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伟奇 《收藏》2009,(10):144-145
红色货币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发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根据发行时间的先后,钱币收藏界一般认为红色货币可以分为“苏维埃币”“抗币”和“区币”三种类型。“苏维埃币”发行于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相似文献   

2.
长城币:即冀察热辽流通券。该币属于晋察冀边区的一种地方货币,由冀东区长城银行于1948年发行。冀东军邮局于当年发行的几套加盖票,皆以长城币为邮资,长城银行后合并于东北银行,长城币停止发行:  相似文献   

3.
张胆正 《收藏》2001,(6):62-63
长期以来,钱币界对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发行的“皮币”持认可态度,即“皮币”就是货币,如(1999年4期《收藏》杂志“钱币趣谈”一文中的看法。有的更认为这种皮币“在中国货币史上被视为纸币的滥觞”。(见孙仲汇等编《简明钱币辞典》)更有甚者,有外国人将“皮币”的发行与今天白鹿的绝迹以因果关系相承。  相似文献   

4.
田文 《收藏》2020,(4):128-13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色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发行的货币,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产物,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被后人称之为"红色货币",或曰"苏区币"。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这些珍贵的红色货币,除了具有收藏投资得到的大幅升值回报外,最重要的就是从红色货币的收藏和研究中,更能加深理解其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笔者仅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发行的银币券作以简介,以供收藏爱好者鉴赏。  相似文献   

5.
周金科 《收藏》2011,(8):110-112
解放战争时期,各解放区银行如华北、华东、西北、冀察热辽、东北、内蒙古、中原、华南等发行的区域性货币,相互兑换十分不便,同时解放区还残留着大量国民党的法币、金圆券、银圆券以及美元、港币等货币,流通情况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19)
正1945年,抗日战争进人全面反攻阶段,华中抗日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华中解放区。在解放区内,物资交流、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原由各个抗日根据地独自发行的地方抗币巳无法适应解放区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组建华中银行并发行华中银行币,使之成为华中解放区的统一货币。华中解放区在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7.
严英俊 《收藏》2014,(2):89-96
货币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也是该国历史的最好名片。朝鲜作为一个使外界感到神秘的国度,发行的货币颇具特色。作为收藏研究,朝币存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收藏爱好者的重视。成为外币收藏市场上一个不错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陈晓友 《收藏》2006,(12):105-105
鄂东工农银行铜币券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东南红色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苏区货币。发行时间是1932年3月至1932年5月,仅3个月,此后恢复旧称鄂东南工农银行。(两币总计也只有一年有余的发行期)。  相似文献   

9.
正代用币是我国货币流通史中的独特现象,盛行于民国时期。当时沿海等地商家出于自身经营需求,在一定时期内限时、限地发行了五花八门的代用币。这些代用币面额不大,主要起到替代小额辅币找零等作用,其材质有铜、铁、铝、竹、纸等,几乎无所不包。虽说代用币与国家法定流通货币不同,但确实给日常小额交易带来了方便,同时又在局部地区起到了商业活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朱清华  李东 《收藏》2021,(3):134-137
江南银行成立于1945年5月,是新四军苏浙军区和苏南行署为抗击日伪侵略,支持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促进根据地生产发展而创办的地方政府银行,发行的江南银行币在苏浙皖边区根据地使用。1945年9月苏浙军区奉命北撤,江南银行也随部队北撤迁至苏北,并入华中银行。笔者现就江南银行成立背景及其发行货币情况作以介绍,供收藏爱好者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