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加强高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培训更是当务之急。本文以北川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校情为切入点,剖析北川中学在教师校本培训改革实践中的路径选择,通过社会各界的教育援助与北川中学内部的教学改革,揭示教师校本培训的几点创新举措,从而为高中学校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得出一些启示,即校本培训模式可具多样性,搭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教研平台和提供教师校本培训的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而加强高中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培训更是当务之急。以北川中学高中新课程改革为切入点,通过校外的教育援助与校内的教育改革,揭示教师校本培训的几点创新举措,从而为高中学校在推进新课改的过程中得出一些启示,即校本培训模式可具多样性,搭建教师校本培训的教研平台和提供教师校本培训的时间保障。  相似文献   

3.
宋丽娟 《文教资料》2009,(13):114-115
校本培训是以教师任职学校为主阵地,将教师教育活动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非校本培训而言,校本培训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更加切合教师数量多、分布广、培训任务重、经费短缺、工学矛盾等实际情况.自2001年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培训向校本培训提出了挑战.因此,本文对新课程校本培训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旨在使校培训模式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校本教师培训,其主旨是从中小学校的需要和实际出发。以中小学校为基地培训师资,强调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衔接,强调教师教育机构与中小学校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的师资培养和培训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小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校本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5.
董宏伟 《辅导员》2012,(Z2):8-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校本研训"逐渐成为学校关注的问题,也是新课改的重点。"校本"在新课改中备受关注,成为关键词之一。"校本培训"是基于本校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需要,伴随以教育教学过程的,由学校组织的校内的学习培训。本期,让我们一同分享北京光明小学等学校的实践经验,看看他们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如何注重校本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成为广大校长关注的话题。我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本校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需要,并伴随以教育教学过程的、由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我校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注重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发展,主要采用了4种形式:1.开展读书活动我们注意引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通过读书进行自悟反思。教师读书活动需要提供学习材料并给以指导,为此,我们坚持做了两件事:一是每学期由科研室负责给老师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这种材料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的需要,来源是报刊杂志里的内容,常常是一两篇小文,便于阅读…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增城中学形成了由"培训学习、实践探索、评价反思"三个环节构成的模式,使校本培训有效地整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陈金枝 《文教资料》2006,(20):125-126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促进教师成长的一种方式,即通过各中小学与大学、教研部门、师资培训机构等各种力量的联合,以学校为基地,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的一种全员性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已把校本培训作为整个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正在积极开展。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来看,教师的成长也急切呼唤校本培训。然而,新形式下如何才能保证培训的实效性?各地各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但总的说来…  相似文献   

9.
校本研修是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出的、伴随课程改革发展起来的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培训为一体的学校生活和教师行为。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人,校本研修应该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培训进修,而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根据教师的不同专业需求实施的一种开放的教师专业进修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学校层面的校本研修往往演化成校本培训,那么如何切实开展校本研修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培训"成为每个学校关注的话题。我们认为,"校本培训"是基于本校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需要,并伴随以教学过程的、由学校组织的学习培训。吉林省长岭二中在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注重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其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济南市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进行的调查与分析显示,济南市小学英语师资整体素质还难以满足新课程改革的现实需求,优秀师资仍然匮乏.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济南市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专业发展策略,不断提升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语言素养、教学素养及教学科研能力素养,将有助于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们要分析转型时期(即2004年后)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如大学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课程标准》界限逐渐模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不再是强制性的统一考试,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提高,以及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学尴尬的境地,明确转型时期我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如何有效进行,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适应个人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发展性课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吸收新的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进行了批判和反思的成果,具有发展性特点,不仅有利于英语学科的发展,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长足进步。《课程要求》在过程和方法维度上的变革提倡通过基于计算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自主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的变革强调对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上的变革进而强调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了开放性的课堂,多元的评估标准以及行动和参与的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通过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探究,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改体系,丰富教师队伍的内涵建设,课程特色建设,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内容与时俱新,搭建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英语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目前高职课程改革的趋势.学习领域课程开发过程的本质可简述为“行动领域一学习领域一学习情境”。学习领域向学习情境的转换,即校本课程的设计,就成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商务英语交际》课程作为商务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典型的“英语+商务”的综合技能性课程。在工作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情境设计。让学生能在完成商务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运用英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掌握商务工作技能,实现课程的综合技能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6.
闵宝霓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7+171-167,171
英语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了基本的工具之一,我国中东部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近年来的发展速度很快,英语教学水平也较高。相形之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还相差较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发布三年以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英语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课改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阻碍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与改革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入手,试图提出一些有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闽台校校企联合、岗课证三通"的视角,对建立和完善涵盖培养目标、培养机制、优化标准化课程模块、双师型师资团队、多元化实训场地的培养条件,对创新校企办学双元制、人才培养回炉制、政产学研合作制及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探讨,对深化闽台"校校企"合作的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应服务于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以学习者为中心和"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先"的原则,建立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现英语的应用性,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文章以A学院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心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乃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推进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手段方法改革、质量评价要求等方面,给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空间。本文就所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2+1+1+X”模式创新的举措及效果进行归纳分析,说明教学模式创新具有动态性特征及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提升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关系演变经历了创立与政治化、改革与错位、深化与协同三个发展阶段。高中课程育才与高考选才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高考科目仅是全部高中课程科目的一部分,高中课程标准也只是选择高考内容的依据之一,这导致二者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建议健全高中课程实施的督查机制、增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功能与作用、优化高考科目设置、深化高考内容改革,以提升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的协同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