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整个鸡家族就他认字,大家叫他鸡博士。看书看报是鸡博士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鸡博士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能一天不看书报。鸡博士曾在一座垃圾堆里找到一页残书,上面有一句名言"书是人类的朋友"。鸡博士认定人类在地球上比鸡类生活得好就因为人类爱看书。鸡博士将那句名言更改了一个字贴在自己的窝里——书是鸡类的朋友。  相似文献   

2.
崇尚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经过商周以来的长期积淀,魏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己逐渐完成从隶书到楷书的转变,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西晋京师的洛阳太学里,破天荒地设立了"书博士"来专门传授书法艺术。论文谨就西晋太学"书博士"的设立及其相关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3.
部委     
《教育》2008,(22)
"博士服务团"参与灾后重建中共中央组织部、共青团中央选派的第九批"博士服务团"20名成员,日前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等地震灾区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  相似文献   

4.
<正>深山中,有个老教授带着四个儿子,安静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当年,这个老教授刚考取博士班时,就喜获麟儿。因为觉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毕业后,就可大富大贵,所以就把长子命名为"钞票",以示自己的期望。在博士班读了一两年后,他才发现满不是那回事,光靠文凭是骗不了人的。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才能出人头地。正在此时,第二个儿子又诞生了,就取名"学问",以示对自己的鼓励。博士班岂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三十五年的焚书坑儒运动,使不少人发出了秦"少书"、"无书",以至于国家"书绝"的浩叹。但实际上,秦不仅有自己的史乘典册,还在咸阳专门建有"书府"以收藏各种文书。即便是在焚书运动中,烧书也是有范围限制的,医药、卜筮、种树以外的"禁书"也是允许在书府、丞相府、御史大夫处和博士处保存的。这些典籍与民间藏书一起流传于后世,为《史记》、《汉书》等文献所载录。  相似文献   

6.
赵洋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0):151-152,154
本文对西南科技大学蔡双全博士的新著《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研究》一书从"实业救国思潮"内涵界定,"实业救国思潮"特点总结,"实业救国思潮"评析的独创性,研究方法,文风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介。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在内容安排上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中唐时期官学史料与相关人物之间的关系,剖析?陆文学自传?中"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句,认为陆羽负书所在的火门山学堂为地方官学,其师邹墅(野)为经学博士身份.  相似文献   

8.
正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有幸读到了李政涛博士所写的《教育常识》一书。该书荣获"《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教师最喜爱的100本书"以及"《中国教师报》2012年度教育图书价值榜十大好书"等殊荣。一经打开,书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来的对人性的剖析、对教育的  相似文献   

9.
西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封建帝国的统治,采用董仲舒"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公元前124年正式成立了太学,作为中央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京都长安的西北城郊,规模相当可观.太学的教官称博士.武帝时置五经博士.博士各专一经,在太学中以专习的一经对弟子进行教授.原来《诗》、《书》、《易》、《礼》、《春秋》五经,每经只有一家之说,后辗转传授,各有增改,发展到五经十四家.于是至西汉末年太学里的博士也增加到了14人.博士皆由征拜或  相似文献   

10.
BBS俱乐部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你们好!我是一名中学生,由于性格比较内向,同学们很少找我玩耍。在空闲时间,我最喜欢看的书就是《科学启蒙》了。每当拿到这本刊,我首先会翻到"大博士信箱"这个栏目,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大博士都给出了准确的解答,从中可以学  相似文献   

11.
郭璞是两晋文坛上的一位奇才,历来对他的研究多关注于其语言学成就、生平思想和游仙诗等方面,辞赋研究则相对甚少。通过对郭璞《江赋》进行创作背景介绍、文本解读、艺术性解析,力图对该赋作全面深入的关照,以期在郭璞的辞赋研究方面做一点补充,并希望有助于今后对郭璞辞赋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官僚职权世袭制1是西晋统治政治中的一种权力传递形式,指在位的高官死后,其后代或者是其他家庭成员可以继承其爵位和官职。官僚职权世袭制保障了封建管理队伍后继有人和不断扩大,源源不断地为统治集团输送预备官员。该制度贯穿西晋统治始终,对西晋当朝和后世的政治、文化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十六国时期建立后赵政权的羯族原居于西域一带,约在公元前176年匈奴征服西域后,役属于匈奴人及其政权而散居各地。自西汉武宣二帝时开始陆续内迁,主要分散在边外各郡,迁徙规模还不是很大。但到东汉至曹魏时期,内迁速度加快,迁徙规模巨大,深入内地较广。至西晋初期,还有零星的内徙。进入中原汉地的羯族,分布范围极广,在今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内蒙等各省区都有其活动的踪迹。  相似文献   

14.
《世说新语》反映了魏晋时代的社会风情。张华是西晋时期的名士,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文章通过对《世说新语》有关张华的条目进行分析,指出在魏晋时期人物的品评标准发生了变化;学术从经学流变到玄学;士人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士庶矛盾中掺杂着南北矛盾。  相似文献   

15.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陆机作为吴国亡国之臣,与西晋士人存在着政治归属的差异。我们从与陆机交游过程中产生的赠答诗,研究西晋时人是如何认同陆机的?首先,追溯宇宙文化同源性,是赠答诗的关键一步。其次,凸现陆机的道德伦理魅力,加强个体道德伦理认同感,冲淡政治归属差异,是赠答诗的核心。最后,侧重文藻才华认同,淡化政治归属差异,是赠答诗的落脚点。总之,在西晋时人的心目中,陆机是极具道德魅力和藻丽才华的难得之士。  相似文献   

17.
洛阳地区魏晋墓中的随葬品,曹魏至西晋早期,其种类、风格多继承东汉末期的特点,如保留了大量的动物俑;西晋中期以后,种类增多,开始出现武士俑,风格上吸收了周边文化的影响;西晋晚期,随葬品制作粗糙,种类减少。而透过随葬品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全面了解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真正意义的山水审美,直至汉末魏初时产生。两晋时期是山水审美逐步独立并成熟的重要时期。山水自然成为独立的审美客体需要审美主体具备一定审美心理与审美眼光,而发生于汉末、贯穿魏晋的"人的自觉"无形中满足了山水审美所需的主体条件。"人的自觉"在两晋时外现为对个体精神不朽和及时行乐的追求,追求自然人性与精神自由的人们开始发掘山水自然的审美意义。由此,将晋人发掘自我价值的心理与晋人山水审美实践结合,探讨两晋山水审美的独立与成熟过程,并从两晋山水诗序中捕捉此时期山水审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祥生活在汉末、曹魏和西晋初年,以孝知名于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现存有关王祥生平系年的资料为唐修《晋书》王祥本传与裴松之注《三国志.吕虔传》引王隐《晋书》。两者记述的王祥生卒年时间与年龄并不相同,《晋书》王祥本传中生平系年前后时间顺序中也有不合逻辑之处。根据史书史料的可信度以及与王祥相关人物生平的考证,王祥生于汉光和三年(180),约于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初入仕途,卒于晋泰始四年(268)。  相似文献   

20.
太康元年 ,西晋不出三月而一举灭吴。其实当初西晋伐吴之时 ,并非是一帆风顺。伐吴的策略 ,是羊祜最先提出的 ,在他殁后 ,由张华、杜预、王氵睿等人继成其事。而贾充、荀勖和冯等人则从开始就极力反对 ,幸亏张华、杜预等人的积极努力和武帝的坚决支持 ,伐吴才得以最后成功。只是在伐吴问题上意见一致的张、杜、王三人并不能称之为一个党派 ,他们不是一贯结合在一起的贾充一党的对手。所以 ,在伐吴之后 ,他们不但并未因伐吴之功受到重用 ,反而遭到了疑忌、排挤甚至诋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