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一面方形的小平面镜将阳光垂直地反射到粘贴在墙壁上的白纸上,增大平面镜到白纸的距离或减小反射面的大小,白纸上的亮斑最终都会变成圆形。这一圆形亮斑是太阳通过反射面两次成像的结果,第一次为平面镜成像,第二次为小孔成像。这一点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弄不明白。为此,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几个小实验。1观察日光灯管通过反射面小孔成像现象1.1推想如果圆形亮斑是太阳的像,那换用其他的光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物理第一册《光的折射》一章的教学,学生普遍感到概念抽象,难以理解。章末小结中采用图像法直观地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做了归纳概括,使学生感到直观、新颖。再配以简洁的口诀帮助记忆,效果会更佳。经多年教学实践,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总结为:物近像远,关键两点,二倍焦距决大小,成像虚实看焦点。物近像远:即物体从远处向凸透镜移近时,经凸透镜折射所成像的大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都在增加。若用字母u、v、f分别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物距)、所成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凸透镜的焦距,则有u减小,所成像的大小及…  相似文献   

3.
在光学竞赛题中,经常涉及到两块平面镜成一定角度放置时的成像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由特殊到一般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挖孔成像     
你知道,现代照相机的镜头是用什么原理制成的吗?对,就是“凸透镜成像”!把被拍摄物体的影像投射到相机里面的感光材料上,从而得到被摄物体的照片。  相似文献   

5.
正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常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然后强化记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中考复习时凸透镜成像规律几乎遗忘殆尽,究其原因没有抓住两点三区间,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如果能抓住两点三区间,把握凸透镜成像变化的转折点和变化规律,建立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图景,分析凸透镜成像,就能加深理解,形成鲜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透镜成像问题是几何光学中的一类重要问题,它对于掌握几何光学知识,了解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透镜成像问题,学生熟悉了用公式:1f=1u 1v和m=vu进行的定量计算,当物体在透镜主轴上移动,要定性地判断成像规律时,学生不易掌握。在物理教学中,笔者探索出一种图像,  相似文献   

7.
在光学竞赛题中,经常涉及到两块平面镜成一定角度放置时的成像问题。下面就这个问题由特殊到一般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梁爽 《中学科技》2014,(12):32-32
我发明的多功能平面镜由一个半圆形木板(量角器)和一对平面镜镜面组成,用它可以演示很多光学实验。如图1,用激光笔从量角器某角度照射,可看到反射的光线在量角器上的角度,演示光的反射定律;如图2,在一面平面镜上放置蜡烛,另一面镜面成像,演示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3,改变两镜面之间的夹角,观察平面镜中像的个数随角度变化的情况,演示像数与夹角的关系;如图4,利用折射原理可观察到七色光,演示光的色散实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空气中凸透镜成像的高斯公式入手,对成像规律进行数学分析,用图像法表述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并以中考题、竞赛题、高考题为例进行解题分析,便于学生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小孔成像原理,在密闭的盒子上钻个小孔,盒子背后就能投射出前方的景物——如同照相机一样。这里给大家展示几款用纸做成的相机,它们全部运用了小成像原理,但是每一款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功能上,都摆脱了玩具的水平,甚至已经“进化”到了能切换镜头的地步,相当的华丽噢!  相似文献   

11.
MR I自应用于临床以来,因其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力以及多参数成像的优势而得到广泛采用。常规MR I序列主要包括:自旋回波(spin echo,SE)序列的T1W I、T2W I以及钆喷葡替胺酸(Gd-DTPA)增强,所显示的是病变的含水量、血流的流空现象和对比剂透过毛细血管进入病灶等情况,弥散加权成像(d 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 l)是磁共振功能成像方法之一,通过对水分子的弥散运动的研究,能在早期提供准确的病理生理状态下,组织成份之间水交换的功能状况,和组织空间组成的相关信息。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 l)主要包括弥散加权成像DW I与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 I),其中DW I对超早期脑缺血的定性与定量诊断价值已得到验证,在确定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系统肿瘤性质及范围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近年来,DW I尝试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开拓并丰富了肝脏疾病诊断的方法,补充了常规MR I的不足,以往肝脏弥散加权成像受呼吸、心跳及化学位移等因素影响,成像...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焦点的确定、焦距的测量、成像特点的探究、成像特点的具体应用,是我们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全面把握好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把握的如何?一、焦距的测量例1小宇为了探究课堂上学到的透镜知识,用一个凸透镜和一张纸做实验.他把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然后调整纸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时测  相似文献   

13.
贝维声 《教师》2014,(35):18-19
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在一次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教学活动中,善于观察的学生偶然发现物体在两面平面镜中成多个像的奇特现象后,提出了新问题.教学后,我尝试用两面平面镜进行实验,发现出乎意外的实验现象:当两面镜子的夹角不同时,在镜中能观察到的像的个数也不同,不只是两个像,可以是3个、4个、5个像无数个像.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素材,应该让学生们对平面镜成像探究得更深入、更透彻一些,以便促进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14.
初中物理教学仪器--平面镜成像实验器,在学生用其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往往会将蜡烛油不小心滴在平面镜上,这样不仅影响到平面镜的美观,更主要的是影响实验时的观察效果.如何将这些讨厌的油污去掉呢?用小刀刮除,绝对不行!因为这样不仅除油结果不彻底还很容易损坏平面镜表面的镀膜.  相似文献   

15.
小孔成像是光滑直线传播的范例。人教版教材介绍了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摸索实践发现:用白炽灯做小孔成像实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在光学部分的复习中,我们研究了各种成像情况,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折射成像、凸透镜成像等.在这些成像现象中有的成虚像有的成实像,虚像与实像有什么区别,我们在光学作图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非常抽象,让学生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要求学生学会、掌握和运用该规律则更是难上加难。通过多年教学的探索,近几年来以学生实践探究和图像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其效果显著。以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大小的关系为主轴,学生通过"猜想、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归纳"等,让学生对实践探究产生兴趣、发现问题、小组解决问题。引入用图像和数学分析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范例.人教版教材介绍了用蜡烛做小孔成像实验,而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摸索实践发现:用白炽灯做小孔成像实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核磁共振众所周知,之所以如此,一是发现核磁共振的两位美国科学家荣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两位科学家荣获2003年诺贝尔医学奖,因此,在科学技术历史上,这个名字闪闪发光.二是很多病人都到医院做过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家喻户晓.本文就核磁共振及医学成像  相似文献   

20.
提高核磁共振成像速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基于k-t的成像技术比如k-t SENSE和k-t PCA,利用成像序列在时间维度上的冗余性,能够将采样加速比提高到8倍以上。由于它们利用成像序列的时间冗余性,对成像对象的运动特别敏感,不能移除运动导致的伪影,从而造成重构图像在空间域的模糊。为了使基于k-t的成像技术能够运用于具有较大运动场合的成像对象,研究了一种改进的图像配准方法,通过多步配准来完成仿射变换。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传统的仿射变换配准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