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贝·布托曾领导一个伊斯兰国家,坚持不懈地斗争并饱经磨难。她的父亲被处死,丈夫被关进监狱已经2年了。她本人也多次遭到监禁和流放。在伦敦,今天她刚刚分娩生下一个女儿。她是一位幸福的母亲。贝·布托到明年6月21日才满40岁,但她已经成为一名传奇式的巾帼强人。正如希腊悲剧描写的那样,传奇人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流血事件。1979年4月4日拂晓,她的父亲、巴基斯坦总统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在经历了一场军事政变后,被处以绞刑。按照伊斯兰国家的传统,女人是受歧视的。但是,贝·布托对此不屑一顾,她决心冲破一切障碍,推倒一切禁忌,并与压迫妇…  相似文献   

2.
诺贝尔为何不设数学奖著名的诺贝尔奖为什么不设数学奖?这有许多传说:一是诺贝尔想与他的女秘书结婚,可是,女秘书却与数学家米塔·列夫莱结了婚。诺贝尔一气之下,发誓终身不娶。二是诺贝尔只重视应用数学,认为纯粹数学不重要。三是诺贝尔当时认为数学家米塔·列夫莱...  相似文献   

3.
威廉·桑德斯是马里兰州贝西斯塔城的沃尔特·惠特曼中学的学生。他说他知道作弊是不对的,但是他还是那么做了,并且他的同学中多数人都作弊。沃尔特·惠特曼中学是全美最优秀的公立中学  相似文献   

4.
盖茨的善举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又有惊人之举,这位亿万富翁捐出1亿英镑(1.68亿美元)用于对付在非州肆虐的艾滋病。他还再次郑重承诺,在他死之前,他一定会把自己的280亿英镑的财产捐个干净!卖果仁的男孩走到了最前面特德·特纳、乔治·索罗斯以及保罗·艾伦等人,正把手中的数以亿计的美元用于慈善事业,而走在此行前面的便是那个小时候在西雅图卖果仁的小男孩——比尔·盖茨。捐款数额已超10亿美元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规模已在数年前超过英国的威尔科姆基金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机构。比尔·盖茨已从自己的财资中拿出10亿美元用于发展中国家…  相似文献   

5.
“也客·斡特克”与“也客薛·合扎鲁”(即亦赫·嘎扎尔)同是古代蒙古人对祖先葬地的尊称。萨满教祭词中称大地为“额秃根”(即斡特克)。可见“斡特克”和“嘎扎尔”是同义词,“斡特克”本义为女性生殖器称谓,远古时代蒙古人称大地为“斡特克”,这同汉语中称“天地”为“乾坤”的来历一样,是以“斡特克”作为原型来理解大地而产生的称谓。称大地为“斡特克”流传至今,这是蒙古族文化原型的遗迹。  相似文献   

6.
声纳的发明     
声纳,作为海底“顺风耳”,也许是无人不晓。然而,关于声纳诞生的幕后故事,却鲜为人知。声纳是许多科学家呕心沥血的产物,而其最早的发明人,却是大名鼎鼎的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在达·芬奇之前,人们不知道水也能传播声音。1490年,达·芬奇发现了声波在水中的传播。他在科学日记中这样写道:“如果使船停止航行,  相似文献   

7.
O’HENTY:欧·亨利(1862-1910),美国作家,他一生共写下将近三百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虽然在他之前有许多著名作家,如: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及与他同时代具有很高造诣和声望的马克·吐温,但是欧·亨利的文学天才和独特的创作风格使他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他  相似文献   

8.
在我遇见乔治·布什之前,我的父亲马文·皮尔斯是我认识的人当中最聪明的人。我崇拜他。直到现在,当我回想起我作为第一夫人在全世界遇见的所有的人时,我想不起还有谁能与他的聪明才智相媲美。  相似文献   

9.
雪莱诗选     
背景搜索本书收入了雪莱1800年—1822年的大部分诗作。波西·比希·雪莱(1792—1822)出生在英格兰一个贵族家庭。他从小聪颖,8岁就写了第一首诗《猫》。在伊顿公学读书期间,他深受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威廉·葛德文的《政治正义论》的影响。在牛津大学读书不到半年,他就因写作了《论无神论的必然性》而被开除。不久,他因娶了一位平民女子而被父亲逐出家门,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逐客。雪莱具有激进的民主思想,他积极参与爱尔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他1813年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和1818年的《伊斯兰的起义》等作品更是激怒了上流社会,因此,借…  相似文献   

10.
著名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不良。惟一愿望:不要让人活埋。最大罪恶:不敬鬼神。重要事迹:无。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娄     
当索尔·贝娄获得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金时,奖状上是这样说:“在他的作品中,对人类的了解和对当代文化精妙的分析结合在一起。”评论界确认,贝娄和诗人罗伯特·洛威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具有这些优点的最佳代表。 贝娄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生于加拿大东部一个村庄里。正是在他的父母从俄国迁来两年之后生下这个孩子。他在蒙  相似文献   

12.
一··九··九··六··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洪昀译怡然校有关秘密宝藏的线索可能容易被忽视。例如,在80年代中期,许多化学家都认为他们对有关碳的知识应有尽有了。然而,结果是有关碳的最漂亮的形式之一仍未被揭示出来。在过去几年...  相似文献   

13.
新凯恩斯主义和非均衡经济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派与理论的历史渊源新凯恩斯主义的学说有时又称作为“非均衡理论”,虽然此说颇有争议,但“非均衡理论”的代表人物让·P·贝纳西就是以非均衡分析构筑了新凯恩斯主义的学说。除此以外,罗伯特·J·巴罗、罗伯特·W·克洛沃、何塞尔·I·格罗斯曼、阿塞尔·莱荣霍夫德、约翰·R·希克斯和唐·帕廷金的一些论述,都不同程度地发展和完善了非均衡经济学,从而形成了在当今西方经济学流派中独  相似文献   

14.
当代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问题是指自1977年齐亚.哈克执政以来的伊斯兰教问题,尤其是指巴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问题。当代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政治理想迥异的两个派别之间的斗争是其根本原因,特殊的国内原因是其滋生的土壤,国际因素对它的形成则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在当代的发展历经了齐亚.哈克、贝.布托和谢里夫、穆沙拉夫、扎尔达里执政的四个阶段。其主要表现:一是自巴建国以来就一直存在的政教关系;二是伊斯兰教两大派系之间的教派斗争;三是巴伊斯兰教极端组织势力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其实质是伊斯兰政治化和政治伊斯兰化,基本特征是宗教与国体的不重合性和国内的教派林立。"9.11"事件以后,随着巴国际反恐地位的提高,这一问题不仅深深影响着巴基斯坦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同样也深刻地影响着巴国家的安全与国际和平。对当代巴基斯坦伊斯兰教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巴政府正确解决国内伊斯兰教问题,为其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良好的宗教环境,同时,也有助于维护中巴友谊,并对国际反恐和周边国家地区防范伊斯兰极端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他是小熊温尼·菩。他正从二楼下来了。他下楼的方式是后脑勺着地,“嗵,嗵,嗵……”他下楼干吗?不干吗。因为他的朋友罗宾下楼了,所以他也跟着一起下来。但是他不知道今天会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今天的好玩的事情别说小熊温尼·菩不可能想到,就是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一辈子也不可能遇到——罗宾请求他的爸爸给小熊温尼·菩讲小熊温尼·菩的故事!你听说过吗,把你的故事讲给你听?把小熊温尼·菩的故事讲给小熊温尼·菩听。罗宾的爸爸就真的讲了。故事里的小熊温尼·菩喜欢散步。不过他散步的时候不是后脑勺着地“嗵,嗵,嗵”的,而是脚朝下,头朝…  相似文献   

16.
一、贝立兹教学法的由来贝立兹教学法的创始人马克西米利安·D.贝立兹(MaximilianD.Berlitz)生长于德国,1872年移民至美国,开始运用翻译法教授希腊语、拉丁语以及其他六种欧洲语言。作为一名私人教师,贝立兹在美国的事业很成功,不久就被聘任为华纳工艺学院的教授,讲授法语和德语。在建立贝立兹语言学校之前,贝立兹一直负责华纳工艺学院所有的语言教学事务。贝立兹教学法(BerlitzMethod)是由一次偶然事件促成的。一天,由于过分劳累,贝立兹病倒了,无法讲课,而他新雇的法语助教尼古拉斯·约利(NicholasJoly)是一个法国小伙子,英语一点儿都…  相似文献   

17.
温柔圣·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对圣·桑的了解甚少。搜寻了一下记忆的线索:《傅雷家书》中提到过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了。正是怀着这样的好奇,我开始寻找圣·桑。大家经常把贝多芬、莫扎特挂在嘴边,很少提及圣·桑这个名字。似乎都在他的《天鹅》中停留下来。《天鹅》是整部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相似文献   

18.
问题法与比较教育——对布莱恩·霍尔姆斯的一次采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霍尔姆斯博士是与乔治·贝雷迪和埃德蒙·金同一代的比较教育学者。他在2975-1985年期间任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他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培养了一大批比较教育专业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是当今世界比较教育界的知名人士。作者在英国学习期间曾经多次拜访霍尔姆斯博士,深感受益匪浅,并在回国之前1991年9月就他的方法论和当前比较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作了一次专门采访。  相似文献   

19.
他的《珍珠港》也许比迈克尔·贝的还长,因为该片的2/3都是慢镜头。影片主要描写两位战斗机驾驶员好友之间的故事,友情和背叛贯穿全片。由约翰·屈伏塔和尼古拉斯·凯奇主演。以下是影片的一个场景: 珍珠港,硝烟弥漫,男主角带着墨镜,身上的长袍(考虑到剧情的合理性,可安排主角正在洗浴,空袭开始,主角披着浴袍就直奔沙  相似文献   

20.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可是在肯·莱文发现它之前,这里还从来没有人走出过大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离开这块贫瘠的土地,而是他们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肯·莱文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询问,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一样: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是会转回出发的地方。为了验证这种说法,他做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出发向北走,结果只用了三天半时间就走出了大漠。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去呢?肯·莱文非常纳闷,最后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他到底是怎么走的。他们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