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军人才群和经世致用之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为代表的湘军人才群在道光年间"湘系经世派”的影响下,适应咸同年间政治形势的需要,信奉经世致用之学,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面对现实,积极入世,弃学从军,建立功业,以挽救重重危机的封建统治.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史学家,也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教育家。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活动,对于学校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形成了自己较为独到而又完整的思想。黄宗羲提出的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和培养方法,不仅对当时社会,而且对我们的现代教育依然有着极大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为开创各种类型的人才大量涌现且能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人们不断去总结历史经验,故而人才辈出的历史时代总会被人们格外地关注。春秋战国时代就是这样的时代。齐秀生先生的新著《社会环境与人才》(齐鲁书社,2005年8月)一书,对春秋战国时代人才繁盛现象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系统、缜密的剖析和思考。该书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
王闿运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贡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王闿运"老而劬学"的为学观、"有教无类"的施教观、"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5.
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我们应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具体而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经世致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在儒、道、释三教合流的思想背景下,以庄学为中心调和儒、道、释,成为宋代庄学的重要特点之一。晁迥不仅积极调和庄子与儒家思想、庄子与佛学的关系,他还吸收佛学和老庄思想中的修道理论重新组合成“虚空为体,心息为用”的修身心法,体现了佛教心性论对宋代庄学的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苏门四学士中,秦观(1049—1100)是苏轼最喜欢的作家.苏轼知徐州时,秦观为作《黄楼赋》,苏轼叹为有屈宋之才.其后劝其考进士、荐其举制科,又致信王安石引荐之.晚年在海南,作书付子过,称秦观与张来才识学问为当世第一.及闻秦观死讯,至有不可复得之痛.苏轼之喜欢秦观,不乏才人之间惺惺相惜之意,故一有机会,便在同道间称赏不置.而秦观之好议论古今、文词间崭露出来的豪隽慷慨之气,盖与苏轼为最近,故林纾有言,秦观《策论》,与东坡同一轨辙;且谓:“学东坡之似者,无若少游.”这应也是苏轼赏识秦观的原因之一.至于秦氏在诗词方面与苏轼风格相差甚远,则是苏轼推  相似文献   

8.
联合作战需要复合型指挥人才,而学习哲学有利于复合型指挥人才思维素质的培养.这是因为:哲学能引导学员养成爱智慧的习惯,过一种有信仰的生活;能帮助学员坚守自我,把自我安顿在对复合型指挥人才素养的追求中;能引导学员注意发现和认识客观世界中的普遍性,增强统摄思维能力;能提升学员从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从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关系中认识事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运为晚清书院教育倾注了半生心血,做出了历史贡献,其教育思想对近代川湘两省的学风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培育了一批英才。王■运"老而劬学"的为学观、"有教无类"的施教观、"通经致用"的人才观彰显出其独特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0.
兴校大业,人才为本。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既是增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又是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更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党管人才”战略的必然选择。目前高职院校人才管理的现状如何?怎样从更新人才观念入手,用创新的方式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是摆在高职院校党委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