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  相似文献   

2.
[原文]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贿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子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可以忘忧。’吾子一食之闲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  相似文献   

3.
晏子使楚。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晏子对曰:“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子何为使乎?”晏子对曰:“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王,不肖者使使不肖王。婴最不肖,故直使楚矣。”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相似文献   

4.
梗阳人有狱,将不胜,请纳赂于魏献子。献子将许之。阎没谓叔宽曰:“与子谏乎?吾主以不贿闻于诸侯。今以梗阳之贿殃之,不可。”二人朝而不退。献子将食,问谁于庭,曰:“阎明、叔褒在。”召之,使佐食,比已食,三叹。既饱,献之问焉,曰:“人有言曰:‘唯食忘忧。’吾子一食之间而三叹,何也?”同辞对曰:“吾,小人也。贪馈之始至,惧其不足,故叹。中食而自咎也,曰:岂主之食而有不足,是以再叹。主之既已食,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餍而已,是以三叹。”献子曰:“善。”乃辞梗阳人。(《国语·晋语·谏魏献子纳贿》)《国语》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书,是分国记事的,注意记录语言,所以称《国语》。全书分《周语》《鲁语》  相似文献   

5.
我们讨论的,是我国古代的文献。这里,首先谈谈“文献”这个词。 “文献”首见于《论语》“文献”作为一个复合词,表述一个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对“文献”意义的训释 孔子所说的“文献”,指的是什么呢?今天能看到的最早解释,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他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显然,郑玄以“文章”释“文”,以“贤才”释“献”。那么,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6.
“笑赞”一书里载有这样一则笑话,文章不长,实录如下:一秀才买柴,曰:“荷薪者过来”.一卖柴者因“过来”二字明白,担到面前.曰:“其价几何?”因“价”字明白,说了价钱.秀才曰:“外实而内虚,烟多而焰少,请损之.”卖柴者不知说甚,荷柴去也.  相似文献   

7.
弃隐公三年:“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 岂曰能贤?”竹添光鸿曰:“‘弃德’与下‘先君之令德’相照。让国是德举也,不让即弃德矣,非两层。”杨伯峻曰:“穆公之意,盖以让国是德,宣公以国让于己,己亦让位于人,是光昭先君之德举。己不让,则是废弃此德举。”  相似文献   

8.
〔原文〕祸莫甚于内叛,奸莫甚于中立,二者之罪孰为大?曰:“中立之罪为大。”是何也?内叛之罪易见,中立之罪难知。人臣之叛君即仇者,五尺童子皆知疾之。虽所谓仇敌者资之以集事,亦未尝不赏其功而疑其心也:“今日为我所诱而叛君,安知他日不  相似文献   

9.
对何晏、朱熹沿袭郑玄对孔子《论语》中“文献”之注“文:典籍也,献:贤也”提出质疑。根据古文中对“献”的诠释及孔子时代古文中“献”的字义,认为如下两种诠释更为符合孔子“文献”之意:(1)所献(出)之文;(2 )“典籍”(典章制度之书)。  相似文献   

10.
齐金江  孔磊华  李岩 《山东档案》2008,(6):67-68,70
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之说早已耳熟能详,《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列举弟子有77人,且说: “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看来,即使汉代司马迁所能称述的孔子弟子及贤人的数目也是个大概数目.……  相似文献   

11.
〔原文〕上好辞赋,每所行幸及奇兽异物,辄命相如等赋之,上亦自作诗赋数百篇,下笔即成,初不留意。相如造文迟,弥时而后成,上每叹其工妙。谓相如曰:“以吾之速,易子之迟,可乎?”相如日:“于臣则可,未知陛下何如耳。”上大笑而不责也。 王俭《汉武故事》〔译文〕汉武帝爱好辞赋,每次出行以及看到奇兽珍物,就命令司马相如等人作赋描写。汉武帝也自己作诗赋达几百篇,一下笔就完成,从不用心雕琢。司马相如文章写得很慢,要用很长的时间才能写成,汉武帝常常赞叹他的文辞工巧精妙,对司马相如说:“用我作文的快捷,换取你作文的慢,可以吗?”司马相如说:“对我来说这样是可以的,可不知陛下变慢后又能写成什么样的诗赋了。”汉武帝大笑,并没有责备他。  相似文献   

12.
圣人良药     
有人以圣人孔子的名义在戏剧舞台上布道,切中了时下“济世良医”们的敏感神经:儒家思想又要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出路吗?圣人孔子的贡献是给中国开了一剂长生不老的药方,所以他才能被历代君主尊为正统,被历代文人奉为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13.
左传七篇     
虞公出奔虞国国君的族弟有一块美玉,国君向他索要,他不给,想想又后悔了,说:“周朝有句俗话说得好,‘老百姓本来没犯法,有了财宝就犯了法’,我留着它有什么用,只能招来祸害。”便献了上去。接着国君又来索要他的宝剑。他说:“这样没完没了地要,最后便会要我的命了。”干脆起兵造反,结果虞国的国君逃亡到了共池地方。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献,既而悔之,曰:周谚有之,匹夫无罪,怀壁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乃献之。又求其宝剑。叔曰:是无厌也;无厌,将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相似文献   

14.
《论语》《论语》是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的片断的篇章结合体,共计20篇。它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了孔子的若干学生的言语行事。对于《论语》的名称,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文选·辩命论注》引《傅子》也认为: “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  相似文献   

15.
国语八篇     
公父文伯之母公父文伯饮南宫敬叔酒,以露睹父为客。羞鳖焉,小。露睹父怒,相延食鳖,辞曰:“将使鳖长而后食之。”遂去。文伯之母闻之,怒曰:“吾闻之先子曰:祭养尸,飨养上宾。鳖于何有,而使夫人怒也。”遂逐之。五日,鲁大夫辞而复之。 (鲁语下·八十三字) 公父文伯邀南宫敬叔喝酒,请露睹父作客。上的甲鱼很小,露睹父不高兴,说:“等甲鱼长大再来吃。”便起身走了。文伯的母亲知道了,生气道:“我听亡夫说,祭祀要敬奉代先人受祭的人,请客要敬奉上宾。甲鱼有多矜贵,为甚么使客人不高兴。”便将文伯赶出了家门。过了五天,同事们来求情,才让他回家。  相似文献   

16.
“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儒家的几部经典著作的合称。“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南宋淳熙年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后,人们才相沿有了“四书”这个合称。《论语》: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行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叙而成。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的谈论。西汉时有今文本的《鲁论》和《齐论》,及古文本的  相似文献   

17.
李亨侍膳     
〔原文〕肃宗为太子,常侍膳。尚食置熟俎,有羊臂(?)。上顾太子,使太子割。肃宗既割,余污漫刃,以饼洁之,上熟视不怿。肃家徐举饼(口甚)之,上大悦,谓太子曰:“福当如是爱惜。” 王谠《唐语林》〔译文〕唐肃宗为太子时,经常陪同父亲唐玄宗用膳。有一次食物放在切割熟食的砧板上,其中有只羊的前腿。皇上看着太子,让太子割肉。肃宗将肉分割后,肉的油汁沾在刀刃上,太子便用饼将刀擦干净,皇上一直看着他非常不高兴。肃宗慢慢地举起饼来大口吃着,皇上非信高兴,对太子说:“对待食物,就应当象这样爱惜。”  相似文献   

18.
荐羞僖公十七年:“雍巫有宠于卫共姬,因寺人貂以荐羞于公,亦有宠。”竹添光鸿曰:“羞,食味也。”①杨伯峻曰:“荐羞同义连绵词。……雍巫职在烹割,故进所食之品物。”②按:《说文.丑部》:“羞,进献也。”“荐羞”同义连文。隐公三年《传》:“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僖公三十年《传》:“荐五味,羞嘉谷。”皆以“荐”、“羞”相对。《史记.齐太公世家》作“因宦者竖刀以厚献于桓公”,正以“献”释“荐羞”。既曰“厚献”,则所献未必为肴馔可知。欲鞭之僖公二十三年:“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王叔岷曰:“案《国…  相似文献   

19.
“人有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于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这事载于《战国策·燕二》。或曰“马价十倍”。或曰“伯乐一顾”。意思是说有人牵一匹马去卖,三天无人问,后卖马人求于伯乐,伯乐去看了那匹马,离时又回头看了一下,人们马上蜂拥争相购马,使得马价  相似文献   

20.
焦循《孟子题辞》疏云:"《孟子》似续孔子,自赵氏发之。"认为"孔、孟"并称、"《论》、《孟》"并称最早由东汉赵岐提出。以后学者皆以焦氏之说为据。详考典籍,以上并称的出现,似乎更早于赵氏,可以上溯西汉,甚至远溯先秦。一《孟子·尽心下》云:"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赵注:"言己足以识孔子之道,能奉而行之……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