》等.因此,方笔的训练是魏碑学习的重中之重,须下大工夫.方笔虽重要,但并非唯方笔是求.魏碑中又有主用圆笔的作品,如《郑文公碑》、《石门铭》、《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等;还有方圆并用的作品,如《张玄墓志》、《崔敬邕墓志》、《元略墓志》等.故于圆笔学习,亦须用心.  相似文献   

5.
2.圆笔和方笔的书写要领 圆笔和方笔各有两种书写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提笔为圆,顿笔为方;  相似文献   

6.
二十三、竖心旁
  图21-4“惟”字的竖心旁,系篆书写法,中锋行笔,笔画浑圆,略带颤笔,中间一竖,圆笔起笔,方笔收笔。  相似文献   

7.
中国书法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通过自己独特的形式,创造了丰富的意境,被人们公认是一种善于表现人类高贵品质和时代发展精神的艺术,散发出无穷的艺术美。中国书法的美感,主要体现为线条美、结构美、章法美和意境美。■一、线条美中国书法首先讲究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中国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运笔的轻重、快慢、提按、顿挫都在纸上留下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透过线条体现的是和谐美和动态美。1.和谐美。方笔、圆笔是书法中最基本的两大类。写起来的笔画看起来是圆的就叫圆笔;看起来是方的就叫方笔…  相似文献   

8.
<正>【作品概况】《张猛龙碑》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记载张猛龙兴办教育的事迹。北魏碑刻。楷书。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公元522年)立,无书写者姓名,碑阳24行,行46字。碑石在山东曲阜孔庙。【观典赏析】《张猛龙碑》是魏碑方圆兼备的代表,方笔为主,兼施圆笔,是北魏碑刻的代表作,几乎通过字字制"险"、字字化"险"来生动艺术效果,被誉为"魏碑第一"。运笔刚健挺劲,斩钉截铁,如横、  相似文献   

9.
书法与笔法     
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它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用笔技法等。  相似文献   

10.
变方为圆     
正行楷中,常用"转"替代"折",因此,方笔也就变成了圆笔,行笔速度快了,也有了一种柔美。请比较:折,显阳刚之美;转,显阴柔之美。数字"2"中既有折笔,也有转笔,我们可以用"刚柔相济"来评点。你能指出"田"和"兄"中的折笔和转笔吗?  相似文献   

11.
用笔又称运笔或笔法,是指书写点画时使用毛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元朝大书法家赵孟9顷在《兰亭十三跋》中说:“书法以用笔为上”,唐朝张怀难《用笔十法》中亦说:“夫书第一用笔”,由此,足见用笔在书法中的地位之重要。书法的艺术特征是凭籍形态各异的点画组合来表现的,要写出优美动人、千姿百态的点画就必须精熟用笔之法。以下,谈及的是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用笔的基本形态用笔方法不论如何丰富多变,其最后产生出来的基本形态不外乎两种:方笔与圆笔。无论甲骨文、汉简、魏碑,抑或是王慧之、颜真卿、邓石如,就其用笔的点…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北朝是由隶向楷过渡的关键时期。北朝的石刻书法承汉隶遗风,唐楷先河,风格多样,富于变化,无固定常式,又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永恒的艺术魁力。其风格大体可分四类:1.方笔为主,骨力洞达;2.圆笔为主,意态奇逸;3.方圆兼备,瑞庄秀雅;4.各体杂揉,诡异多变。  相似文献   

13.
正七、土字旁图27"天地"中,"地"字的土字旁,方笔与圆笔交错使用,在两横之间的右下角添加一点,这也是汉代的习惯写法。土字旁写得比右边也字旁略高,全字有参差美。八、提手旁图28"曹掾"中,"掾"字的提手旁出钩有力,有一定弯度,提画写得较平,中部上凸。  相似文献   

14.
《曹全碑》,笔墨和畅,以圆笔为主,结体典雅秀润,中宫紧收,体态绰约,风格遒丽多姿,是汉隶圆笔的典型作品。在用笔规范、字口清晰方面,汉碑中无出其右者。以上四个碑,全临最好,但至  相似文献   

15.
戴尚涛先生的行草杜牧《山行》诗,写得沉稳老辣,用笔有魏书特点。作者书风似明末张瑞图,方笔较多,锋芒外露,不妨取来临习一段,这对于整合书风、富有古意会有好处。另外,名章位置再上移一章为宜。  相似文献   

16.
清雅有余刚健不足李月忠所书王安石《游杭州圣果寺》诗,一派清秀雅致,深中《曹全碑》之肯綮。用笔规范,以圆笔为主,笔墨和畅,笔画舒缓圆润,线条秀雅,干净利落。结体端庄典雅,中宫紧收,波磔舒展,主笔突出,主次分明。正文排列纵有行横成列,字距大于行距,横看犹如一排排轻浪向前涌进,静中寓活。  相似文献   

17.
正周学祥书友的隶书对联写得苍拙老辣,不以讨巧的技术来取悦人,这一点尤为可贵。只是作者用笔中自运的成分较多,需要多临一些经典隶书作品。从作者的笔性方面看,比较适合学习方笔、拙朴一类的碑帖,例如《张迁碑》《阁颂》《西狭颂》等,建议作者在此类作品上选定一件进行深入研习。另外,在用笔方面需再仔细推敲一下,并且解决好以下两个问题:一是笔画中段"提"的太  相似文献   

18.
折,就是笔画的转换方向。分横转竖、转撇,竖转横、转提,撇转提,提转撇等等。并有方折、圆转之别。横折横折有三种,即圆笔平肩、圆笔留肩、方笔高肩。书写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张振祺书友的隶书中堂,书写的是毛主席七绝诗《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主席的诗气势恢宏,意境博大,适合以古朴厚重的篆隶书或激扬飞越的草书来表现。作者以隶书书写,颇能以厚重端正之势体现诗意,然少了几分洒脱与奔放。原因在于作者用笔虽能凝练沉稳,然方笔较多,流畅的圆转之笔较  相似文献   

20.
规限还需守靠帖奠功底孟炳卫先生的隶书作品,用笔大胆,笔厚墨重,笔画结实,如钢似铁。并且有方笔,有圆笔,方圆兼得。结字活脱,体势不局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