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孩子为什么要玩?“为什么孩子要玩?”我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摆了出来。我正在写书,需要同别人辩论,需要思想的碰撞。矿矿愣了一下,问题简单到答不出来,“需要呗……”“为什么孩子会这么迷电子游戏机呢?”我把问题具体化。“孩子迷电子游戏机是有他的道理的。”矿矿一下子就破了题,“因为电子游戏里创造的想象世界符合孩子的需要。”我说:“学校的学习中也有足够的想象空间,为什么就不能迷住孩子?”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经常听到父母说自己的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做题和考试的时候马虎”、“写字磨蹭”等等,父母在诉说这些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做出如下的总结:你说他怎么就不知道努力呢?他怎么就是不改呢?总之父母认为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我们不否认有些孩子的行为确实是由于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5.
哪个孩子不考试?哪次考试不有“料”?看看这些关于考试的爆笑场面吧——帖一发表人:肥肉妹读初二时有次语文月考,一道怪题难倒我们大家: “改病句:女人的问题女人办。”讲解试卷时爆笑场面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6.
您的孩子能够表里如一吗?您的孩子在学校、在家里表现一致吗?父母不在家时,孩子能够自觉学习和生活自理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有不少父母却是忧心忡忡地说:“唉,让人担心呐,我那孩子经常是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为什么父母不在跟前孩子就要耍花招?甚至包括在学校表现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也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从家教咨询中的大量个案来分析,孩子出现两面行为,有以下主要原因:①对孩子要求过高,难于兑  相似文献   

7.
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的孩子难教育”的声音:这个说“我的孩子太任性了,一不如意就闹翻天”;那个说“我的孩子一点个性都没有,窝囊得不行”;也有的说“我的孩子天生就是跟我作对来的,什么事都跟你反着来”;还有的说“我的孩子光长年龄不长能力,什么事都依赖你”……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奇怪的是,孩子身上的这种缺陷却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毛病不就是我们许多大人小时候的缺点吗?为什么这些问题会不受时代的影响而成为永远的问题?这正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任性、自卑、逆反、依赖”———儿童身上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为什么既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8.
说“全优”     
门门五分是不是就算学习好?学校要不要鼓励学生争全优?这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从形式上看,全优当然很好。但是,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全优”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例如,有一位得过奖章的高中同学,书本上的东西谁也难不倒他,但是灵活一些的课外题,一道也不会做,连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也不知道。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事实证明:真正学得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教师家庭,孩子很聪明,但有一个缺点就是不爱跟人打招呼。学生经常会有问题到老师家里请教,出于礼貌,学生们常常跟老师的孩子说说话,但这个孩子很少接话,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学生觉得挺尴尬。学生不明白,老师常常教育他们要有礼貌,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提这样的要求呢?但这话只能憋在心里,谁好意思向自己的老师提意见呢?这位教师的家庭教育误区可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教养”是容易被忽略的一门课我们常常认认真真地辅导孩子学习,并误认为教养是孩子学习文化的自然结果,于是忽略了孩子平时的为人处事方式,以为这些小事孩子长大自然…  相似文献   

10.
读-想-说(3)     
董亦明 《小朋友》2004,(12):2004
小朋友,在解答应用题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倍”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应该怎样来“读——想——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本领,你有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1.
孩子经常会向家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家很富有吗?”或“我们家很穷吗?”大多数家长做了否定的回答,他们有意或无意地对孩子隐瞒了家庭的经济状况。这种做法是否正确?家庭经济状况该不该告诉孩子?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呢?最近,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一些家长和有关专家,下面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相似文献   

12.
齐齐哭哭啼啼地告诉父母有人欺负他,父母齐刷刷地问:“谁?”而后教子一招:“人家打你,你干吗不还手?真笨!哭,哭有什么用?”接着就为孩子“壮胆”:“今后如果有人敢打你,你就大胆地还手,医药费我们会付!”这是家长来幼儿园接孩子,我们亲见的一幕。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被别人欺负、受委屈。然而,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就鼓励孩子“以牙还牙”却不是明智之举。这会让孩子觉得“武力”才是一切,会让他们耳濡目染地用拳头去解决所有问题。长此以往,换来的可能是暴力的孩子。有个这样的比喻:一个人智力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而品德…  相似文献   

13.
奶奶的日记     
1983年4月15日我的小孙孙刚刚爱听故事,爱学解放军“打仗”,爱观察小动物……他对周围环境极感兴趣,经常提出许多问题来:“奶奶,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什么叫做地球?”“树叶为什么落下来?”“船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天为什么会下雨?”等等。今天他一边吃棒冰,一边抬头问我:“奶奶,棒冰为什么是冰凉的?”我又被他的问题问住了。我感到自己的知识太贫乏了。由此我联想到: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他们所感知的周围一切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好问。我们要正确回答孩子提的问题,这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思维,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肩负着教育孩子重任的老师和家长都应该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给孩子一杯水,自己不仅要有一桶水,还应该是长流水。只有这样,才能教好下一代。  相似文献   

14.
每天读小朋友们写给“知心姐姐”的信,经常看到信中有“烦恼”、“不高兴”、“郁闷”、“不知道该怎么办”等词句。这些词句表达的就是一种情绪。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活在一种情绪中,而且这些情绪会影响我们的学习、生活与成长等方方面面。下面是一个情绪测验,没有时间限制,你可以仔细考虑每一道题的答案。⒈把最后一次拍摄的照片拿出来欣赏一下,你现在对这些照片的感受是怎样的?A不很满意B很好C还可以⒉你想过若干年后会发生什么事使自己非常不安吗?A经常想B想它干嘛C偶尔想到过⒊你是否被朋友或同学起过绰号?A没有B常有的事C偶尔会遇到…  相似文献   

15.
湖南长沙的一位母亲来电话问: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五年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对学习越来越没耐心,一听让他学习就烦恼。他对学习经常胡乱对付,甚至不做作业,我该怎样帮助他呢?孩子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厌烦心理,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存在。这虽然算不了什么太大的问题,但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良的后果。我们来分享一下浙江省常山县天马二小部分家长的经验,看他们是怎样消除自己的孩子对学习的厌烦感,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的。生兴趣的。观点一化整为零,以奖励促学习我的孩子没有耐性,经常一提学习就心烦。写作业时也是这个样子,巴…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里,老师给各国学生出了一道题:“有谁思考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粮食紧缺的问题?”学生们都说“不知道”。非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粮食”,欧洲学生不知道什么叫“紧缺”,美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其它国家”,中国学生不知道什么叫“思考”。看完这个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禁不住在想:是谁偷走了我们的孩子的思考能力?越俎代庖使孩子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一位国际幼儿园的老师曾对我讲过这样一个事例:亲子活动时,孩子们在一起玩沙土。一个外国孩子用小铲子把沙子往漏斗里装,漏斗会漏,沙子总也装不满,他就用指头…  相似文献   

17.
四年级的孩子,不再像低年级的孩子那样爱举手抢答问题了。有时他们宁可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愿意面对全班同学解答。是不是因为他们胆小了?还是有其他原因呢?一天,我出示了几道计算题,让一个孩子板演。我提出要求后,举手者寥寥无几。于是说:“我想让最勇敢的孩子来做这道题。”话音刚落,全班顿时沸腾起来,“叫我,叫我……”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但是,我发现有三四个孩子仍旧把头埋在桌子上。我想:是他们不会吗?我点了其中一个平时成绩较好的孩子,他站起来,显出非常为难的样子。我忙走到他跟前问:“你会做吗?”他诚实地说:“我会,但我…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烦恼     
常见到大人们聊到不顺心的事的时候,会大发感慨,说:“如果我们是孩子就好了。”他们哪里知道,我们孩子“烦恼”的事多着呢!最大的烦恼就是学习。我已经五年级了,傍晚,你总是看到一个女孩在灯下默默地做作业,直到深夜,那就是我。每次单元测验,总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我经常会独自品尝因粗心而被“打败”的滋味。看着别的孩子在广阔的田野上玩,那种感受谁能懂?有时候,我恨不得把妈妈买给我的练习本撕碎!谁能给我多一些自由呢?父母的关爱也会给我带来烦恼。我在学习上一有差错,他们不是冲着我发火,就是“冷着脸”不理睬我,每次搞得我心惊胆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们以下的这些说法: “越贵的东西越有营养”、“我们孩子的营养没问题,顿顿吃肉”、“我们家不富裕,哪有那么多钱补营养”等。从这些议论中,从目前家长每日膳食的安排中,不难看出,家长在儿童合理营养知识和方法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误区。那么,孩子究竟需要哪些营养呢?怎样才能使孩子得到足够的营养呢?  相似文献   

20.
正玩是孩子们的天性,生硬的知识灌输,大量的作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让孩子喜欢上我们,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呢?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简单单的话语,只要是发自内心的,都会给学生增添无穷的学习动力。孩子让我检查数学作业,有一道类似的题期中考试刚考过,现在她还错了,还耽误了这么长时间,我不由地发起火来:"你真不长脑子,期中考试不是考这个题了吗?上次错这次还错"孩子满脸的委屈,小声说:"我不是急着做其他的吗?你怎么不表扬我那些呢?光知道批评我。"我轻蔑地说:"哼哼,连做过的题你都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