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人》2012,(4):31-32
本刊讯2011年度,由《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佛山珠江传媒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和洛阳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的“‘佛山杯’壮大报业实力引领文化发展”征文、“‘烟台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  相似文献   

2.
提地方晚报如何围绕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主题报道,一直是困扰报人的一个难点。跟得太紧,容易太直、太白、太生硬,缺乏可读性,影响引导力;离得太远,又容易离当地主流有距离,不易产生吸引力。开封日报报业集团《汴梁晚报》“万里寻踪客家路”大型系列报道,为破解这一难题做出了探索。  相似文献   

3.
从2006年10月12日洛阳出发,到11月20日印度德里结束采访,我的“玄奘之路”正好40天。从2005年大河报独立筹划重走玄奘之路,到最终与央视联合完成,我的玄奘之梦终于化为现实,我也由此幸运地成为大河报迄今为止两次时间逾月、路程过万的大型报道的参与(另一次为“客家万里行”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3月23日的《新闻出版报》刊登报刊评介文章:“《大河报》上‘灾难’多”,对《大河报》以比较多的版面、比较集中的方式,大量报道社会新闻,以致“颠覆”、“爆炸”、“死亡”等字眼充斥版面提出非议。其实,这种现象绝非《大河报》一家独有,许多媒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媒体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市报人》2010,(5):53-54
2009年,《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泉州晚报社、金华日报社和柳州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三个征文活动已经结束。其中“‘泉州杯’地市报业科学发展”征文收到来稿203篇,择优刊登34篇;“‘金华杯’提升子报子刊竞争力”征文收到来稿206篇,择优刊登34篇;“‘柳州杯’典型报道论坛”征文收到来稿198篇,择优刊登22篇。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市报人》2008,(4):77-78
2007年,《中国地市报人》杂志分别与苏州日报报业集团、宜宾日报社、承德日报社和潍坊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三个征文活动已经结束。其中,“‘苏州杯’地市报业市场振兴”征文收到来稿236篇,择优刊登34篇;“‘宜宾杯’晚报、都市报论坛”征文收到来稿189篇,择优刊登32篇;“‘承德杯’、‘潍坊杯’典型报道纵横谈”征文收到来稿129篇,择优刊登32篇。3月下旬,  相似文献   

7.
庄向阳 《报刊之友》2008,(10):54-55
我是随着中国报业市场化的潮流加入传媒的。1995年我硕士研究生毕业,那一年堪称中国的“都市报元年”,当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在成都创刊,8月1日《大河文化报》(现名《大河报》,下简称“大河报”)在郑州创刊,这两张报纸在中国的都市报阵营里都很有代表性,而后者则还是我工作过的第一家媒体。可以说,正是都市报的兴起使我有机会加入新闻业,并随着都市报的发展不断提升自己。  相似文献   

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十六大召开前后,《大河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政府工作、百姓生活中精心选题,并积极探索各种新闻表现形式,组织了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立足于“政府满意、群众喜爱”,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民众持续的关注热点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2年,河南省会郑州报业市场面临新一轮更为激烈的竞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争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展开的:《大河报》同全国省级  相似文献   

9.
2002年,在中原报业市场硝烟弥漫,新一轮战火点燃后不久,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两大都市类报纸却闪电般地全面整合,实现合二为一:7月1日起,《城市早报》放弃苦心经营、在读者中已颇有名气的品牌,正式编入《大河报》版序,以《大河报·郑州市区版》的形式面世。创立品牌不容易,增加一张在读者群中已经拥有一定市场且开始赢利的报纸更是不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却出此奇招,这究竟怎么了?———《大河报》、《城市早报》的合并,在中原报业市场乃至全国报业市场引起了巨大的波澜,许多业内人士纷纷投来关注的目光。两报整合的背…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出现的贾亦凡先生等人的“客观报道”说①已经于逻辑学不合 ,于辩证法亦讲不通 ;1999年又出来了个陈氏公式 :“新闻的客观性———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② ,近日又见到陈力丹《再谈新闻真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答程天敏同志》(以下简称《再谈》) ,深感这类文章 ,都将“客观报道”绝对化了。明明是陈力丹等人硬要将“客观报道”手法与新闻真实性原则等同起来 ,而《再谈》却偏要指责我的“不是一码事”之说是在“添乱” ,说我“将‘不是一码事’解释为不等于‘没有任何联系’ ,有些牵强 ,人们一般就是把‘不是一码事’这…  相似文献   

11.
月22日,《南方都市报》在显著位置刊登报道《深圳报业集团制裁本报广告客户?》,文中称“今年4月中旬以来,有上百家深圳企业通过不同途径反映:因为向《南方都市报》投放广告,他们被列入深圳报业集团‘黑名单’”。深圳报业集团通过拒绝企业在该集团下属报纸刊登广告、取消原来许诺的广告折扣、要求企业写“道歉书”、向企业“罚款”,甚至威胁对企业进行“批评报道”等制裁手段,迫使他们断绝与《南方都市报》的合作。虽然报道“火药味”甚浓,但《南方都市报》的手段却很“狡猾”,不给对方留下把柄。整篇报道始终称为“传言”,并且引用深圳报业…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月10日,河南省《大河报&;#183;“全兴大曲杯”百期新闻热线奖万元大奖有主》报道:普通的新闻线人王计芳凭借自己的细心和热心,为《大河报》提供一条新闻线索,结果连获奖金,直至获得万元大奖。其实,像王计芳这样的新闻线人很多,据《大河报》近期对郑州市综合都市报的新闻统计表明:各报热线版的新闻有80%来自于这些“报料人”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彪“黑马”,如成都的《华西都市报》、西安的《华商报人郑州的《大河报》、武汉的《楚天都市报》等,走进寻常百姓家。可以说,郑州无人不知‘十河”、成都无人不知“华西”、西安无人不知“华商”。这彪“黑马”,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晚报——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都市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也扶摇直上。1995年创办的《华西都市报》,日发行量已达50万份,到1997年广告收入达8O00多万元。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件报、Dh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n一…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郑州报业市场的硝烟已经散去,作为大战主角之一的《大河报》又跨上了新的台阶:报纸扩为32版(省会郑州为48版),进入了真正的厚报时代,发行量突破80万份,广告收入2.2亿元。在继续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同时,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广泛的互动和良性合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于报业竞争异常激烈之年反能实现如此重大飞跃,《大河报》坚持探索“正面炒作”的新闻操作模式功不可没。对“正面炒作”的理解提起“炒作”二字,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贬意概念。这其实是一个误解。《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对“炒作”二字的定义是:“为扩大人或…  相似文献   

15.
城广 《新闻实践》2005,(4):63-63
本刊讯 从4月18日起,浙江广播新闻综合频道将推出“‘平安浙江’千里行”大型主题报道系列直播节目——《创新实践话和谐》。  相似文献   

16.
新闻文摘     
法国1944年制定的(关于报刊组织的法令,规定:“报纸所有者、出版物经理或其任何合作者把经济广告处理成新闻,并以此接受或索要钱款或其他好处,将被处以3个月至2年的监禁和2万至600万法郎的罚款,或两者中的一项惩罚。” 日本新闻协会1966年制订的《广告伦理纲领实施细则》规定:“报纸应拒绝刊登‘广告形式’,内容伪装成新闻的材料。” 土耳其1960年制订的《报业伦理规则》规定:“商业性公告或广告,以新闻、专论、图片或特别的形式时,必须使其与正式的新闻有区别。”巴基斯坦1965年制订的《报业准则》也有与此完全相同的规定。 智利全国报业联合会1963年通过的《报业道德规则》规定:“新闻工作者在提供服务时,应当拒绝收取公共或地方机构的报酬。”  相似文献   

17.
洛阳日报报业集团现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河洛生活导报》、《洛阳手机报》、洛阳网、河图网“五报两网”和20余家经营性公司。目前,洛报集团的综合实力位居河南省地市报第一名、全国地市报业前列。2014年7月,洛报集团被河南省政府授予“省重点文化企业”称号。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1月15日下午,在主题为“求‘新’之路——共话行业报转型发展与新媒体建设”的《中国传媒科技》杂志社第十二期传媒沙龙上有嘉宾这样感叹:“研究当前中国的报业,把行业报分析透就够了。”  相似文献   

19.
1995年8月1日,对亿万中原人民来说,是个不平凡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一个全新的都市报,一份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综合性都市生活类日报——《大河报》犹如一匹报业黑马凌空出世了。十载春秋,《大河报》已从当年的报业幼苗长成如今的参天大树,2005年8月1日,《大河报》将迎来自己十岁的隆重生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根植于黄河文明及中原腹地的《大河报》,从创刊之日起就牢固树立了新闻立报的宗旨,把“传播信息为主,努力办成党、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主流媒体”作为不懈的追求。《大河报》关注民情民生,紧抓时代热点,具有信息量大、时代感…  相似文献   

20.
新闻易碎,遽然过眼云烟。但是有些难度较大或者较为特别的报道在完结之后,总会让人有所思考回味,至少一时浮现几缕闪念。在近两年参与大河报采访中心所实施的诸多报道的组织中,生发了一些源于新闻实际操作过程、宥于能力未得彻悟的“思考碎片”,在此抛出引玉之砖,以期指教。惯例报道中的新元素有些报道属于应时必唱的“四季歌”,如年终新闻策划报道。老例如何翻新,确实值得考量。以往大河报在年终要例行策划“大河特别行动”,连续多年以后,又到了2004年的最后几天“策划倒计时”。当时开了几次选题会,说来说去跳不出以往各家媒体的老套,即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