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在语文里面占据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语文教学的一半内容都是诗歌教学,并且诗歌的阅读与理解也是历代教师谈论的主要话题,本文主要从高中学生的在新课程下的古代诗歌教学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且针对古代诗歌教学方法给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历代诗歌的发展轨迹和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角度,审视中国历代诗歌表达思想、抒发情性的文化美学现象,着重探讨其中爱国之志的抒发,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诗言志”的内涵和源流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赵嘏是晚唐前期著名诗人,长期受困于科场,久试才得一第,却只委授渭南尉一职,不久即郁郁而卒,终于渭南任上,世称赵渭南,其诗歌在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历代诗集诗歌选本对嘏诗的选录情况、历代诗话诗评家对嘏诗的评议情况以及诗歌版本流传情况三个方面来考察赵嘏诗歌在后代的接受情况,以期给予诗人一个客观的历史定位。  相似文献   

4.
中古诗人郭璞在诗歌辞赋、神话搜集整理、语言学诸多方面均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就。历代的文学批评家对于郭璞的成绩,也从不同的层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郭璞研究更是进入了一个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阶段,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拟就郭璞研究的几个重点,分门别类地进行梳理。以期对将历代与当前的郭璞研究,作一轮廓性的论述,并希望有助于今后对郭璞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历代流传下来的浩如烟海的诗篇中,歌咏青海的诗歌缕缕不绝,青海地区的历史轨迹,多被文人雅士以诗歌的形式记载了下来。本文仅以清代咏青诗歌为媒介,采用“以诗证史”的方法,勾勒出清代咏青诗歌中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6.
自宋迄清文人对《文选》诗歌的借鉴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结合前人的有关论述论证了由宋迄清历代文人对《文选》诗歌的学习借鏊和研究,肯定了《文选》诗歌在宋代之后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对历代诗歌进行了多层面的批评,而对元代诗歌的批评更具有兼容性、不平衡性的特点。限于篇幅,不对历代诗歌作出讨论。通过《总目》对金元诗歌的批评,对《总目》的诗歌批评内容、特点和所体现的诗学观进行简要论述,并简析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儒家诗学观。  相似文献   

8.
诗歌教学辨误莒南县洙边中学袁堂中诗歌教育,中国历代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认识到,诗歌教育有“兴、观、群、怨”四个方面的教化作用,他还编撰了《诗经》一书。成为后人学诗的范本,被后世奉为“五经”之一。历代教育家对诗歌的教育目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以诗歌入小说的现象由来已久.明代学者胡应麟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他收集了大量小说中之诗歌,并以唐人传奇中之诗歌为中心,对历代小说中之诗歌进行悉心体味,归纳总结,认为小说中之诗歌有渲染意境、以资娱乐等作用,同时提出小说中之诗歌创作应态度审慎,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10.
论田园诗歌的艺术美感——从陶渊明的田园诗谈艺术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园诗歌具有很强的美感,从语言到修辞,从质朴到恬淡,田园诗流露出了一种意境悠远的美。作为田园诗歌的著名代表,陶渊明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创作的诗歌恬淡醇美、本色自然,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高度评价,为我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本文主要对从陶渊明诗歌中所绽放出的艺术美感和艺术魅力作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诗言志”说是中国古代诗论的源头,随着它的发展与后人的不断丰富,成为中国诗论的价值导向,塑造了中国诗歌的道德品质,规范着历代文人作诗、评诗.本文力图从“诗言志”内涵及其在历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诗人以诗“言志”形成的含蓄的文化道德传统、读者以“志”读诗塑造的忠君爱国的道德观念三个方面,论述“诗言志”对诗论的影响.这种影响支配着人们对诗歌的价值追求,成为中国诗歌的核心价值观,并以此形成了中华民族讲究独特且优良的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现代的古风音乐,诗歌像黄河之水一样,从遥远的发源地澎湃而来,携带历代诗人的吟诵与绝唱,穿过历史的悬崖峭壁,回响于群众之中。诗歌鉴赏水平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发展,更关系到诗歌的传承。所以,提高古代诗歌鉴赏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学生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和各层次探讨了提高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是我国晋代末的大诗人,他创作的大量隐逸诗篇,脍炙人口,千古传诵,无论他的人格境界,还是其田园派隐逸诗风,都受到了历代诗歌理论家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和高度评价,本文主要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三千年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到,每一种重要的新兴诗体出现之后,都会带来一场诗歌艺术的繁荣。诗三百篇代表了最古老的诗体的精华,此后,楚辞兴而有屈宋之作;五言诗起,乃有曹、阮、陶、谢诸家;近体诗成,遂使唐代蔚为诗之大国;词兴于唐,至宋而大盛;曲源于宋金,至元而风行。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历代诗歌的盛衰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诗体的演变不能不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我们要全面认识古代诗歌发展的历史,就不应忽视对诗体演变的研究。诗体就是诗歌的形式。古代诗体的不断演变,反映了时代对诗歌形式的影响,也反映了历代诗人对理想的诗歌形式的追求。就诗体自身来说,在演变过程中也要受其内部规律的制约。这些都是应该深入研究的,本文拟就诗体演变的内部规律问题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体诗仄仄脚律句的拗救,学术界一直存在两种观点:“三拗四救”说和“四拗三救”说。本文从历代诗律研究,诗律发展演变,利于教学三个方面,探讨了两说的源流,大致考查了历代诗歌的实际应用,认为教学中采用“四拗三救”说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自然说”在中国古典诗学中一直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概述历代诗论家从不同角度研究“自然说”的状况,指出:中国古代的诗论家都十分重视自然的问题,认为自然是中国诗歌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但自然天成的诗歌风格其间也有一个技巧锤炼的过程,自然和技巧并不相矛盾,许多优秀诗人、诗论家也看到了并重视技巧与自然天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运城盐池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抒情,因而也就流传下来众多独具特色的盐池诗歌。这些诗作,无论是从作家群体还是从诗歌地域文化意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域文化作为中国文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文学的文化特征,影响着中国文学的发展。盐都文化因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人文景观成为历代文人的才墨之薮。本文以李华诗歌创作为例,研究在盐都文化的影响下,李华诗歌创作的主要特征,探析李华诗歌中的盐都形象。  相似文献   

19.
历代诗歌的高度繁荣与乐的配合有关。本文从探寻新诗出路的角度切入,以历史与当下的大量事实,分析了“诗的有意识的传唱”与新诗发展之间的可能性,并提出了要实现诗的“有意识的传唱”,就要做到新诗体式观念、诗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论杜甫乐舞诗的创作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乐舞之盛,为历代所罕见。它是唐代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此种现实,必然要反映于诗歌创作之中,故唐代许多优秀的诗人,皆有题咏乐舞的佳作传世。作为唐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杜甫的乐舞诗是其现实主义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重视与研究。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对其其乐舞诗的创作特色,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