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宁之 《收藏》2009,(1):147-148
极限明信片(简称极限片)是以明信片为载体,用有效邮票贴在画面与邮票主图相同或相似的明信片上,并盖销同邮票图案或主题相关地点的邮戳,要求明信片的图画、邮票图案和盖销邮戳三者最大限度地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2.
极限集邮的基本概念是邮票、明信片、邮戳三者最大限度的一致,是一种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集邮方式。多年来,极限集邮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集邮者,产生了众多极限邮迷,制作出大量精美绝伦的极限明信片。极限片的引人之处是将邮票贴在与邮票相似图案的美术明信片上,利用邮票图案和片图的偶然巧合,组合出新的、自然和谐的美,仿佛天造合一。其令人叫绝之处,便是先于邮票面世,数载后竟与新邮相映成趣的明信片。其实,能与明信片  相似文献   

3.
1980年发行的庚申猴年邮票,开创了我国生肖邮票的先河;1992年发行的壬申年贺年有奖明信片,开辟了生肖明信片的道路,生肖邮票和以生肖为邮资图的贺年有奖明信片,形成我国生肖邮品的两大系列,深受广大集邮者,尤其是  相似文献   

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美术明信片的大量生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种邮票贴在明信片画面一面的新的形式的收藏品。这种明信片的画面有不少与所贴邮票主题相同,人们在欣赏明信片时,既可欣赏明信片画面又可欣赏邮票画面,比一般的明信片多了一些趣味。这种新形式的明信片的收藏者,是明信片收集爱好者以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旅游者、记者等,这也正是许多早期的这类明信片大多保存在明信片集藏者的藏品集中的原因。这种崭新的形式被收集者称为“T.C.V”(法文TimbreCoteVue的缩写),意为图片旁的  相似文献   

5.
极限集邮,在台湾地区称之为“原图集邮”。“原图卡”一词始见于台湾省1972年3月20日发行《故宫清瓷邮票》时,正式附带发行原图卡(指贴相关邮票并销盖首日邮戳的原图明信片),邮政部门将“maximumcard”译为“原图卡”。其时发行之“原图卡”系列均以“邮票原图”为主题,更有台湾中区邮政管理局放在集邮台上之说明:“‘原图卡’:将邮票之图案放大成明信片之尺寸作为明信片之用,或供收藏者”,故此曾造成对集邮爱好者的误导,认为“原图卡”即“邮票原图放大”之明信片。且当时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画面上,  相似文献   

6.
1985年中国发行《梅花》邮票时,我在同济大学任教。班上一位同学知我喜爱集邮,专门绘制了全套仿邮票图案的国画明信片相赠。我在明信片上贴票盖戳,图1是其中之一。在欣赏这套自制的梅花邮票明信片时,我脑海中不由会想到宋人林逋的咏梅佳句:  相似文献   

7.
误区之四:不注重收集贴纪特邮票的实寄片:用邮制或非邮制无邮资明信片寄递时,需在明信片上贴足邮资。因此,邮政部门在发行纪、特、普票时,常有符合明信片邮资面值的邮票。这种贴有邮票的实寄片,尤其是纪特邮票发行首日寄发的实寄片,其数量少,使用价值也大,应注意收集。  相似文献   

8.
肖迅 《集邮博览》2013,(2):49-49
中国邮政于2012年6月30日发行《红色足迹》特种邮票一套6枚,其中一枚是"延安"图案,我记得自己有一枚陕西延安图案的明信片,就翻箱倒柜找了起来,待找出明信片和邮票图案一对照,发现邮票图案简直就是明信片的翻版。明信片上的图案好像就是邮票的原图,这枚明信片是外文版,正面无中文字样,发行时间无从考证,但从图案上宝塔山下的红色标语和路上手举红旗的队伍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兴之余,仔细研究了贴票位置,最后选择将邮票贴在明信片图案的右下角,这样整体效果比较好,票是贴好了,接下来要盖  相似文献   

9.
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第三条第三款规定:“邮戳上的图案和地名(邮局名称)应与邮票及图画明信片上的题材和主题有密切和直接的联系。”FIP极限集邮评审专用规则实旌细则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如几个国家的邮票表现的是同一题材,极限明信片最好使用题材所属国邮票。但若出现另一种情况,举例来讲,邮票所表现的题材是座落在另一个国家的纪念物,那么极限明信片上盖销戳应是在该纪念物所属国地举办国际邮票展览时由该邮票发行国所设临时邮局盖销的,此种极限明信片方可视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极限明信片的特征,就是邮票、明信片和邮戳三要素和谐一致的结合,形成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集邮品。极限明信片的制作,在邮票和明信片配好后,能否盖好一枚恰当的邮戳,是一枚极限明信片成败的关键。一、风景日戳与其它邮政日戳制作极限明信片的优劣比较极限明信片上盖销的邮戳常用的有三种类型:纪念邮戳、风景日戳和邮政文字日戳。从“极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26日是陈毅元帅诞生95周年纪念日。 今年初,我在制作陈毅元帅极限明信片时,经仔细对照邮票和明信片,产生了两个问题。 第一,明信片上陈毅元帅身穿红领章军装,神采奕奕。通过对照,可以确认邮票和明信片是同一幅照片。据考证,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取销军衔制,服装  相似文献   

12.
一些极限集邮爱好者带着邮票去旅游,对着邮票找景点,把邮票画面所表现的景点用相机拍摄下来,同时把自己的形象也拍进照片,加洗成与明信片一样大小的规格,贴上邮票,盖上景点所在地(原地)的邮政日戳或者风景日戳,一枚彰显个性的"极限明信片"  相似文献   

13.
在极限片制作中,所用明信片的印制时间大多都在邮票发行之前。于是,许多人就根据邮票的主题去寻找历年所印制的与之相关的明信片。这样,许多早期珍贵的明信片就带着历史旧痕成为以新邮制作极限片的载体。这一类极限片在"极限"的难度之外,又附加了老明信片的珍罕度,从而更显别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香港集邮者对极限片有较广泛的接触始于1982年。当年的10月20日,邮政署发行“第三届远东及南太平洋伤残人士运动会”纪念邮票,运动会举办机构为筹募经费,经邮政署长同意,用邮票图案印制了一套明信片,并于邮票发行当天在各邮政局发售。集邮者购买空白明信片后,再贴票盖戳,才制成极限片(香港称“原图卡”)。这些明信片的图案完全复制自邮票,包括铭记及面值在内。而极限集邮规则禁止使用复制邮票图案的明信片,但大多数集邮者(包括笔者)对极限集邮规则毫无认识,因此乐于收藏这些极限片。  相似文献   

15.
所谓跨境结缘的生肖龙极限片,大体有两种模式:以中国大陆龙图案明信片配港、澳、台发行的生肖龙邮票制成的极限片;或以中国龙图案明信片配外国发行的生肖龙邮票制成的极限片。港、澳、台生肖邮票与大陆生肖邮票同根,均属中华生肖邮票;中华民族为龙的传人,作为龙的故乡,大陆则有非常广阔的龙文化图案明信片源,可作生肖龙极限片载体。港、澳、台生肖龙极限片的载源相对要少一些,我们能够购到的港、澳、  相似文献   

16.
三山远眺。T.53(8-2)《桂林山水·三山远眺》邮票图案描绘三山远眺景观。邮票图案有多个题材,邮票右方是一座形似大象的象鼻山;左方是一座形状似军舰的宝塔山,可分别选用与邮票局部题材和谐一致的图画明信片分别制作极限明信片。以《桂林山水·三山远眺》邮票、1987年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漓江揽胜·象鼻  相似文献   

17.
极限明信片是明信片、邮票、邮戳发展的延续。 极限明信片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据说当时有一名在埃及旅游的外国游客购买了一些金字塔与狮  相似文献   

18.
3.销戳地的界定。精度原地就要求邮戳上的图案和地名(邮局名称)应与邮票及图画明信片上的题材和主题有密切和直接的联系。而原地邮局选择越是精确, 即距离原地最近的邮局(即邮票题材和/或主题所属邮政投递局盖戳)以体现地点和谐。可见,以邮票、图画明信片上的主题和/或题材选择销戳地是制作极限明信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曹风增 《上海集邮》2010,(10):32-34
极限集邮界常说的"自然片",是指那些非为邮票发行而发行的明信片;"专印片"则是指专门为制作极限片而印制的图画明信片。专印片大多由邮政局、集邮公司、集邮团体印制,也有个人印制(近年来这种片有飞速增长的趋势),一般与邮票同步发行,也有刻意为淡化其"专印"性质而提前发行的,但那样风险很大。邮票发行之后,刻意为邮票图案而发行的明信片更是不折不扣的“专印片”。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票博物馆藏有费拉尔手稿一册。这是海关造册处1896年8月22日呈报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有关清代邮票与明信片的《备忘录》,并附有摘抄的赫德、葛显礼、贺璧理、费拉尔的一些往来信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到大龙、小龙、慈禧寿辰、蟠龙邮票及明信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