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八五二年六月十日,洪秀全在蓑衣渡冲破清军江忠源的伏兵后,率军向湖南挺进。蓑衣渡一战,太平军受损很大,船只尽焚,洪秀全遂改变由湘江顺流而下的计划,取道陆路,从蓑衣渡东岸出发,翻越湘桂交界的扁担坳,进入湖南。入湘后,时值雨季,河水暴涨,军至永州,为水所阻。船只已被清军控制起来,缺乏渡河工具,洪秀全当机立断,第二次改变行军路线,挥戈南下,向道州进发。当太平军攻克全州即将入湘前夕,清政府惊恐地看出,太平军必将由全州直趋湖南。暴躁无能的咸丰皇帝首先乱了方寸,一方面,急令湖广总督程矞采由驻地衡州“迅速移营就近调度”,把太平军堵在广西;严诏远在桂林的钦差大臣赛尚阿和广西巡抚劳崇光,加速追  相似文献   

2.
关于太平军攻破全州与蓑衣渡之战的时间和具体史实,前人颇多误记,纷乱不一。现根据历史资料:先把时间订正如下(见本页下表):  相似文献   

3.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相似文献   

4.
蓑衣     
想起蓑衣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尽管这个夜晚我的眼前没有身披蓑衣的身影在雷雨中穿行,也没有一件蓑衣——这古老的雨具在我的面前摆放。这种不由而然的回想,倒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又是一次触景生情的体现。蓑衣,这件在现代乡村已由  相似文献   

5.
盛泽在太平天国时期是一个户数达一万以上的大镇,也是太平天国与清军激烈争夺的据点,在太平天国时期,盛泽镇的社会联系十分广泛。盛泽镇作为一个社会舞台,充分展示了太平天国地方政权和太平天国历史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流泪的蓑衣     
<正>1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2土墙上有一截嵌入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3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4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告示是在太平天国传播活动的演进过程中随着其力量的不断壮大而产生和广泛使用的。它产生于1847年10月,广泛使用于金田起义前后。张德坚在太平天国告示起源问题上的错误主要是由于在他编撰《贼情汇纂》之前太平天国告示没有流向民间所致。太平天国告示的产生与广泛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标志着拜上帝会活动逐渐由隐秘转向公开,二是太平天国的信息传播面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蓑衣     
林凡瑞 《山东教育》2014,(1):111-111
“无蓑不成院”已经是过去的说法,现在的农家小院里怎么也见不到蓑衣的踪影了.蓑衣这种原始的遮雨工具,早已被岁月的河流冲刷殆尽了。但是,每逢看到五彩斑斓的雨伞和雨衣恣意穿行在风雨中.摇曳出别样风景的时候,我更牵挂的仍是生长在乡土里的蓑衣.更怀恋的仍是父亲亲手编织的蓑衣。  相似文献   

9.
为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和文化建设的需要,太平天国在戎马倥偬之际编写、刊刻了大量的书籍。但是,太平天国失败后,清政府对太平天国刻印的书籍极力查禁销毁,致使太平天国刻印的书籍流传下来的寥寥可数。根据有关文献考察可见太平天国刻书的概况和版本学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蓑衣     
想起蓑衣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尽管这个夜晚我的眼前没有身披蓑衣的身影在雷雨中穿行,也没有一件蓑衣——这古老的雨具在我的面前摆放。这种不由而然的回想,倒让我感到有些意外。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又是一次触景生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150年前,在天京(南京),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一场内讧。内讧真相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密令北王韦昌辉搞突然袭击,惨杀了东王杨秀清及其部下二万余众,导致太平天国人心离散,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卒至失败。现就发生内讧的深层次历史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农民起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它尊崇“拜上帝教”。此教与基督教颇为相似,而且传教士艾约瑟与太平天国领导人洪仁歼交往甚深,故而,艾约瑟坚信,太平天国会转信基督教,基督教最终会征服整个中国。拜上帝教是为太平天国能够正常存在而服务的,与艾约瑟所宣扬的基督教信仰存在着本质差别。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二破江南大营战役,是太平天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太平军在外线内线作战的转化、大支队战术的运用和临时基地建设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战术成就。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妇女参军作战和从事军事防御工作,展现了太平女军的风采,为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女军建制全,规模大,数量多,为世罕见。从女军的来源,参军的原因看,太平天国主张妇女参军作战,还只是战争条件下的一种客观需要;是为了解决广大妇女、儿童随军的需要;是太平天国“别男行女行”政策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太平军兵力少,不够用的需要;是广西客家妇女尚武习俗在天国中的一种自然延续和反映;广大妇女还只是作为“宗教战士”参军作战,根本谈不上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  相似文献   

16.
太平天国时期的周庄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庄镇以陶煦家族为核心,组织团练与太平天国对抗,又由费秀元出面,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实行骑墙的“两边办”,两面三刀,纵横捭阖,但其根本立场始终是站在清朝政府一边的。周庄有关人员对太平天国进行颠覆活动,充当清军的乡导,为清军办理后勤,给太平天国造成重大损失。可以说,陶煦之类地方势力的存在,是太平天国终归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太平天国北方战场的军规,具有统一法典文书形式的内容较少,大多体现为行军、行营、营内勘务、作战等各种军事行动的行为准则和惯例。北伐军的军规形成,就是将一系列适合自己作战特点的经验做法制度化。这些军规是具有实际约束力的不成文的安全规程。评价北伐军军规不能仅用一个评判标准来衡量,应该全面客观分析其目的、作用、影响及后果。  相似文献   

18.
《妇女与太平天国社会》一书,以太平天国是否实行男女平等政策,有没有形成妇女解放运动为研究主旨,对洪秀全的妇女思想、太平天国妇女的精神风貌,以及太平天国妇女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中的活动,作了翔实具体的考察,系统、全面地叙析了妇女的历史命运,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关于太平天国妇女与社会的研究专著。该书在谋篇布局上,采取纵横结合的分析框架,比较好地适合论旨要求;在研究方法上,采用历史学和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结合的方法,对太平天国妇女作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全书在整体上显得丰满而有深度。资料丰富,评论客观公允。不失为太平天国史研究的一部好书。  相似文献   

19.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20.
在探索红军长征落脚点何以非武陵山区的过程中,溯及贵州成同红号军、苗义军与太平天国石达开残部联合大起义,从中发现线索。经考证该残部全部活动史实,进而肯定铜仁梵净山乃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终点,最后从光绪铜仁府志、江口印江文史材料的正反对照研究进一步确认此事实,从而认为太平天国革命史较正史所云应延长十年左右,梵净山武陵山岳文化与铜仁文化旅游资源亦更具特色而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