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目前,社会上出现了“念高中热”,带来了普通高中学额剧增、班型过大、教师负担加重、学校管理困难等一系列矛盾。这给教育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适度发展普通高中规模,加强薄弱高中建设。 社会出现“念高中热”原因有三,其一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初中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其二是有些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却  相似文献   

2.
职校德育工作概括起来就是教育和培养学生做什么样人和怎样做人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应该如何抓好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着共同思索和亟待完成的课题。我认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至少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 在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社会是一个封闭(或半封闭)式的社会,学校对社会上的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采取的是“三不准”(不准听、不准看、不准学)教育模式和“用社会主义占领学校阵地”的教育方式。今天,国门打开了,而校门不打开是不现实的。那种“三不准”的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必然会形成学校教育与社会影响(包括社会上的一些误导传媒)的反差,出现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是“两码事”和“不对  相似文献   

3.
吴莹霜 《教育探索》2001,(11):84-84
何为礼貌?礼貌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文明的社会活动,是语言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古人云:“礼者,法之大也,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意思是说,如果一切都能按礼的规定去做,就算达到了道德的最高境界。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教育是以礼教为中心的。对上讲礼就是忠君孝亲,对同辈及下辈讲礼就是“仁”、“爱”。因此,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教师要教育学生将这一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讲文明、讲礼貌,力求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一、礼貌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对学生进行礼貌…  相似文献   

4.
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抓好三个转变宁向东一、从“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式”教育转变在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社会是封闭或半封闭的,学校对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采取的是“三不准”(不准听、不准看、不准学)。而今天国门打开了,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是社会的...  相似文献   

5.
我校是一所地处半山区的农村初级中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小乡村,许多学生父母赴城镇打工、经商、办企业,把子女完全交给了学校。全校近1600名学生中,有不少人对应有的礼貌、礼仪不重视,如在家庭里、学校里和社会上,不讲礼貌,不会礼让,不尊重他人,致使交往能力问题凸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传统的交往礼仪正在逐步消失,现代交往礼仪又没有在一些学生身上植根;另一方面,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不少家长只关心智力和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应有的礼貌、礼仪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宋亚琴 《考试周刊》2007,(11):118-119
中华民族历来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希望,如何将他们培养为文明识礼的新一代,是新世纪的重要课题。未来社会的文明进步程度与他们的文明水准有直接的关系,缺乏礼仪便难以成为跨世纪的主人。因此,提高自身修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从现在起能在社会上做个懂文明礼仪的公民,在家做个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说明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多么的重要。而当今社会上关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情况有这么一种说法:“5 2=0”。这里所说的“5”是指五天的学校教育,“2”是指星期六与星期日这两天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两天在家庭与社会上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虽然这种说法有很大的片面性, 但也尖刻地指出了学生受家庭与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对学校教育冲击的力度之大,简直令人难以想像。真是值得教师、家长和有关部门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孟子·告子下》:“礼貌未衰,言弗行也,则去之。”赵岐注:“礼者,接之以礼也;貌者,颜色和顺,有乐贤之容。礼衰,不敬也;貌衰,不悦也。”从字面上来解释“礼貌”一词,是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应具有的得体气度与风范。因此,礼貌教育绝不是教孩子学会打招呼,学一些礼貌敬语这么筒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中指出:成人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社会领域中也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曰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相似文献   

9.
本期导读     
努力构建学习化社会,将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表征。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新理念赖以形成的宏观性背景。北京、天津、江苏……许多省市都把建立学习型社会作为一个发展目标,社会上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有人说,学历和专业技能是在社会上谋生的第一、第二本“护照”,但这只能证明你有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资格。一个人无尽的创造力、学习与适应能力却是通往“数字化生存时代”的“第三本护照”。现在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在忙着学计算机、学外语、学项目管理,准备报考MBA,为的就是在学习化社会里不掉队。今年,北…  相似文献   

10.
张秋艳 《考试周刊》2009,(25):103-103
中学数学教育是基础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当前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大致情况是:学校里爱好数学、成绩好、学得比较轻松的学生不多,多数学生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花的力气不少,但成绩并不好,其中有课程标准要求过高的原因,有教材内容过多过繁的原因,有教师水平不整齐、教得不够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前,职校生虽行将就要踏入社会,接触生活,但又缺乏社会和生活经验,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正确的评判鉴别能力,在看到社会上的种种不良风气时,容易对学校正面教育产生逆反心理。98年一次问卷调查中,对“学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不尽理想的原因是”:回答“所讲内容与实际相差较大”的占22.8%,回答“学校周围及社会文明建设氛围不尽理想”占46%,回答“需改进教育方法”的占25%。这些说明: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着适应性与可信性问题,需要寻找学生乐意接受的教学方法。为了教好这门  相似文献   

12.
开展了十多年的诚信教育,实效不大。因为个体的道德人格是一个整体,把它机械分割为诚信、勇敢、廉洁、感恩等,然后分别实施教育,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开展诚信教育,起因是社会上成人世界的“诚信缺失”,而非为了学生的道德发展。这就找错了方向,转移了注意力,把社会问题转嫁到学校里的学生身上。“诚信”在道德体系中只是一个普通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不具有自足性,它由道德原则、道德标准乃至道德理想与目标决定。因此,缺乏了“道”的“德”,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教育在不放松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还应注重“义”“仁”等道德标准;人道理想的教育,更应重视“道”这一道德根基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斯望恩小姐不愿在星期日学校(又叫主日学校.是指星期日对儿童进行宗教教育的学校)里教下去了。这些没有礼貌的学生竟然在祈祷的时间里吹泡泡糖,在学习圣经的时间里看八卦杂志。尤其糟糕的是.他们竟然在祈福的时间里,企求上帝增加他们每周的补助津贴! “我受够了。我辞职不教了!”斯望恩小姐朝着学生们叫着说。“真酷!”瑞克点着头表示赞同地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2016,(4):66
孟子文化是学校的本土文化,传承和实践儒家文化,既是优势,又是责任。为此,学校提出“学孔孟之道,做少年君子”校训。识君子。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涵养,提炼善良、诚信、礼貌、孝道等传统文化精华,在诵读经典中,浸润学生的灵魂。学君子。和学校教育实际相结合,大力提倡君子文化,开展君子教育,立德树人。做君子。把君子文化的学习变成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具体活动,培养学生做君子。学校开展少年君子教育,对孩子们来说,就是诚实守信、孝敬感恩、文明有礼。  相似文献   

15.
刘微浪 《湖南教育》2001,(16):41-41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新时代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生长在新时代的人才,他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上曾有人批评现代学生是“高学历、低素养”、“有知识、无文化”,这说明我们在强调政治教育的同时,对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的教育、基本品德的教育重视不够。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教育的对象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这个世纪在学校里积聚知识的热量,下个世纪将到社会上放射才能的光华。为了使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需要,目前,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发展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学生指导”的概念是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提出的。什么叫“学生指导”?如果从文字上解释,“学生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指导,那就与传统  相似文献   

17.
韩梅 《西北职教》2009,(9):18-18
技T教育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事业,技工学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线技术工人的重要基地。经过几十年呕心沥血的奋斗和拼搏,我国的技工教育正稳步的向前发展,教育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确实令人振奋。但是,也勿庸讳言,目前,在社会上、在某些技工学校、某些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里还存在着“上技校,只要会干活就行了,学那么多枯燥乏味的文化知识有啥用”,“把招来的技校生直接送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到时间学校发毕业证就行了”等等错误想法。这严重的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教学工作,下面就此问题略谈谈个人浅识。  相似文献   

18.
社会性“认识偏差”是指学生受到来自社会方面的影响 ,产生与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宗旨不相符合 ,并且发生了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行为偏差。学生出现认识性偏差主要受社会环境所致 ,其主要表现有 :①暂时存在的某些非本质现象被夸张曲解。表现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现实情况不是零碎、肤浅 ,就是失之偏颇。②历史隔膜现象比较突出。学生从社会上获知的历史性事实 ,不少带有偏见性 ,受社会上流传的历史秘闻和轶事影响较深 ,不能准确认识历史。③跟着社会生活的感觉走 ,在灯红酒绿的物质世界里 ,不知不觉地误入歧途。有的学生经常哼着广告词和…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同时,一些与文明相悖的不文明行为也正在侵袭和影响着广大学生群体。青少年身上表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缺失、漠视生命、不善于与人合作、是非标准失衡、法制观念淡漠等,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提示广大教育工作者,学校教育工作不应该只关注学生系统知识的掌握,而是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学习环境和完善的校本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0.
学校作为直接实施教育工作场所,在当前进行的教育发展与改革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实施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师德建设,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在学校的建设上,我们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在学生面前树立“严师慈母”形象,在家长面前树立“最可信赖的人”形象,在社会上树立“最文明群体”形象,展示坦诚向上,整洁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