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 中央粉碎“四人帮”后 ,胡耀邦同志担任过中共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务 ,后来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在中共十二届一中全会上 ,他又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在那十多年间 ,我有幸作为新华社采访中央新闻的记者 ,经常随同耀邦活动 ,采访新闻报道。记得第一次采访他个人 ,是在他刚刚上任中组部部长一个月的时候。那时 ,我有个朋友叫陈文伟 ,他在中组部老干部组工作。据陈文伟同志介绍 ,胡耀邦同志一到中组部 ,便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 ,使中组部面貌大变 ,许多老…  相似文献   

2.
一九七八年,粉碎“四人帮”不到三年,邓小平同志主持中央工作,胡耀邦同志任中央组织部长。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当年岁末,我“受命”参加重庆日报社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刚接手复查工作,还真有点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3.
我从三十年代中期起,就在上海同范长江同志相识。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时局的改变,又先后在武汉、长沙,桂林和他相逢,并有一个短暂机会,在桂林“国新社”朝夕相处。解放后,直到文化大革命之前,由于工作和其他关系,仍有若干接触。长江同志是我所尊重的卓越的新闻战士,也是我的诤友。他给我留下的印象栩栩如生。他被万恶的林彪、“四人帮”残酷迫害致死的冤案,虽已平反昭雪,但我仍然觉得我应该用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我怀念长江同志的哀思,来表达我对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和刘少奇长子刘允斌同在北京西南郊的“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工作。这个研究所是我国最早的核科研机构。  相似文献   

5.
我与王子野同志的交往,始于20世纪70年代。“文革”期间,子野同志和他的爱人陈今及孩子全家都被发配到湖北咸宁“五七干校”改造,而我爱人王龙娣因为大学毕业分配在被“砸烂”的文化部,当时也在这个干校“锻炼”,从而认识。  相似文献   

6.
十一月二十八日,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副局长许力以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图书出版工作座谈会上讲了话。他说,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条件很好,一方面是做了一点调查,对少数民族出版工作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对民族问题,特别是最近半年来,从胡耀邦同志、万里同志到了西藏以后,对整个民族政策有了一个系统的意见,这对于提高和统一我们的思想认识,对于今后解决少数民族出版工作中的问题,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1977,(1)
元月十九日,长沙市举行揭发批判“四人帮”破坏图书工作滔天罪行大会。参加大会的有全市各工厂、学校,街道等基层图书室的同志共二百四十八人,省馆和株洲市,湘潭市图书馆也派人参加了大会。会议由市文化局卢局长主持,市委宣传部陈副部长作了指示,省出版社、湖南橡胶厂、新兴路居委会、水口山矿务局一冶炼厂、永红日用品厂、八中、长沙市图书馆等单位的同志在会上发了言。他们联系图书宣传、出版发行等方面工作的实际,对“四人帮”的罪行进行了揭发批判。湖南橡胶厂的同志说:我们厂是周总理亲自树立的全国勤俭办企业的五面红旗之一,是华主席多次表扬过的大庆式企业。“四人帮”恨得要命,他们的黑手给我厂戴上了“走资派  相似文献   

8.
郭东升 《上海档案》2007,(11):12-13
令笔者每每肃然起敬的这位老局长,不是老档案局长,而是80岁的老公安局长赵五桂同志。笔者与他隔行隔业,年龄又相差了20岁,彼此接触很少,但他对档案的铁心呵护,给我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的令人难忘!老赵局长,上世纪70年代我便认识他,高个瘦削,穿公安装,骑辆旧自行车满城转。但最初与他接触,却还是80年代初我在临清市党史办上班的  相似文献   

9.
敬爱的左漠野同志与世长辞了。我们这些曾长期在他领导下工作学习的同志,无不为痛失这位德高望重的好老师而感到无限悲伤。当年,漠野同志从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调回延安,到新华社国际部工作之后不久,便成为我国国际广播的创办人和主持者之一。从此,50多年来一直奋斗在广播电视战线。他为党的宣传工作,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改革与开放所作的贡献,是永垂不朽的。我是50年代后期认识漠野同志的。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70年代末起,就一直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他的道德、思想、文章,给我的感召和教育很深很深。对我…  相似文献   

10.
访李準     
1990年9月18日,河南省“中原文化艺术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负责对外宣传的处长任子厚同志邀我去参加开幕式。我们乘公共汽车赶到首博,开幕式已过,于是,我便随人们参观那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这时,我才发现李準同志也来了。我走过去和他打招呼,紧握着他的手,向他问候。这是我第二次同李準同志见面。第一次是粉碎“四人帮”之后。当时,我正在北京日报文艺部当编辑。一个春节过后,我的同事、学长赵尊党拉着我去看他。尊党是河南人,与李准同志很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1952年来青年团中央任第一书记。他一到来,就十分重视青年报刊工作。他主持的团中央书记处会议,常常讨论团的思想工作和报刊宣传工作。从1953年秋天起,他在每个星期日晚上,召集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杂志、中国青年出版社、团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的负责人,到他的家里开会。会上  相似文献   

12.
登程 1953年夏,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漫步于沈阳街头。一个同志突然告诉我:“昨晚人事部门的同志急着到处找你。”上午8点一上班,我便去了人事科。科长的名字我已忘了,只记得他姓卢。卢科长通知我,“两天之内把这边的工作全部交代清楚,去北京中国科学院报到。那里有紧急任务等着你。”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写作上的“少—多—少”,有哪位先贤提过,我不知道。我正式听到这个说法,是前不久从我的老同事——八十多岁的张黎至同志那儿听来的。 张黎至同志在30年代便参加了新闻工作,有着丰富的新闻工作的经验。他写文章,在文字上非常讲究,因而他写出的文章干净而漂亮。1980年北京晚报复刊时,他已过了退休年龄,但王纪刚、顾行等当时晚报的领导仍然把他请了回来,让他带年轻的同志。后来,他还到文艺副刊部编《百家言》栏目。他退休后,每次回报社办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30年代起,史量才主持的上海《申报》倾向民主进步,“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支持抗日运动,反对蒋介石“围剿”江西红军,多次发表斥责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文章。蒋介石早已怀恨在心,决定要对史下毒手,交由戴笠指使其军统特务执行。史量才预感到“火药味”,便暂时离沪赴杭,在他的私人别墅秋水山庄“避风”。军统派人跟踪盯梢,还买通史家女佣,让她提供史的汽车牌号、动身返沪时间等情报。  相似文献   

15.
谈起湘军,人们总是以“剽悍勇猛、刚毅倔强”冠之。出版湘军自70年代末崛起,至今仍威风凛凛,长盛不衰。但是人们也许会想象不到,近几年来主持出版湘军编辑业务的,竟是一位身体赢弱的女性,人人都亲切将她称为“娭毑”的光华同志。“娭毑”是湖南方言,常常用来尊称老一辈的女性。当我自发地向《出版广角》的同志赞叹湘军“娭毑”,硕良先生立即点题,让我写“娭毑”,我又有些惶恐了。一则我文才有限,怕写不好这类文字;二则对“娭毑”,我除了几次工作接触以外,都是远距离地用敬重的眼光看待她,恐怕写来失真有损“娭毑”的清誉。但刘先生一再坚持,我又有内心感受,便提起笔来了。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了,他在冷落与冤屈中溘然长逝后,我不断地读到怀念并描述他的文章,从而使我对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位德高望重的首任社长更加深了理解和尊敬.上世纪50年代我在他手下工作过,“文革”期间又在“牛棚”共过3年患难.那以后还在咸宁干校一道劳动了两年.其间,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在向阳湖我还同这位半生坎坷、备受折磨的老人同台讲用过一次.  相似文献   

17.
在人民广播播音70年研讨会上,作者追述了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起与广播结下的不解之缘,并提出了几点思考。本文认为,人民广播70年的历程中播音主持的语态、与受众之间的关系、节目样式、媒体环境等都在发生变化。本文对人民广播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三点期待:播音员主持人要在观点上“称王”、要产生大家、提高群体的成熟度。  相似文献   

18.
时间过得真快,邓拓同志离开我们不觉已二十年了!缅怀在抗日战争中对敌后新闻工作做过杰出贡献的邓拓同志,更是思绪万千! 邓拓是一位才华洋溢、胸怀坦荡的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忠贞的无产阶级战士。他没有死于反动派的牢房,没有死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连天的战场,却死于“四人帮”残酷诬陷的“围剿”,能不令人痛心! 我是1939年春由组织上从敌占城市天津调到晋察冀平西地区的。到根据地后,就知道邓拓,但只是慕其名,而不识其人。1942年底,  相似文献   

19.
陈世高 《湖北档案》2014,(12):32-33
在大跃进的1958年和1959年,我担任共青团应城县委书记,两次见到毛泽东主席.1958年11月中旬赴武汉参加共青团湖北省委召开的工作会议.团省委书记陈扶生,请来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在湖北省医学院会议室连续两天给我们作报告,他一开始就说:“我来武汉参加中央在此召开的会议,下飞机后,我去看望毛泽东,我说毛泽东好,主席说:耀邦同志好.”这样,我们始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中央八届六中全会在武昌召开,毛泽东在武汉.我们立即写条子和口头向胡耀邦提议,要求见毛泽东.胡耀邦说:“我去向主席回报.”  相似文献   

20.
提出“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前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我在上海解放日报主持工作。这时,清查与“四人帮”篡党夺权有关的人和事,已告一段落,新闻业务的改革尚待起步。我们在揭批“四人帮”利用报纸大搞“阴谋文艺”与“影射史学”的同时,还批判“四人帮”的“造谣新闻”,重申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在“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