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问:我发现才上二年级的孩子掏了我衣裳口袋里的钱,这已经是第二次了。我们在家里给他准备了不少好吃的东西,真可以说应有尽有。他要什么东西,说明了,我们也给买。可是他还掏我们的钱。你说伤心不伤心,该不该教育? 答:我估计你们是不给孩子零花钱的。你们认为给孩子零花钱,孩子会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吃,容易坏肚子;另外,你们还不想让孩  相似文献   

2.
家长应该是孩子的朋友,多与孩子沟通,给孩子以充分的尊重。这是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积累的一点心得。我开始关注孩子的意愿,是从他上小学时一次报拉丁舞班开始的。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兴趣,我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班,其中包括一个拉丁舞学习班。我认为学习拉丁舞可以培养孩子的形象气质,还可以锻炼身体。起初孩子小,让他去学也就去了,而且还经常在各种比赛中获奖,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时间长了,孩子似乎有些不太愿意了,我们以为是惰性在作怪。可是,在一次新的报名开始的时候,我却意外地在书桌上发现了孩子写给我…  相似文献   

3.
暑假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位母亲打来咨询电话,讲述了她和孩子之间的矛盾。她说她离婚后一直一个人带孩子,朋友邀请她和儿子暑假期间去外地旅行,可是儿子说什么也不跟她去,非要自己一个人呆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机。把儿子放在家的假期就要结束了,她和儿子还是没有吵出个结果来。她还说,为了能够引诱儿子一起出去旅行,她许诺了非常优厚的条件:给儿子买一个最想要的游戏机;买一双名牌运动鞋;再买5盒他最爱吃的薯片儿……可是,儿子的话依然斩钉截铁:“你咋这么黏糊呢?我说不去就不去!”有的父母不放心让孩子独自去旅行,也不能大胆地…  相似文献   

4.
妈妈误区:以自己的喜好教育孩子有些妈妈会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食物孩子一定也不喜欢。这种预先给孩子灌输“哪种菜好吃,哪种菜不好吃”的思想,轻易地就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建议:尽可能地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种类的营养食品,扩大孩子的选择范围。让孩子亲口尝一尝,即使孩子真的不喜欢,也应该鼓励他多吃一些。妈妈误区: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勉强孩子吃不喜欢吃的东西的做法可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不但不会因为你的“高压政策”而喜欢上某种食物,反而有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严重者还会发生呕吐的情况。但也不能过分投其所好,只给孩子做他…  相似文献   

5.
美国人如何看管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我们管教孩子,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到了美国这一套就行不通了,他们教育孩子是引导为主,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在幼儿园里,小朋友之间发生争执,如果谁错了,老师会让他一个人到角落或他自己放衣服、书包的小格子间去,单独呆上几分钟。因为孩子喜欢在一起玩,这对孩子可是不小的惩罚,前几十秒钟还可,时间一长孩子就呆不住了,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希望开恩。这时老师会抓住时机,讲点孩子能懂的道理,这比其他处罚方式管用得多。我大儿子上幼儿园时,一个学期大概就有4至5次这样的经…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位朋友来信诉说:“我的孩子报名上了美术学习班,我想让他在这方面多学一点,将来说不定能成为一名画家。可是老师非常不负责任,不教他们画画,只让他们乱涂,有时上课还做游戏……”另一位朋友合诉我:“孩子本来画画还是挺有灵气的,可自从请了一位美术家庭教师以后,却越学越呆,两年下来,除了学会画几只呆鸟之外,竟一无所获,甚至连原来的一点灵气也没了。”还  相似文献   

7.
儿童依恋的现象及原因分析在当前提倡大胆创新的时代,勇气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内在素养,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勇气,锻炼孩子勇敢的性格品质。彤彤已经上三年级了,可是还喜欢和姐姐待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让姐姐陪,还爱在妈妈身上滚来滚去;彤彤做什么事都先考虑是不是“危险”,如果他认为做什么事有“危险”,无论爸爸妈妈怎样说“彤彤很勇敢,肯定可以做好的”,他也不敢、不肯,并找种种理由辩解。在学校,老师说他“学习不努力、不刻苦“”对什么都无所谓”。彤彤妈经常把自己奋斗的经历跟他讲,彤彤好像听懂了,过后依旧我行我素…  相似文献   

8.
六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位女士的电话,她说她上初三的儿子最近表现有些异常:“我儿子在一所私立中学读初三。因为学校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寄宿,虽然百般不情愿,他还是去住宿了。初一初二还比较顺利,没出什么大事。可是上初三后不久,他就向我诉苦说班上氛围不好,有几个男生欺负他,经常笑话他,他不想到学校,想在家自学。我不同意,劝过他好多次,可是他就是不上学。班主任也动员过好几次,但没办法让他回心转意,半年多来,他一直呆在家里。现在要填报志愿了,离中考时间也不远了,班主任到家里来劝他回去上课,可他就是不愿去,他说在家里也能复习好。他画画…  相似文献   

9.
王丽 《宁夏教育》2010,(12):13-14
儿子上小学时,一直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也是我心中的好孩子。可是,上初中不久,我却被“请”到了学校,理由是:”他上课小动作和废话太多,自己不好好听课,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我只好配合老师说:“请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如果还是不改,我只好领回家了。”之后,老师让孩子先回班,我留下再交流。等老师和我谈完了,我回到教室找孩子,原本想大发雷霆的我,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研究》2009,(12):47-48
只要女儿快放学了,孩子爷爷就在我家等,等孩子回家做作业就呆在一边看着,一有不对就让她改,而且直接告诉答案。我和他说过很多次让孩子一个人做作业,不要一直和她说话,这样会影响到她的,发现孩子做错了,让她自己动脑筋自己改,才晓得错在哪里,可爷爷就是不听。为此我还把孩子赶到她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可她爷爷端了一杯茶也跟了上去。我又不能和他吵,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给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合逻辑。”一个孩子考艺术院校,考了3次还没考上,被父亲抱怨为白痴,其叔日“孺子不可教也。”还有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老师也认为他资质平庸,很难有大的作为,可是谁能料到上述三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罗丹、达尔文。  相似文献   

12.
杨道平 《教师博览》2022,(35):58-59
<正>已经上课十多分钟了,小P还没到校。我不停给他父母打电话,一个关机,另一个无人接听。我想暂时不管,继续上课,可是一直联系不上孩子父母又不安心,万一孩子在上学途中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办?为了稳妥起见,我及时上报了学校,同时给家长微信留言:“孩子还没到校,看到消息后请马上联系我。”  相似文献   

13.
梁小桥 《家长》2013,(1):37-38
一次我和儿子铁锤说起我的朋友给他小孩讲数学题,如果讲过三遍小孩还不明白,他就火了。铁锤听后说:“他讲了三遍都没给孩子讲明白,他自己不检讨,凭什么和孩子发火呢?” 一道题你会做是一种能力,不仅自己会做还能让别人也懂,这又是一种能力。 讲题前事先做好功课 有的家长事先不做功课,不了解孩子在这道题中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个环节,拿过来题目就讲,几遍下来,孩子依旧是一头雾水。所以给孩子讲题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男教师,教的是一个农村混合班。班里四十多位小朋友,每天都有哭闹现象发生。起初,我真没有办法,一遇到孩子哭我就赶紧去哄,或者去批评,谁知越哄越哭,连不哭的也跟着哭了起来。为此我苦恼了好一阵子,心想自己要是个女教师就好了。后悔自己当初不应该选择这个职业。可是我转念一想,难道自己真的不行吗?为什么非得女同志才能干这一行呢? 为了想出个好办法,我看了不少的资料,这时我才明白,是自己教育、方法不对。我从有关文章中看到,对待孩子哭的经验是:当孩子哭闹时,你不必理会,最好让他一个人呆着,直到他(她)不再哭为止。可是,我很爱孩子,总觉得这样做于心不  相似文献   

15.
有问有答     
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问:我儿子从初二开始就上网,经常离家出走。这孩子以前很听我的话,聪明,成绩也很好。自从我和他妈妈离婚后,他就开始不听话。他妈妈说我教育不好儿子,一年前想要回抚养权,我不同意,为这个我搬了两次家,现在租房子住。我想问问能不能找个封闭学校让孩子呆两年,也许就能好了。送到部队行不行?  相似文献   

16.
郭向阳 《中华家教》2013,(Z1):70-71
小枫是一个有点内向、拘谨的初中生,平时不怎么说话,和同学相处也还说得过去,不会违纪捣乱,成绩也很一般。这样一个孩子往往属于那种不引人注意的角色,可是,最近再次听到了他自杀的消息,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自杀了,前两次多亏老师发现得及时都有惊无险,这一次好像伤得挺重……  相似文献   

17.
孝心与洗脚     
昨天同事孩子的学校留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同事两口子互相推让:给你洗吧。我听了以后感觉怪怪的,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恐怕也不愿意让他洗,不为别的,只是感觉不自然。  相似文献   

18.
教育要"以人为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习惯于要求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要他们这么做,不那么做。可是,我们是否也需要想一想:当孩子向我们提出要求时,我们是否让他失望了?师范毕业前夕,我到一所小学实习。这是我第一次教二  相似文献   

19.
记得台湾的作家席慕容曾谈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她年幼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后非常的悲伤,因为他知道了什么是死亡。可是作为母亲,面对这么森严的话题,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抚她的孩子,如何让他了解什么是死亡。的确,和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情,特别是和年幼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不可能不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如果大人对这个问题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也会受  相似文献   

20.
正扎克是布鲁斯弟弟的孩子,出生在以色列。三岁的时候,全家搬回美国,临出发的时候,扎克的母亲突然变卦,拒绝回美国,她扔下了丈夫和三个孩子,一个人留在了以色列。这个决定给两个家庭带来伤害。随着孩子长大,伤害逐渐显现出来。回美国之后,扎克的父亲一个人无法照顾四个孩子,于是决定和哥哥布鲁斯一家生活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嫂子萨利负责。生命的神奇——厌学生扎克扎克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是表现也最糟糕。不仅不做作业,还经常逃课。学校管理很严格,把他编入了学校的特殊班级,实施特殊管理。别的孩子有选修课,这个班没有。别的孩子放学之后就回家了,这个班的孩子得留下来,把家庭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