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毓修先生在我国出版界可谓无人不知。然而他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除了出版家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图书馆馆长和一名不折不扣的图书馆学家,不但在实践中将涵芬楼打造成了具有近代意义的图书馆,在理论上也开创性地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图书馆学理论专著,为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1979年版《辞海》提到近代藏书楼和现代图书馆一共有六个词条,涵芬楼和东方图书馆占了两个词条,可见其影响之大。这两个机构已都不存在。东方图书馆是商务印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图书馆,被毁时有四十六万三千多册藏书。它的前身是涵芬楼——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的图书资料室。出版机构有这样规模的藏书,中国历史上  相似文献   

3.
这里所提的两个东方图书馆系指上海东方图书馆和美国普林斯敦大学的葛思德东方图书馆(The Gest Oriental Library)。胡适先后和这两个东方图书馆都有过一段密切的联系。上海东方图书馆前身为商务印书馆1904年设立的资料室——涵芬楼。二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决定以涵芬楼的藏书为基础,另建一座规模更大的公共图书馆,它就是上海东方图书馆。1926年5月3日东方图书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1932年2月1日  相似文献   

4.
吕长君 《出版史料》2004,(3):102-105
颇具规模的“涵芬楼书店”开设在北京王府井商务印书馆大楼前。寸地寸金的王府井商业区,不是将它租出去做日进斗金的大卖场,而开书店,实在是读书界的一件喜事。  相似文献   

5.
傅金柱 《图书馆论坛》2002,22(4):119-119,101
张元济 (186 7- 195 9) ,字筱斋 ,号菊生 ,浙江海盐人。曾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 ,为近代有魄力、有远见的出版家 ,对我国近代文化史、出版史、学术史有过卓越贡献。他学贯中西 ,主政商务印书馆期间 ,编辑我国第一部小学教科书 ,编印《汉译世界名著》和《自然科学小丛书》 ,创办东方图书馆和涵芬楼 ,辑印《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续古逸丛书》和《丛书集成初编》等。张元济为辑印古籍 ,遍求善本、遗书 ,东渡扶桑 ,以抢救我国传统文化遗产 ,在近代文化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近代以降 ,中国古典文献大量流散…  相似文献   

6.
商务印书馆因自身发展需要介入图书馆事业,以其图书出版优势,促进了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它还积极从事图书馆学著作的出版,努力探索图书分类法和图书检字法的改良,推动了图书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的古籍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整理出版在商务印书馆出版活动中占据一个重要位置.影印古籍是张元济主政商务时的主要出版方向之一.张氏运用传统的版本、校勘之学,辑印<涵芬楼秘笈><四部丛刊><续古佚丛书>等大部古书,为商务印书馆赢得在文化界、读书界良好的声誉和可观的营业收入.王云五则在胡适的影响下,开辟了商务印书馆用新式标点、分段、注释、导读等新方法整理古书的路数,出版了一批经过整理,易读、易解的经典读本.  相似文献   

8.
卫凯 《图书馆界》2012,(6):50-51,59
《涵芬楼藏书目录》形成了一个基本完整的系列,在近代目录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它反映了涵芬楼早期的发展历程与藏书建设,展现了商务学人保存古代典籍与传承中华文化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刘芳 《中国编辑》2018,(9):93-96
《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与《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近期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的与张元济相关的两种文献。其中,《涵芬楼烬余书录》(稿本)是张元济为"一·二八"事变后幸存的涵芬楼珍本古籍所编撰的版本目录底稿;《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则收入了张元济等围绕《孤本元明杂剧》与相关人士的往来信札470件,完整地记录了堪称"战时出版奇迹"的《孤本元明杂剧》整理、校订、编印、发行的全过程。本文通过对上述两种文献文本的分析,试图还原以张元济为代表的老一辈编辑家的诸多工作细节,及渗透于其间的理想信念、文化担当与工匠精神,这对当代的编辑而言不啻一笔来自先贤的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0.
张元济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创建了涵芬楼,重点收藏善本古籍。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创建了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出版及藏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