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闲广场     
·网络时代·   “黑客”的来历 这个词在莎士比亚时代就已经存在了,但是人们在 25年前才第一次将它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   报刊杂志第一次使用“黑客”一词是在 1976年,它被用来指代“技术通常十分高超的有强制力的计算机程序员”。   但是根据《牛津英语词典》,“ hack”一词最初的字面意思是劈砍,这一起源于 1620年的词意可以使人联想到非法侵入别人的计算机。《牛津英语词典》这样解释“ hacker”一词涉及计算机的义项:“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设法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计算机文件或网络的人。”   “黑客”一词…  相似文献   

2.
“黑客”一词是英Hacker的音译。这个词早在莎士比亚时代就已存在了,但是人们直到25年前才第一次将它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报刊杂志第一次使用“黑客”一词是在1976年,当时它被用来指代“技术通常十分高超的强有力的计算机程序号”。但是根据《牛津英语词典》解释,“hack”一词最早的意思是劈砍,这个词意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计算机遭到别人的非法入侵,因此《牛津英语词典》解释“Hacker”一词涉及到计算机的义项是:“利用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设法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访问计算机件或网络的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听到“闪客”这个词,阿军是从同学兼“死党”阿基的口中。 阿军还以为“闪客”是“黑客”的升级版本,便自作聪明地说:“你可别乱来,做黑客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谁知阿基哈哈大笑,说句老土话吧,“黑客”是黑客,“闪客”是“闪客”。 “闪客?”阿军很为自己不知道这个词而惭愧。阿基这下却主动地滔滔不绝起来,“今年是‘闪客年’,闪客是眼  相似文献   

4.
“黑客”一词来自英文单词hacker,根据它的英文发音,再译成中文而成。 “黑客”最早来源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在学院中,大家常用hacker这个词来比喻学校里的一些爱搞恶作剧的计算机网络高手、天才。  相似文献   

5.
“感受”和“体验”,并不像“克隆”、“黑客”、“萨斯”那样,属于新时代涌现的新语词。我们以及我们的前人在日常的阅读活动和写作实践中,常常会与它们“亲密接触”。2003年中考结束后,笔者在翻阅三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的过程中,发现“感受”和“体验”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而在此之前的中考作文题里,这两个词语并不多见。笔者根据手头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一番统计,结果表明:2001年54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8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次;2002年80份中考作文题中,“感受”一词出现了21次,“体验”一词出现了13次;2003年71份…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国标本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第四单元课文《寻找时传祥——重访精神高原》练习一中提到了“机锋”一词,原题是这样的:课文语言朴实,却在不经意中给人以震撼,请找出课文中包含“机锋”的话,谈谈你的看法。什么叫机锋?“机锋”一词在教材中还是第一次出现,对它的意思似乎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最早在哪里提出来的,目前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考证,“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4月15日在广东第一次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一词是胡锦涛同志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在江西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一词内涵的准确表述,是2003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文件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8.
黑客 骇客 红客 闪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鹂 《学语文》2002,(1):47-47
“黑客”是Hacker一词的音译兼意译。“客”在汉语中指某一类人,如“刺客、房客、旅客、骚客、食客、说客、侠客、政客、文人墨客”等,“黑客”指“掌握高超的网络技术,能利用技术手段进入其权限以外的计算机系统的人”。他们的口号是计算机为人人所有,  相似文献   

9.
1999年 8月 ,俄罗斯被美国指责盗取其军事机密。美国官员表示 ,俄罗斯电脑黑客在过去的6个月里 ,不断入侵其网络“禁地” ,窃取他们的武器导向系统资料和海军谍报密码等核心军事秘密。从已经掌握的情况看 ,这不是偶然的黑客行为 ,而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行动 ,相信其背后有深厚的政治背景。美国调查人员把这些黑客的系列行动命名为“月光迷宫” ,并声称这是第一次世界“电脑大战”。美国于年初首次发现“月光迷宫”行动的踪迹。当时 ,位于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的一个重要的军事电脑服务器连续几天被从海外上网的不明黑客“试探…  相似文献   

10.
黑客有多黑     
20世纪60年代,出现“黑客”(hacker)一词,指那些挖掘计算机程序潜力的电脑精英。1983年,6名少年黑客被FBI逮捕,被控入侵包括斯洛恩凯特林癌症纪念中心和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60多台电脑。1984年,艾里克科力在纽约创办黑客杂志《2600:黑客季刊》,  相似文献   

11.
参差世界     
<正>“初次”是一个极具魔力的词,它浑身散发着年轻而又让人好奇的气息,像嫩芽第一次顶破泥土,像雏鸟第一次啄开蛋壳,总会有各种美妙而又离奇的接续。小学作文课上,我无比兴奋地写第一次上学“第一次春游”第一次做手工”……任何第一次的尝试,都让我满怀期待,若是和课业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一词源流方面的文章,资料比较丰富,毫无疑问,这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但是,内中有些提法是值得商榷的,根据我手头现有的资料,作一些补充或辨正。一、“科学社会主义”一词不是马克思在1874——1875年初才第一次直接使用的不少同志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一词,是马克思在1874——1875年初写的《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中第一次使用的。这个提法不符事实。  相似文献   

13.
“做课”一词缘何而来,不得而知。第一次听到时还以为“做课”就是“上课”,只不过是教改中换了个新词而已。可是慢慢回味,感觉“做课”一词对教师上课有点曲解。  相似文献   

14.
一、课文前后共用了两次“似乎”,它们含义一样吗? “似乎”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山上砂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第二次是写作者进入孔隙“……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选字典的释义“好象”带入原句虽读得通,但不能准确表达词的内含。若将删去“似乎”的句子与原句比较,即可展现同中之异。第一个“似乎”含有“记不太清”、“仿佛”的意  相似文献   

15.
一、把握关键字、词 ,理解定律内涵质量守恒定律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关键字词为“参加”、“质量总和”、“等于” .理解时 ,“质量总和”、“等于”等关键字词容易理解 ,而对“参加”两字的理解容易忽视 ,它所指反应物的总质量应是那些参加了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总和 ,并不包括过量反应物质量 .例 1 将 8克硫分别在给定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其实验数据如表 1 .表 1实验顺序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给定的氧气质量 /克 861 0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 /克 1 61 2 1 6  试回答 :哪一次实验符合质…  相似文献   

16.
近段时间,“黑客”频频在各种媒体上亮相,成了家喻户晓的不速之“客”。然而“黑客”从何而来?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 不久前,美国国防部、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国家宇航局遭到黑客攻击,接着全球第二大商业网站yahoo因被袭击而被迫中断了3个小时。第二天电子零售商Buy.com公司在宣布公开上市数小时后也遭攻击,当天晚上亚马逊网上书店、eBay公司、有线新闻公司(CNN)等多家著名网站相继遭到攻击而被迫中断数小时。上述给美国军事和商业网站制造麻烦的不是别人,正是“黑客”。 “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音…  相似文献   

17.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18.
[习作要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没完成作业……想一想,哪一个“第一次”是你最难忘的?拿起笔来,把这难忘的第一次记录下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把事情写得有条理,要强调自己的感受。不管人生旅途有多么漫长,凡事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上学,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正因[金指点拨]为有了生涩的“第一次”,才有了游刃有余的第二次、第三次,才有了精彩的人生!“第一次”,这是一个多么值得回味的词!它常常让我们感到自豪,充满希望!无论成功也好,…  相似文献   

19.
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把多义词不同意义之间的联系。词的本义严格地说是指一个词的最初的意义。但由于语言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很多词最初的意义,已经不再使用或很少使用了,因此人们习惯上都把某个词的最常用的派生能力最强的一种意义,称为“本义”,其实确切地说,应称之为“基本义。本义也好,基本义也好,它在词典上总是列为第一义项的。如“年”,它的最初意义是“谷熟”,相当于现在说的“收成”。但这个意义现在很少人知道了,因此在词典里,列为第一义项的是“地球  相似文献   

20.
词语拆析     
《扁鹊见蔡桓公》一课中,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时说:“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第二次见蔡桓公时又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在古代汉语中,“疾”和“病”是两个意义不同的单音节词,现在却演变成了一个双音节词“疾病”。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大多都是由古代两个单音节词演变组合而成的。对现代汉语中一些常见的双音节词拆开进行辨析比较,对我们理解这些词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