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黎杰 《教育探索》2008,(7):124-12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积极心理学在主观层面研究了积极情绪与体验,在个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在群体层面上研究了积极的公众品质及良好的社会组织。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就是指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品质为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以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为最终目标而开展实施的教育。积极教育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更主要的应是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  相似文献   

4.
高校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消极心理学为基础,主要关注学生心理的消极层面,把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解决作为工作重点,而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中积极的潜能开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积极心理学重点关注人的积极品质,是一种积极乐观、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它为高校做好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研究、逻辑分析等方法,在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和体育健心教育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健心教育体系:在主体、个体、群体层面上,发现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促进积极心理健康是其主要目标;积极的体育体验和体育文化活动是其主导内容;形成性与发展性评价是其评价手段。研究认为,体育健心教育是一种有效且长效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手段,但也存在一定的有限性。  相似文献   

8.
积极教育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教育是在积极心理学的启发下,反思教育现实和传统观念的基础上构想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方式。积极教育主张以积极的态度重新解读教育,形成积极的教育理念,采取积极的教育行动,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求知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与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积极教育不但可以向学生传递传统知识,而且可以向学生传递幸福。现阶段,学生的学习过分重视知识积累,忽略学习的乐趣。积极心理学能够引导学生追求主观幸福和幸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关系,使学生得到沉浸式体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和体验幸福感。积极教育对我国的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以保障学生身心理健康为目的的更好开展素质教育的全新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文章试图通过对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的简要回顾,用以说明一直都贯穿于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之中的实证主义研究的重要性。然而,这一点往往被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所忽视。遵循教育管理研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实加强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的实证研究,减少盲目的、空泛的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高校女生在体育课学习中常所表现出求新、求易、求轻、求趣、求高层次等八种心理特征 .要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应根据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采取适当的对策和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奏效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孟万金教授创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旨在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该模式是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批判与发展,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当代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流派,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本文综述近年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想,把握其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幸福教育培养人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是幸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对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现实意义。高校通过宏观认知教育、体验式活动、创设积极的校园环境等策略对大学生开展幸福教育可以完善大学生积极人格培养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解读学校教育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励骅  李欣 《高教发展与评估》2011,27(1):83-88,120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兴起的心理学思潮,为学校教育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其所倡导的积极理念为学校教育价值抉择提供了新的解读:教育制度不公平导致学生成功希望的缺失;教育目标的偏离导致学生积极品质的缺失;机械的教育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内心积极体验的缺失;受逼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自主决定感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高要求。预科阶段是民族学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和新起点。但综观目前的汉语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并未被放到应有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在汉语教育中的渗透仍然是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论文针对如何将民族学生的汉语教育、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融为一体,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提高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的交流,提高汉语学习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活与教育相辅相成,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两者相互促进而发展.但是现实的教育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缺乏对学生完满生活的建构;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教育主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忽视了学生人格和心灵的唤醒.教育要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努力建构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课程观,培养学生重建新生活的能力,引导人学会共同生活,以培养面向现实生活、走向未来世界的人.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它注重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倡导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潮对于高校的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其启示主要体现在对人格教育目标、人格教育内容、人格教育方法、人格教育环境、人格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加强基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年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这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中小学教育的性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定的,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学校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根据现代科技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与终身教育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形成与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基本素质和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20.
试论学生主体地位及其确立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地位,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念。确认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而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应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