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七月十二日《人民日报》二版发表了千家驹的一篇短文:《应当重视经济信息》。全文仅三百多字,却提出了一个值得新闻界深思的重要问题。七月五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行长陈慕华宣布,从七月五日起人民币对各国货币的汇价下调15.8%,也就是由过去的一百美元合三百二十元人民币调整为一百美元合三百七十点三六元人民币。千家驹同志说,象这样重要的一个决定,如果  相似文献   

2.
此志原题"唐前试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孙公亡妻陇西李氏墓志铭并序",原藏河南千唐志斋。见于《千唐志斋藏志》第1205页,著录年代不详,仅书"乙亥年七月廿五日"。周绍良主编《唐代墓志汇编》收录了此志释文,编号为大中095,第2323页,残志017重出。则具体年代可知为"大中乙亥年七月廿五日",即855年。又可据志文撰者孙纾之名,查《唐代墓志汇编》索引,知其主要活动年代便在大中年间,故可证855年当无误。  相似文献   

3.
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东京正式成立,由于同盟会成立在当时极为秘密,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载,以致后来在回忆同盟会筹备会议以及成立大会的日期上产生分歧,仅据当时参与者日后的回忆就有多种说法。如冯自由回忆第一次筹备会是乙巳年(1905年)六月下旬,具体时间记不清了,有人说是二十六日,也有人讲是二十九日,但并没有说明这个日期是阳历还是阴历。据另一位与会者田桐的回忆,召开筹备会的时间是旧历乙巳年六月二十四日,亦即阳历1905年7月26日。宋教仁在日记中记载:(7月30日)“未初,到赤版区桧町三番黑龙会,赴孙逸仙会也。既至,则已开会,到者七十余人。孙逸仙先演说革命之理由及革命之形势与革命之方法,约一时许,讫。黄庆午乃宣告今日开会原所以结会,即请各人签名云,乃皆签名于一纸,讫。孙逸仙复布告此会宗旨,讫。复由各人自书誓书,传授手号,卒乃举起草员、规定章程,举得黄庆午等八人,讫,乃闭会”。冯、田的说法都是在事隔20多年后才凭记忆而提出的,自然不一定准确,而宋教仁则是当时(或事后不久)的日记所记载,相对来讲就可靠得多,而且宋教仁使用的是黄帝纪年,日期为阳历,所以目前有关涉及同盟会的成立、辛亥革命的爆发乃至于孙中山生平的论述大都将中国同盟会召开第一次筹备会议的时间确定为1905年7月30日(即乙巳年六月二十八日),而成立大会的日期则为同年的8月20日(阴历七月二十日)。至于有多少人参加了筹备会亦说法各异。仍参考前引各人的回忆,宋教仁回忆说有70余人参加,冯自由则称出席会议的有60余人,又说第一日加盟的有50余人,而田桐说到会的只有40余人,而另一位参加者曹亚伯亦称到会者有40余人。同样出于前面所提出的理由,目前绝大部分论著均认同宋教仁的说法,即认定出席筹备会的人员大约有70余人。然而到底有哪些人出席呢,早期的回忆以及相关论著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名单。  相似文献   

4.
刊林漫步     
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的说法,在西方早已流行。在我国,则直到十九世纪末期才有人提出.而第一个持此说法者,便是梁启超. 1896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他的新闻学处女作《论报馆有益于国事》.在此文中,梁启超提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他把办报与强国联系起来了.接着他又说:“无耳目,无喉舌,是日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  相似文献   

5.
光绪三十年七月初三日 日字第四十七号梦陶、任庭、谱桐、伯唐丞参列位大人阁下: 昨寄上《灯台要览》一书,计已达览。此书于日本航路之标识,绘图著说甚为详备,足资考证。枢已另购数本,分寄南北洋大臣、船政大臣暨轮船招商总局矣。日军之攻旅顺,奥大将初议用步兵,黑木大将谓用步兵则陷之速而失兵多,用炮兵则陷之迟而失兵少。参谋部为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广东区委员会(俗称“管东渠”)领导广东、广西、福建西南部及香港地区的革命斗争,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广东区委会原设在广州市万福路一九○号南华银行楼上(即今永汉南卫生院),周恩来同志曾任委员长:后迁往文明路七五至八一号(即今延安二路三八○至三八六号),陈延年同志接任书记。就在陈延年任职期间,中共广东区委会出版过两种革命刊物,一为公开的《人民周刊》,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将于今年十月间在北京召开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修订协会章程,改选理事,产生新的领导机构,这是七月二、三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版协主席团第八次会议决定的。出席这次会议的有版协主席陈翰伯,副主席王子野、边春光、许力以、陈原、马飞海、王璟、王仿子,赵家璧同志请假;秘书长倪子明,副秘书长李志国、方厚枢和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筹备组成员王业康同志也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地市合并后的新形势,进一步开展各县图书馆的工作,市文化局于一九八五年七月十七至十八日召开了各县公共图书馆工作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富锦、宝清、饶河、汤原等十三个县的图书馆馆长及代表,黑龙江省图书馆曹玉龙、王丽云二同志出席了会议。市文化局副局  相似文献   

9.
冒广生与孟森皆为上世纪著名文史大家,二人虽有往还,然并非契合。二人交游之始,乃为孟森所作之《丁香花》一文,文中于冒广生之言多有批评。而其后,孟森又有函致冒广生,代为澄清厚诬冒氏先辈之词。然冒广生虽全然接受孟森之研究成果,而对孟森其人,则似始终未尝谅解,此亦二氏交游之不见记载之缘由。  相似文献   

10.
简讯     
《图书馆》1981,(4)
中国图书馆学会和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于今年七月十五日至二十日在连云港召开了图书馆科学情报服务工作学术讨论会。我省农科院图书馆林德胜同志和湖南医学院图书馆邓品山同志参加了大会,林德胜同志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文献。为了营救“七君子”,何香凝和宋庆龄互相配合,对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何香凝在此函中,申讨了国民党反动当局破坏孙中山三大政策、迫害爱国人士的罪行,并以保护宋庆龄自任,慷慨激昂,义正词严。何香凝在发出此函的同一天(1937年7月4日),还以单款专致孙科一函,其内容与此函完全相同。此函中个别错字,即据其专致孙科函加以校正。  相似文献   

12.
简讯     
《图书馆》1977,(5)
▲南京图书馆(即江苏省图书馆)王学熙等四同志于七月九日来长沙。他们这次来湖南,主要任务是根据江苏省委指示精神的要求收集我省各条战线编印的各种图书资料。江苏省委于七月二日召开了赴湖南学习参观团汇报广播大会,会上江苏省委明确指出,要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研究湖南的情况,要将湖南的工业、农业、财贸、文化、教育、卫生、军事、党务、思想、理论等各条战线的情况,全面系统地进行分析排队,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七月一日是湖北日报创刊十周年纪念日。在这一天的湖北日报上,发表了董必武同志和李先念同志的题字以及王任重同志和张平化同志的纪念文章。现在,我们把他们的题字和文章转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周礼·秋官·大行人》中有这样一句话: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也相朝也。许多学者都把上句"邦"字与下旬"交"字相属连。唐代贾公彦最早采用这种断法,其疏语称:"诸侯邦交,谓同方岳者一来一往为交,谓已是小国朝大国,已是大国聘小国,若敌国则两君自相往来,故《司仪》有诸公诸侯皆言相为宾是也。"这以后许多学者持此观点,如清末孙诒让《周礼正义》更是加以发挥:"此云‘凡诸侯之邦  相似文献   

15.
新闻内容之美谈美为人之创造物,能满足人之心理需要。籍此,人们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在此过程之中,个性得以彰扬,精神趋于自由。人格臻至完美。若新闻之美者,则新闻报道艺术之谓也。概而言之,新闻之美可分为内容之美、形式之美与创意之美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档案》1984年第3期刊载了上海市档案馆公布的《孙中山邀请易白沙赴粤函》和《陈独秀等为易自沙蹈海致易培基函》(包括陈独秀、马君武、胡汉民和章太炎致易培基诸函),此五函对于易白沙的研究有极重要的价值。笔者近期查阅有关资料,在1921年6~7月的长沙《大公报》上也发现有前面四函,唯《章太炎致易培基函》不见刊载,但发现了载于长沙《大公报》1921年7月5日第七版的另一要函,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我馆档案中,发现了翦伯赞同志1948年4月12日自香港所发复冯玉祥亲笔函一件,特披露如下。  相似文献   

18.
飞鸿采撷     
《新闻界》1998,(6)
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研究员彭朝丞1998年11月9日函:第5期杂志已收到。卷首纪念3中全会20周年的文章,有声势,引人注目。※※※辽宁电视台张洪同志1998年11月10函:虽说看《新闻界》总是断断续续,不能尽情地拜读,但其中文章的大气和厚度,坦诚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美驻华署使费勒器为华盛顿拟开各国刑律监狱改良会请派员事致外务部函 宣统元年十二月十五日 径启者: 兹因各国向有定章,每届五年开会一次,酌商各国刑律及改良监狱等事.上次曾在奥国开会,今年又届会期,本国政府拟定,西十月二号起在本国京师照章开会七日,其各国会员名单,须先于西二月宣布.特嘱本署大臣函达贵王大臣转询贵政府是否派员...  相似文献   

20.
陈延年,安徽怀宁人,1898年出生于安庆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为中共创始人之一陈独秀长子。陈延年早前在安徽师范学堂附小上小学,后在全皖中学(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前身)学习。他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