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通过对吉林省高水平轮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对心理疲劳水平无显著影响。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等级、训练年限和文化水平等变量对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通过本调查研究引起轮滑教练和运动员对心理疲劳问题的足够重视,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2.
编制适用于评估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量表。通过文献分析及先后对119名,84名足球运动员进行比赛应激源和应对方式的开放式调查,将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确定为注重问题的应对和注重情绪的应对两个维度,并编写36个项目的初始量表。利用初始量表对214和221名足球运动员进行两次预测,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进行了项目的筛选,最终确定12个项目的正式量表。通过对508,43及198名足球运动员进行实测,检验了量表的各项心理测量学指标。结果表明,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论: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量表具有可靠的心理测量学特征,可以作为评估我国足球运动员比赛应对方式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运用《应对方式量表》对青少年专业足球运动员和不常参加体育运动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专业足球运动员更多地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足球场上不同位置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无显著性差异;随着专业水平的提高,足球运动员采用的积极应对策略逐渐增多,消极应对策略逐渐减少;男运动员比女运动员更少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并针对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优秀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对我国724名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进行了测量,并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训练年限、不同位置、不同运动等级、入选不同级别队伍和参加不同级别比赛的职业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教练员有针对性的提高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5.
健美操运动员参赛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社会取向与个我取向运动成就动机量表”、“赛前情绪量表-T”、“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对45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赛前调查,探讨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以及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成就动机取向、运动应对策略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在成就动机的个我取向和应对的处理情绪、回避应对和超越应对方面的评价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的运动成就动机、应对策略对运动员赛前情绪具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群体环境问卷》对我国15支超级俱乐部队373名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凝聚力水平进行了测量,并用等级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多重比较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龄、不同训练年限、不同位置、不同运动等级、不同参赛身份和参加不同级别比赛的职业足球运动员凝聚力水平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为教练员有针对性的提高球队的凝聚力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77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问卷调查,对运动员的应对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应对方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运动员的应对方式总体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同运动等级运动员的应对方式特点也具有一致性。男女运动员应对方式总体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要注意引导运动员的“情绪宣泄”方式,防止他们通过消极甚至危害他人的方式来宣泄情绪,要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为运动员提供健康的情绪渲泄渠道。  相似文献   

8.
跳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跳高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的关系,采用了自编运动员自我监控能力调查表,对38名男女跳高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与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其中计划准备性、方法性、反馈性与运动成绩呈显著正相关.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总体上表现出随运动水平的升高而增强的趋势.性别是影响跳高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的一个因素,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强.具有明显外倾倾向的跳高运动员比其他运动员的自我监控能力强,且差异显著;适应性好的运动员在方法性和补救总结性维度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量表》和《运动员失败应对量表》对中国散打国家队的散打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失败应对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对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为完善散打运动员的心理选材和心理技能训练提供提供理论依据。主要得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1)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表现出高自信心-高焦虑控制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心理技能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不同运动等级散打运动员在心理准备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参赛级别散打运动员在集中注意维度有显著性差异、不同训练年限的散打运动员在焦虑控制维度有显著性差异。2)优秀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发展水平与竞技能力显著相关。心理准备、注意力、焦虑控制的发展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比赛成绩的参考指标。3)我国不同运动等级、年龄阶段、训练年限、参赛级别的优秀散打运动员在选择失败应对策略上相比较并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射箭运动员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的状态-特质焦虑调查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 STAI)对我国102名射箭运动员的特质焦虑和状态焦虑进行了初步研究.经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表明,男女射箭运动员的临赛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相比,前者明显上升;女运动员与男运动员比较,上升幅度更大,差异在0.05显著水平;不同等级运动员间,状态焦虑的上升幅度随运动等级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非智力因素培养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中超球队U-15与U-17队员的非智力因素整体水平较高;主力与替补运动员的成就动机、情绪稳定性、运动焦虑和运动自信心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U-15与U-17运动员运动热情和运动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对近年来的国内运动心理学者对我国的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和特征,以及足球队的群体心理氛围进行综述,力图能整合性的更深一步的探讨运动员,以寻求相应的对策,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稳定性和潜能,提高运动成绩。对于球队所存在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本文将着重从运动员个体的心理品质和足球队整体(女足)的群体心理气氛两个角度来阐述。  相似文献   

13.
借鉴管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以我国男子U19的十支球队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社会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初步调查了我国U-19岁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影响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因素,并以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探讨改善我国U19男子足球队队员间人际关系的对策.为从管理角度提高球队成绩,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通过测试法,获得了12个职业足球俱乐部U-15梯队的五项技能测试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等统计学方法处理了数据并进行了逻辑学分析。旨在找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在技能方面的特点,并验证中国足协设计的技能测试指标的科学性,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技能测试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结论显示: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基本技能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前四名球队和后三名球队之间,重点表现在传球、运球、一对一和定位球方面,在五项技能测试中,传球、运球和一对一等三项指标与比赛成绩高度相关,充分体现了U-15男子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实战需求,我国U-15男子足球运动员技能测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阐释校园足球战略实施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就校园足球战略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指出,校园足球战略的实施,有助于学校体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加大投入,可以提升学校体育的课程地位,促进学校体育价值认同,并为体育人才成长打通通道;但是与此同时,对校园足球战略认识上的偏差及种种功利化的做法,会影响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损害学校体育的本位价值,破坏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项目间的均衡.旨在为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质性推进及校园足球工作的进一步落实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摘要:运用社会科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采集、分析,研究了足球运动领域的现象和问题,并揭示和总结出如下研究结果:年龄优势对足球青少年人才选拔有很大的影响,在青少队足球队中,同一年龄段中,年龄稍大的球员往往获得更多的表现和培养机会;竞技体育领域的商业化导致足球俱乐部身价高低不同,足球俱乐部的身价同它们在比赛中的成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足球队在主场比赛中往往具有主场优势,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在点球大战时,主场优势往往变成主场劣势。针对伴随着研究结果浮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例如通过改变青少年球员的选拔规则以及平均分配收入等方法,修正和解决足球运动项目乃至其他体育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体育项目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对具备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心理适应训练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法,将36位15~17岁具有较强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8人。对照组的训练按普遍使用的心理训练方法进行。实验组则使用笔者研制的在不同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下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结论:对不断变化的训练负荷和比赛负荷的心理适应是提高15~17岁有较高运动技能的足球运动员的运动素养的重要因素,将确保改善足球运动员对外部不良因素刺激的应激反应稳定性,集中注意力完成足球运动技术动作,并在与对手对抗时,保持与同伴的运动协同性,等等。评估足球运动员心理适应水平的标准是:足球运动员比赛活动模拟的一致程度,完成训练任务的效果,评价自身临赛状态的准确性,在低紧张程度情况下完成动作的积极性指标。制定的具有较高运动技能的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训练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