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萧绎的文学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萧统、萧纲、萧绎,都在中国诗学史上留下了非凡的业绩。以齐梁“三萧”比汉魏的“三曹”,不仅毫不逊色,某些方面还有超越之处。从“三曹”到“三萧”一根中轴线,反映了诗学观念的演进和审美意识的变化。但是,对“三萧”,我们还有一些研究上的空白,特别对于“萧绎”和他的《金楼子》。目前研究界:基本肯定萧统,正面批评萧纲,几乎忽略萧绎。致使萧绎的杂著《金楼子》至今甚至没有人整理研究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 本文是系统研究萧绎和《金楼子》论文的一篇,旨在考察萧绎文学观念的几个基本问题。为了能清晰地把握这些问题的实质,作者始终把对萧绎文学观的考察,放在与萧统、萧纲、刘勰和钟嵘这些时代和理论的坐标上比较进行。  相似文献   

2.
萧绎的《金楼子·立言》是梁代文论史的重要文献。其对“文”的描述:“惟须绮纷披,宫徵靡曼,唇吻会,精灵摇荡”,常被今人作为萧绎推重性情、注重词藻、倡言新变的证据。这是未细审原作而致的极大误解。从《立言》全篇的立意、《金楼子》全书的旨趣、萧绎的创作风格来看,此说不能成立。实际上,萧绎对儒、学、笔、文的分析,明显寓有崇德抑文的高下之义,“惟须”并非褒扬之“必须”,实乃贬斥之“只须”。萧绎的文学观并非倡言新变,而是尊经尚古,注重文质彬彬,和萧统同调。  相似文献   

3.
《金楼子》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著名的杂家著作,作者为“侯景之乱”后继位江陵的梁元帝萧绎。萧绎一生博学多能,拿他自己的话说,是“文武二途,并得俦匹”(《金楼子·立言》)。他虽然盲一目,孱弱多病,但终身读书不断,聚书不断,著书不断。他的著述尤为丰厚,涉及的领域也十分广泛。他不仅在以文名史的萧氏兄弟父子中首屈一指,而且在南朝,甚至在历代喜好文章著述的君王中也属罕见。今天能够从著述目录上考定的萧绎的著作就不下四十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部《金楼子》。  相似文献   

4.
萧绎的《金楼子》一书辗转流传,散佚缺失,已非原貌。今所见本乃清代修纂《四库全书》时由《永乐大典》辑佚而成。作为缺佚之书,辑佚对此书是重要的,所得收获,虽吉光片羽,亦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为魏晋南北朝时一部重要子书,然是书散亡于明季,今本乃辑自《永乐大典》,断篇残简,辗转众手,错讹颇多。今以知不足斋本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本、《百子全书》本等版本;又广泛吸收前人如鲍廷博、朱文藻、吴骞校勘成果;另《金楼子》本文所援据、因袭之旧籍,如《史记》、《汉书》、《淮南子》等,凡有校勘之价值者,并有取资。勘正原文之讹误多处,择其要者列如下。  相似文献   

6.
萧绎一直被人们认为具有"倡导新变,推重情性"的文论思想,这一论点的确立多来自于其著述<金楼子>中的一段对"文"的阐释,但对这一论断的理解离不开整体内容的制约,通过对"立言"篇主旨的探求得出萧绎整体的文学观念是以崇古尚儒为出发点的,他真正看重的是立一家之言名树千古的著述事业.  相似文献   

7.
齐竟陵王萧子良开西邸集文学之事,始见于萧子显<南齐书·武十七王·萧子良传>,但萧子显不言人数及具体人名.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说蕃>篇在萧子显的基础上率先提出十一人的竟陵文士集团,并以"士林"号之.<梁书·武帝纪>有竟陵"八友"之说;<梁书·沈约传>言竟陵文士则仅列举六人.三种说法,人数不同,名号有异.如此差异恐与<梁书>编撰过程有关.<金楼子·说蕃>篇所列十一人的竟陵"士林",较之<梁书·武帝纪>的竟陵"八友"之说和<梁书·沈约传>的"六人"说,似更能反映竟陵文士集团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8.
耿广峰  仲桂红 《现代语文》2009,(11):146-148
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了钟仕伦先生的专著《〈金楼子〉研究》,其中对《金楼子》进行了一些校勘,拜读之后,深感《金楼子》全书讹误甚多,有必要在校勘上予以补充。笔者曾在《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年第2期发表过陋作《〈金楼子〉校读小识》,随着研究的深入,又发现《金楼子》中的一些讹误,今取前彦时贤尚未论及者数十则,敷衍成文,俾有益于此书整理。  相似文献   

9.
洛神·媚儿     
被谢灵运誉为“八斗才”的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也感到“世人著述,不能无病”,而且“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谦虚如此,但仍不免后世的訾议.如萧绎的《金楼子》卷四《立言篇下》,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刘勰《文心雕龙·指瑕》篇都指出他《武帝诔》的尊灵永蛰”、《明帝颂》的“圣体浮轻”用词不当,说“‘浮轻’有似于胡蝶,‘永蛰’颇疑于昆虫。施之尊极,岂其当乎?”这个“话柄”是为后世人所熟知的。但人们却忽  相似文献   

10.
<正> 梁元帝萧绎,自号金楼子,梁武帝第七子。公元514年受封为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丹阳尹、荆州刺史、江州刺史等职。侯景之乱时,他正镇守荆州,在父亲武帝,兄简文帝相继被害后,派兵东下平定叛乱,而后于公元552年在江陵即位。公元554年,西魏攻陷江陵,他被擒见杀。 梁元帝博学多能。《梁书·元帝本纪》说他“聪悟俊朗,天才英拔”;“既长好学,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王俭、钟嵘和江淹的家世、生平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分别对王俭与江淹的关系、钟嵘与江淹的关系进行了考证,并得出了齐代国学立于永明三年而非永明四年、江淹才能被王俭所妒、王俭对五言诗人的评价并非中肯的结论,同时钟嵘与江淹在文学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矛盾、钟嵘《诗品》在记载“江淹才尽”一事时存在着自相矛盾的现象,特别是在“江淹才尽”问题上,竟出现了十四年的误差。作为对江淹执弟子礼的钟嵘,他这样的作法既与为尊者讳的传统观念相悖,也与萧绎的《金楼子》中记载相左。个中隐情,有待进一步追根究源。  相似文献   

12.
今存六卷本《金楼子》问题多多。台湾学者许德平《金楼子校注》乃迄今唯一之校注本。但其校与注均存在严重的失误与疏漏。本文举35例以资补正。  相似文献   

13.
萧绎诗文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研究视野也从个别作品的赏析走向多元研究的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对其宫体诗的研究上,同时论及其诗风、创作心理、文学创作集团等。但综合而言,研究还处在初始阶段,萧绎诗文作品至今没有被结集出版,没有可靠的全注本出现。研究多停留在表面,涉及的诗歌作品非常有限,而且萧绎的诗文作品除诗歌以外其他文体几乎无人问津。  相似文献   

14.
<正>萧绎(508—554)字世诚,小字七符,梁武帝萧衍第七子,初封湘东郡王,后即位为梁元帝。萧绎自幼聪慧好学,博闻强识,能文善书画,生平著述甚多,后人辑有《梁元帝集》。萧绎十分爱好读书,尤其喜欢文学,曾言:“四十六岁,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还自称“韬于文士,愧于武夫”。读书是萧绎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他也因爱读书而取得了不少成就,不仅著有约400卷学术著作,而且对诸子百家无一不通。《梁书·元帝本记》称他:“既长好学,博综群书,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萧绎从12岁开始,便经常通宵达旦地读书,  相似文献   

15.
萧绎身负千古骂名.在重新审视以往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萧绎思想及行为的一些细节,对萧绎进行了多角度探讨,给出了总体否定的评价;同时,认为萧绎的部分行为也有着许多不得不然的原由在,而不能简单地归之于他个性人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金楼子》运用寓言说理有三种情况。《金楼子》所创作的寓言,代表了六朝寓言创作的成就。它不仅继承先秦传统,数量比较多,而且借鉴了《圣经》中的寓言,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了轻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魏晋南北朝骈文史上,有一位见重于当时、埋没于后世的骈文大家,这就是任昉。据《南史·任昉传》载“时人云‘任笔沈诗’”来看,任昉当时在文坛的地位和一代宗匠沈约相埒。只是任昉所专擅的是所谓“笔”。南北朝的文笔之分,颇为繁剧。其大要则无非两种情况。一般的看法是无韵之文为“文”,有韵之文为“笔”。《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文和笔是指两类不同的文体。梁元帝萧绎在《金楼子·立言》中有一段文字,在区分文笔时超越了是否用韵这个外在形式的标准,接触到了作品审美特性的辨别:  相似文献   

18.
对六卷本《金楼子》之校勘,自四库馆臣以来,代有其人,而全面整理,且成绩最著者,当推今许选民《金楼子校笺》。但《校笺》亦颇多可商榷之处。本文就其标点、校勘之失误,举10例略加辨正。  相似文献   

19.
《金楼子·志怪篇》、《器准图》、《冤魂志》是南北朝时期写成的三部小说,笔者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金楼子·志怪篇》成于梁承圣二年(553),《器准图》成于北魏中兴元年至东魏元象元年间(531-538),《冤魂志》成于隋开皇元年至十一年间(581-591)。  相似文献   

20.
一  《滕王阁序》无疑是一篇美文。  我国古代文章自魏晋以降即有文、笔之分:文指美文,笔则泛指所有实用文体。刘勰《 文 心雕龙·总术篇》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实际上是 以诗歌辞赋等为文,其余全归于笔,未免将美文的范围限制得过窄。比刘勰稍晚,梁元帝萧 绎在《金楼子·立言篇》里对刘说作了修正,提出“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又说 “至如文者,惟须绮索殳纷披,宫徵(zhǐ)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转引自黄侃《文 心雕龙札记》)。此说颇为后代所推崇,因为它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