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次课程改革将《自然》改为《科学》。过去我们把教学看成“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就把教学定位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以教为中心。而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如何在现行的《自然》课程教学中融入课改理念,在《自然》课程中融入《科学课程标准》中贯穿的“以科学探究为主的思想”,这是自然课教师应该自觉思考并亲自实践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周可予 《成才之路》2012,(11):67-67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观念。一方面,必须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以素质教育为主的新课程,不再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任务,而应该使我们的教学从课内走向课外,真正贯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工作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课程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将以怎样的工作方式进行教育教学呢?下面谈一谈我的一些粗浅之见。一、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个基本要素,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创造教育观的形成和发展。实践的发展和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 ,都呼唤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必须从偏重于人的认知性创造素质发展的“知识本位”立场 ,回归到重视人的完整德性生命发展的“德性本位”立场上来 ,实现整体性和根本性转型。“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的核心在于 ,教师从德性生命的高度 ,来认识和理解教育的目的、过程、对象、内容、方法等 ,形成以发展学生的德性生命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课程观等。“德性本位”教师创造教育观具有人性化、完整性、多样化、内在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教学评一体化”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为导向,精心选取写作教学的内容,创新写作教学的形式,并设计多样化写作任务,为学生搭建新颖、多样的写作支架。立足此背景,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作板块的教学为例,梳理写作教学的基本要素,从课前测评、设计写作任务以及专项评改等角度,总结和概述写作教学的有效对策,以此实现“教”“学”“评”的交融统一。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引发了人类知识图景的遽变。数字化、智能化的知识生成、知识表征、知识形态弱化了知识的确证性,人类从追求知识之普遍性、真理性转而追求其经验性、实践性。知识变迁深刻影响着传统知识教学,知识本位的价值立场、以科学为中心的知识内容、学科分化的知识组织等使教学知识不断累加,知识的智育价值、功利价值被强化,知识过密化、浅表化加剧,知识与生命相疏远。人工智能时代,基于知识变迁中教学改革面临的知识困境,教学知识变革是教学变革的前提。这需要通过教学知识的生命立场重建和人文价值重估,走出“教学便是教知识”的观念桎梏;以“减法思维”精选教学知识、以“主题融通”重组教学知识,倡导“人机协同”的知识学习,走出“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实践困境。未来,教育必须按照人的生命发展规律并坚持知识为生命服务的原则,才能培养出不被技术“物化”和被算法决定的、有高度主体性的人;人工智能技术只有作为沟通教学知识与生命本体的桥梁并引导学生走向“技进于道”的超越,“人工智能+教育”才能回归育人原点,使学生在技术协同的教学中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要以新理念推动新实践,基于新课标开展的新教学,要从关注“教什么”的内容立场,到关注“怎么教”的教师立场,走向关注“学生学会什么”的学生立场.以学为中心,站稳学生立场是坚持素养导向,推动学科育人的根本.项目学习作为具有高度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实践样态,能有力支撑和促进物理教学,通过目标任务的确立、项目任务的实施、评价任务的设计,推动知行合一,增强学习者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知识经验,简单强硬的从外部对学习者实施知识的‘填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起...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人们把学校里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承担教育和教学任务的人称为教师。教师的作用基本未超出“传道、授业、解惑”这一范围,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今天,“好教师”的概念内涵正在发生着有史以来空前深刻的蜕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撰的《学会生存》指出:教师的任务是“为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而开辟道路”。换言之,教育学意义上的“培养”,其内涵早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不是由教师以“知识本位观”向学生“传授”人类在过去时代所积累的知识体系,而是以面向未来的“独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史》指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在于得到阅读和写作知识,从而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把教学目标规定为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知识中心说”的影响下,我们往往会把语文课上成工具训练课、政治课、美育课,而忽视了语文教学本位——语感的培养。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理论阻力是20世纪初以来一直延续至今的“知识中心说”。语文教学只有实现“知识中心说”向“语感中心说”的转轨,才能走出历史的迷雾,走向柳暗花明之所在。“语感中心说是语文教学的新路标。”  相似文献   

12.
1从知识本位到人本意识的转变传统教学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人"的培养,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成了天经地义。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传授知识,知识如同埋在地下的矿物,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去发现并挖掘它。为  相似文献   

13.
沈竞 《考试周刊》2011,(23):19-20
新课改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色,在新课改环境中教师和学生将共同营造新的课堂。以前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思想造成美术教育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绘画为中心、以技能为中心的普遍认同观点,使得美术教师永远都只是画画的教师,学生永远都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学生,而在新课改形势下.我们很有必要改变这种现状,以适应新课程。  相似文献   

14.
程翔老师的写作教学提出学习“程序性写作知识”,充分利用好课本“例文”资源,满足自主写作和应试需求,体现出其科学性、完整性和实践性,能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效实现写作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程翔老师《我的课堂作品》中体现的写作论,开发的写作程序性知识和构建的三维写作教学体系,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探析该书的写作教学理念,对当下语文写作教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发为“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创造了客观的条件。任务型教学的应用势必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促使它向“以学习者为主体”转变。本文简要论述了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教师角色变化及其实现这一转变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探讨了教师角色和功能多维度转变的内涵及其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教学到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教师角色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由过去的“纤夫”型的教师,转变为现在的“爱心牧者”型的教师。教师的角色转变是很重要的。传统教育认为教师就是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规范好学生的行为,就是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典型的灌输式的教学,教师就是“纤夫”的工作。现在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现代教师不能再把知识的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发者、辅导者、合作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教师的角色要从过去的“纤夫”型,转变为“爱心牧者”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的推进,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出现了一系列令人欣喜的变化:从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开始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传统的"以获取知识为主"开始向"以探究知识为主"转变;从"学科知识本位"开始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开始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等等。但由于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变革还不够深刻彻底,教师与学生行为的调整也不够到位、均衡,少数教师对新课程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怎样做父亲》这篇文章中提到“本位应在幼者”。他提出了“儿童本位”这个观念,同时也向我们传递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为了儿童,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是教育的立场,也是儿童健康发展的立场。基于这一认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从儿童的立场展开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文本内容与学生的巧妙融合,把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在开放题教学中,师生可以有相同的角色定位:合作者,师生合作呈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习者,学生通过向书本、向同学、向教师学习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教师也要向学生学习,以读懂学生的思维,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从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20.
以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为关键支撑的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将会对未来的教学形态进行重塑和再造。适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情境中,遵循学生本位理念,依据学习者需求提供适合学生个人特质的学习内容和指导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发挥个人学习潜力,具有协同性和有效性的教学模式。智能化时代背景下的适性教学应具备以下特征:精准的课堂信息汇通,全息化的育人方式,生态化的课堂学习。对此,学校文化需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学习环境需由“单一封闭”走向“融合开放”,教学主体需由“师生二元”到增设“智能代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