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辛亥:海龙,小狼孩能活过来,真让人高兴。我们大家耽心的是,他已经适应了在狼群中的生活,回归人类社会中来后会怎么样? 海龙:是啊,一个三岁的孩子正是可爱好玩的时候,人见人爱。可小狼孩毕竟在狼群中长大,吃狼奶长大的孩子野性十足,是很难再真正成为一个人的。以前看过一些资料,说的是印度和我国西北发现的狼孩,一般都是野性难以驯化,智力低下,只会嗥叫不会说话,由于丧失了学习能力,最终难逃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2.
《英语辅导》2016,(10):21-26
电影《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讲述了人类男孩毛格利(Mowgli)由狼群养大的故事。谢利·可汗(Shere Khan)是一只受过人类伤害的老虎,它发誓要将毛格利铲除。毛格利发现森林不再是他安全的家,为了逃脱追捕,毛格利跟随严厉的导师黑豹巴希拉(Bagheera)和自由自在的好友棕熊巴鲁(Baloo),踏上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自我探索旅程。在这趟毕生难忘的旅程中,毛格利遇到了一些对他居心叵测的丛林生物,包括巨蟒卡奥(Kaa),她用迷人的声音和眼神迷惑毛格利,还有花言巧语的猩猩路易王(King Louie),他试图通过威逼利诱让毛格利交出人类迷幻而致命的“红花”--火焰的秘密。最后,毛格利得知狼群首领阿基拉(Akela)被谢利·可汗杀害,于是他回到狼群里,在动物们的帮助下,战胜了老虎,继续在森林里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狼(续Ⅲ)     
不知为何,或许是血脉中割不断的亲情,小狼的心在那一刹那像水母一样紧紧地收缩在一起,止不住的眼泪在血浓如水的亲情面前汹涌泛滥。小狼多么渴望回到狼群呀!可……狼群会不会接受呢?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上前,正欲张口,但话到嘴边又咽下了。终于,他暗下决心,向狼群头领说明了欲加入狼群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谢利·可汗,一只曾受到过人类伤害的老虎,发誓要将由狼群养大的人类男孩——毛克利除掉。为了逃脱追捕,毛克利跟随严厉的黑豹导师巴希拉和自由自在的好友棕熊巴鲁,踏上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  相似文献   

5.
正扫一扫!小喇叭里讲故事啦《汉赛尔与格莱特》21世纪出版集团(蒲蒲兰)推荐理由:在大森林深处住着一户穷苦人家,爸爸是个樵夫,养育了两个孩子,男孩叫汉赛尔,女孩叫格莱特。兄妹俩有个继母。一家人穷得揭不开锅,遇到饥荒,什么吃的都找不到。一天,樵夫愁眉苦脸地躺在床上,发愁日子怎么过下去。他的妻子出了个主意—把两个孩子丢在大森林里……兄妹俩还能逃出大森林吗?作者安东尼·布朗,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他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家威廉&;#183;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赏识就如一缕阳光,可以照亮孩子健康成长的道路。赏识孩子的观念已经得到许多老师的认可,成绩好的赏识他的睿智,落后的赏识他的勇气,好动的赏识他的活泼,爱静的赏识他的沉稳,胆小的赏识他的谨慎,有点大手大脚的赏识他的慷慨,小气的赏识他的节俭……可是,请问:我们有没有赏识过孩子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随着孩子的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孩子怎么越大越不懂事,越大越不听话呢?我们认为对的,也许在他们的眼里是毫无道理的,而他们认为对的,我们却认为岂有此理。孩子和父母就在自己的真理圈子里疏远了亲子关系。第一,孩子永远是个完整的个体,他的人生路得由他自己一路走过我们经历了很多的风雨,做过错事,走过弯路,留下许多的遗憾和希冀。  相似文献   

8.
童心直言     
通常,孩子们在上学期间多多少少都会参加过几次捐助活动。当把钱捐了,活动结束,事情也似乎就过去了,没有任何回馈,也没什么反响。而孩子了解捐助的意义吗?您和孩子讨论过他的想法吗?他是否从中经历了成长?以下是记者采访到的几个孩子的切身感受,不知是否可以激发一些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几十年前就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人类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段话,在今天看来,无疑是对创新教育的生动诠释。那么,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即通过课堂教学中教法创新和学法创新,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森林迷宫     
听说过这样的事吗?有人在森林中迷路了,为了走出森林他不停地朝前走,走了好久好久却又转回原来的地方。这是为什么呢?是谁把森林变成了迷宫? 我们来做个游戏。选一棵小树,面向它,往距它十米远  相似文献   

11.
你的孩子说出的第一个清晰的词是什么呢?“爸”?“妈”?爸的发音稍难,大概是妈。我的孩子说的头一个词却是“阿顿”——这是一个省略语,全词是“阿里斯顿”。孩子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现象,我听说过同事家的孩子很小很小的时候最喜欢看电视的天气预报,对天气预报中的“小雨”一词特别感兴趣;我的孩子情形很相似,他最喜欢的是广告,不论是什  相似文献   

12.
20大火,使上万亩森林遭灾。事后,人们发现罪魁祸首是森林中的那些枯枝败叶。于是,州政府对森林中的干枯树木、草叶进行清理,以杜绝隐患。在随后的两年里,再没有大的火灾发生,但一种由云杉卷叶蛾引起的虫害,大面积地爆发了。美国农业部的专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调查,最后得出的结论令人吃惊:原来造成虫害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无知地把森林中枯死的树木、草叶清理了。森林中害虫的数量是与那里的鸟儿和蚂蚁的数量成反比的。那么,鸟类和蚂蚁的减少与枯木的清理又有什么关系呢?原来,很多树木死后,过一段时间会形成一个个空洞,让鸟儿、蚂蚁可以坐享其…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时代》2015,(3):18-19
编辑推荐:如果你是一个动物小说的爱好者,你一定不会陌生这一本!10年前,《狼图腾》横空出世,一时间洛阳纸贵,"狼粉"无数!作者姜戎塑造了蒙古草原狼自由独立、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形象,让读者们印象深刻。来看一个精彩片段———狼群似乎还没有下手的迹象,陈阵对狼群的耐性几乎失去了耐性。他问老人,今天狼群还打不打围?它们是不是要等到天黑才动手?老人压低声音说:"打仗没耐性哪成。天下的机会只给有耐性的人和兽,只有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学家斯宾塞曾经说过,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孩子的心智和才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以后的成长之路,生活在不幸福、不和睦的家庭中的孩子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下文中的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他的父母认为是由于他们离婚造成的,父母离婚是导致孩子厌学的唯一原因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委。  相似文献   

15.
刚入园的孩子,似乎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其实,预防措施做得好,生病并不是入园的"必修课"!金秋九月,又有一批孩子将进入幼儿园,开始过集体生活。妈妈们的心也被宝宝带着一起入园了:他会不会哭?他吃得惯幼儿园的饭吗?他会不会尿裤子?……当然,其中最让她们担心的,莫过于孩子是不是会生病——因为都说刚入园的孩子爱得病!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17.
大海无边一个6岁的孩子终于看到盼望已久的大海,他说:妈妈,看到大海才知道你说谎。妈妈不解地问:什么意思?孩子说:你不是说过大海是无边无际的吗?妈妈:是呀。孩子:那我们现在怎么站在大海的边上呢?  相似文献   

18.
孩子与妈妈一起逛商场时,漂亮的衣服令妈妈非常开心,可你知道矮小的孩子看到的是什么吗?你曾经蹲下来跟他一起看过吗?你的好心是否也让孩子只看到"大人们的腿"呢?  相似文献   

19.
我儿子13岁了,现在我和他对话时,他总是反对我,比如我说每天上网不要超过1小时,他就说谁规定的?为什么你们可以随便上?他经常说大人们可以很自由地活动,孩子却不能,太不公平了。我应该怎么说服他呢?刘秀英: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孩子生理、心理的变化——孩子的青春期来临了。在孩子成长中的某一天,父母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似乎都不认识了,伤心、愤怒、挫败感一齐袭来: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变了呢?为什么原来的教育方式孩子开始不接受?自己辛苦为孩子付出十几年,为什么得到的是这个结果?孩子怎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们?等等。  相似文献   

20.
王玉波 《成才之路》2011,(30):I0016-I0016
孩子跌一跌,让他自己爬起来,让他觉得成长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让孩子在看到自己国家的国旗时,注目两分钟。 带孩子去动物园,主要是为了获得知识。 带孩子到公园、森林去,让他们喜欢绿色,让他们热爱生命。 让孩子懂得,认真为人做事,要成为每一个人生活中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