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3年,毛泽东与周世钊考入湖南第四师范。次年,第四师范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毛泽东与周世钊仍在同班学习,一直到1918年毕业,他俩情谊甚笃。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与周世钊的友谊源远流长。1913年到 1918年,他俩先后在湖南第四师范、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同班学习达5年多,直到1976年他俩先后辞世,友谊长达60多年之久,诗谊也甚深厚。 他俩在第一师范毕业后,毛泽东虽然离开过湖南,但不时又回到湖南,他俩见面的机会还是不少的。1927年,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从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工作,周世钊则继续从事教育工作,从此他俩一别23年没有见面。其间,周世钊怀念故人,曾冒着风险投书延安、重庆交毛泽东。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后,周世钊联合一些新民学会会员和教师向毛泽…  相似文献   

3.
夏在伯(1893-1960年),号明服,字益生,桃江县武潭镇石桥老屋村人。1909年考入益阳龙洲高小,毕业后于1913年考入湖南省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班,与毛泽东同班。1914年春,第四师范并入第一师范,夏在伯与毛泽东编在第八班。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湘西北革命摇篮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今称常德市第一中学.1902年创办时名为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与长沙的中路师范、衡阳的南路师范并列为湖南省最早的三大高等师范学堂.  相似文献   

5.
<正> 1913年春至1921年冬,毛泽东同志曾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以后又任该校附属小学主事(校长)兼师范部第二十二班国文教员,与湖南第一师范有过先后七年的密切关系.湖南第一师范座落在长沙市区的湘江东岸,共前身为城南书院,曾是南宋著名理学家张南轩亲临讲学的学林盛地.辛亥革命之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创办,由于教员开明,校园幽静,图书丰富,深受社会注重,被称为湖南的"亚高学府"(湖南大学被称为"最高学府").毛泽东同志在全国解放的  相似文献   

6.
武陵 《湖南档案》2009,(1):39-40
被誉为湘西北革命摇篮的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堂,今称常德市第一中学。1902年创办时名为湖南公立西路师范学堂,与长沙的中路师范、衡阳的南路师范并列为湖南省最早的三大高等师范学堂。在一中左侧玛瑙巷,至今还矗立着百年前老校门的两根石柱。学校的主要创办者熊希龄、湘西风凰人,是被清廷罢官还乡的著名维新人士.辛亥革命后曾担任过民国政府的总理。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学术界对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理论源于实践,通过对青年毛泽东体育实践及其动因的考察,更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毛泽东早期的体育思想。一、青年毛泽东的体育实践1.青年毛泽东是个"热心的体育家"。1913年春,毛泽东进入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夏天毕业离校。五年多的时光对毛泽东一生"影响巨大"。"他在这里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他的思想随着新旧交替的时  相似文献   

8.
1913年,毛泽东离家到湘乡东山求学和参加湖南革命军后,又与两个朋友选中了一所免交学费且食宿又便宜的师范学校,入学考试时他帮两位朋友各写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使他们三人都考取了这所学校,开始毛泽东在湖南四师就读,几个月后,四师并入一师.第一师范教学内容兼顾中西,毛泽东上午读国文和中国历史,下午看德国哲学.  相似文献   

9.
湖南第一师范是一座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美誉的名校,是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任弼时、李维汉、张国基等求学过的母校,也是朱憙、张试、何绍基、徐特立、杨昌济、谢觉载、田汉、李达等从教过的地方,曾国藩、左宗棠、黄兴、陈天华曾藏修于此.毛泽东青年时期在此求学、工作长达八年,毛泽东珍贵的学习档案在湖南第一师范. 一、毛泽东其人 一代伟人毛泽东(1893-1976),母亲为了好养这个孩子,把他"寄"给后山的石头,所以,又名"石山伢子".  相似文献   

10.
白赵峰 《兰台世界》2007,(8S):56-57
教育活动是毛泽东革命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潜心教育改革,开创了新型的革命教育体制,是新时期教师的光辉典范。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创新实践 青年毛泽东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他把研究教育和从事教育活动作为终身职业追求。1913年毛泽东进入长沙湖南第一师范读书。品学兼优的毛泽东受杨昌济等具有新潮教育思想教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不仅作诗著文轻车熟路、炉火纯青,而且他写对联的造诣也非同寻常。毛泽东少时就曾用“修身”对私塾先生出的“跃足”,从而免打手板心。1917年,毛泽东曾作过一幅泳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1913年春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他拟过一幅浅显而十分贴切的对联,作为  相似文献   

12.
1919年4月2日,一份名为《学生救国报》的周刊在湖南长沙创刊,自6月5日即第四期开始更名为《新湖南》,从第七期开始由毛泽东主编。该刊虽为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学生自治会筹办,但在当时却成为整个湖南地区革命运动的精神向导,甚至对全国的革命形势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湖南》有月刊和周刊两种,毛泽东参与的是周刊。该刊每周一、四出版,每期印一千份。该刊首任主编龙毓莹(伯坚)为湘雅的学生。该刊以发扬民气,联络学生感情为主旨,发刊词提出六条指导思想:"一、反对旧礼教,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于1918年4月14日在湖南长沙邀集同志成立了“新民学会”。同年6月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后,致力于会务,准备组织会友和有志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19年12月毛泽东同志担任湖南驱逐军阀张敬尧请愿团代表到北京参加抗争,1920年4月n日离京来沪,同月邀集即将留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会员在上海半淞园开会。图为半淞园会后合影。图中位置自左至右为:萧子障(即萧三)、熊光楚、李思安、欧阳泽、刘盼伊、张怀、毛泽东、彭瑛、陈绍休、魏璧、劳启荣、周敦祥共十二人。  相似文献   

14.
王文轩  赵云泽 《新闻界》2013,(13):79-80
<正>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在湖南长沙创刊,主编毛泽东。该报虽为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却成为五四运动以后创办的众多进步学生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报刊之一。由于言论激进,读者称它为"湘江的怒吼"。自创办到8月上旬停刊,该报共出版四期,其中随第二期一起印发的还有《临时增刊》第1号。第五期在印刷中,就被湖南军阀张敬尧的军警查封,还同时查封了报纸的主办机构湖南学生联合会。《湘江评论》为四开四版铅印小型周报,每版分四栏,文章均有小标题,报头印有"发行所长沙落星田湖南联合会"字样。每期1200字左右。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5.
1920年秋,夏明翰毅然离家出走,来到长沙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何叔衡的引见下.认识了毛泽东,一边刻苦自学,一边从事湖南学生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培训干部,夏明翰是第一批学员。不久,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入党,成为湖南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并任自修大学补习学校教务主任。1927年2月,毛泽东在武汉举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班,  相似文献   

16.
1917年夏天,24岁的毛泽东游学到安化,当地名流夏默安先生出上联:“绿杨枝上鸟声声,春至也,春去也?”毛泽东稍加思索即对:“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老先生很欣赏毛泽东的才思敏捷,并与其促膝畅谈。后相赠大洋以资盘缠。沅江赤水人廖廷璇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的同班同学  相似文献   

17.
罗胸怀 《出版参考》2010,(12):38-39
1913年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中这样写到:“教育乃立国之本”,“毕业之后为教育服务”。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极大兴趣和共鸣。于是他再度复读考学,一年后,第四师范学校和第一师范学校合并,毛泽东随之进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就读,直到1918年暑期毕业。这是毛泽东学生生涯中时间最长、最稳定的一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建国后多次回湖南,其间许多史实真相鲜为人知。比如毛泽东建国后第一次回湖南,究竟是1953年还是1954,众说纷纭。今年第6期的《老年人》杂志撰文称:"建国后,毛泽东五十次回湖南"。对这一历史话题进行了全面梳理。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调查,证实毛泽东建国后回湖南曾经七次畅游湘江,九次登临桔子洲头。桔洲有幸,成为与伟人一生息息相关的神圣之洲。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955年6月18日,毛泽东从杭州出发,乘专列返京,沿途听取湖南、江西、湖北、河南、河北等省负责人汇报。19日晚10时  相似文献   

19.
洞口一中其前身是1880年清代创办的硖江书院,民国初年改为硖江高级小学堂,民国32年春改为湖南私立硖江初级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武冈平溪初级中学.1952年改为公立,更名为洞口县第一中学.1980年被评为湖南省重点中学.1998年再次由省教委挂牌为"湖南省重点中学".  相似文献   

20.
2003年6月30日22时03分,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声,"长沙晚报号"列车徐徐驶出长沙车站,风驰电掣奔向深圳。这是第一列从湖南驶出的以新闻媒体冠名的列车,是中国晚报界第一列"文化列车",也是继广州日报、天津日报之后,全国第3家报业集团买断交通工具冠名权,其意义和目的不仅仅在于显示自身的风采,更多地在于能从此带动长沙,湖南新闻文化产业乃至更大范围内社会观念和经济的一次突飞猛进,促进湖南和全国相互了解、拉近和融合。长沙晚报作为中共长沙市委机关报,自1961年由《长沙日报》改为晚报,沐浴时代的风雨,抢占发展先机,于2001年7月起,成为湖南省第一家实现双面彩印的报纸。分别获得第一、二届"全国地方报社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于2001年组建起湖南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