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联系实验,趣味记忆记忆化学方程式要密切联系有关实验,借助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可以获得对化学反应的感性认识,容易逐个记忆一些化学方程式,这是防止枯躁、增加趣味性的好方法。例如,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其实验现象是细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溅落下来,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溅落下来的黑色固体叫四氧化三铁0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有助于记忆这一‘,、。,、__。_点燃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07allHFe。乙。联系实验记忆,是经过观察、联想、理解的记忆,因而是牢固的、深刻的。二、正反逆向,对比记忆观察…  相似文献   

2.
一、知识体系(-)空气和氧气二、典型题例析例1下列有关氧气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B)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C)物质和氧气反应都放出热量(D)具有可燃性解析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方面,结合氧气的性质不难发现:氧气只能帮助可燃物质燃烧,本身不能燃烧,答案(D)。例2试写出铁、磷、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解析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____点燃__,。_、3Fe+20。A…  相似文献   

3.
在文献调研和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发现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产生的黑色物质不可能是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炭黑,而是煤油燃烧不充分所生成的炭黑.同时得出实验中淡黄色固体产物少的原因是:反应物钠的用量少、表面的钠在常温或较低温度下生成了白色的氧化钠和副产物炭黑干扰等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在实验改进基础上,找出了此实验生成易观察到的淡黄色固体的关键操作,以及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主确读出化学方程式.首先必须弄清“+”、“一”的意义。“+”读作“和”、“跟”或“与”,其中.等号前的“丰”表示某种物质与某种物质反应,等号后的“+”表示有某种物质和某种物质生成。“一”读作“生成”,表示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总质量都相等。由于化学方程式表示出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和量的关系,因此,它相应地有两种读法。一、——。___,__点燃_、.l·突出质变是关键,反应物生成物要看清。如ZH。+O。AsXiZH。O读作:氢气跟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相似文献   

5.
中考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从题目形式上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目类型:1.解释实验现象。例1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KCIO。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轻;(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的黑色固体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解析解释此类现象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哪些。问题(l)中的生成物,除KCI固体外,还放出了氧气,使质量减小;问题(2)中的反应物,除铁外,还有氧气,而生成物只有四氧化三铁,使质量增大。2.确定物质的组成。例2蜡烛在空…  相似文献   

6.
“点燃”是引起反应发生的一种条件,其反应现象一定是燃烧。“加热”是指将反应物置于酒精灯的外焰(400℃-800℃)受热而发生反应的条件,但反应出现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例如:硫与铜丝反应时将装有硫粉的试管用酒精灯加热,使硫呈蒸气状,再把铜丝插入盛有硫的试管中,观察到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做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首先用H2将试管中的氧气排净,再加热氧化铜,只能观察到试管中的黑色物质变红,而看不到燃烧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 现象探究钠燃烧的实验中有一些现象颇令人费解 ,如果认真观察 ,在整个实验中 ,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点现象。现象 1 钠在熔化的过程中 ,光亮的小球表面有一层白色膜状物 ,膜状物破裂后 ,又从内层涌出黑色的液膜 ,并随着钠熔化面积的增大而增多 ,直至钠开始燃烧。现象 2 钠在加热熔化前后及燃烧的整个过程中都会有白烟生成。现象 3 钠燃烧的过程中并不能观察到教材中叙述的淡黄色固体 ,所能观察到的是褐色液体和固体 ,淡黄色固体是燃烧结束后由这种物质转化而成的。如果用教材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所能观察到的黄色固体非常少 ,现象极不…  相似文献   

8.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中重要化学用语,它涉及到有关元素符号、化学式知识掌握的好坏,体现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质与立之间的关系,掌握与否直接关系到根据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但对初学者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忽视了一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及细节问题,常导致书写错误。本文将就同学们在书写中的常见错例作出剖析。一、化学式书写错误这类错误,是刚学化学方程式最常发生的最严重的一种。产生错误的原因是:1)化学式书写规则未掌握;2)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哪些物质不明确,随意臆造化学式。例1(1)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错写为:_点燃…  相似文献   

9.
一、观察现象要全面科学描述实验现象的前提是观察·观察一般应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步骤是:(1)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2)反应条件;(3)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4)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如观察在试管中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时,观察的目的是碱式碳酸铜受热变化后是否生成了新物质;观察内容和方法是:(1)反应前:碱式碳酸铜是绿色粉末状固体;(2)反应中:条件是加热,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是绿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试管壁逐渐有水雾形成,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3)反应后:试管里的绿色粉末全部变成黑色,试管壁…  相似文献   

10.
要准确读讲化学方程式,首先要明确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及式中各种符号的意义。一、明确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化学方程式表示三方面的意义:1.表示物质变化关系。即什么物质参加反应.结果生成什么物质。2.表示物质质量关系。即表示多少质量的反应物反应生成多少其他物质或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3.表示微粒变化关系。即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通电如,既表示水在通电时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也表示反应中水、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o:1:8.还表示反应中水分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2:1。二、明确化学方程式中符号的意义1.…  相似文献   

11.
一、本节的地位质量守恒定律开始了从生成何种物质向生成多少物质方面的过渡,引导学生从量的方面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本节是学好本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育对象初三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少部分化学知识,在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现象,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三、教学要求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及生成物的质量的实验测定使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相似文献   

12.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最重要的用语,在初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年各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中,按题目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的题是必有的,且所占分值较大。这类题目,有的难度较小,例如,直接给出反应物要求写化学方程式(象煅烧石灰石、碳酸钠与氢氧化钙起反应等);有的难度适中,例如,给出一种反应物和一种生成物(或只给出一种反应物或一种生成物)要求写出化学方程式(象写出你应该知道的Zn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MgCl_2的七种方法、写出碳酸与某种物质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方程式等);有的难度较大,例如,没有给出任何一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名称(或化学式),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写出化学方程式(象“一种紫黑色晶体受热分解生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氧气含量知识是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内容,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演示实验,可以直观地观察出空气中氧气含量,此内容和实验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量化认识、探究物质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几个版本的教材都运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燃烧法测定原理是:在定容密闭容器中,利用固体反应物或液体反应物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耗去氧气,  相似文献   

14.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了化学变化中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比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是因为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也无增减所致。质量守恒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除外.它还用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定物质的组成题目的特征是告诉某一反应物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后的生成物,要求根据生成物的组成元素来推断反应物中肯定含有的元素或可能含有的元素。例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和元素。解析因为蜡烛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T化学反应。而在蜡…  相似文献   

15.
董军 《化学教学》2012,(1):47-48
分析探究了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产物"淡黄色固体生成较少,黑色固体生成较多"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6.
化学方程式是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化学用语,是化学入门的基础,必须熟练掌握.下面与同学们谈一谈化学方程式的读写方法.一、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一般来说是按照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来读.化学方程式表示什么物质参加反应,在什么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表示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原子或分子数目;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从不同角度表述化学方程式就有不同的读法,如2H2+O2=2H2O可分别读作:1.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水;2.在点燃条件下,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化学方程式中的“+”是“和”、“跟”、…  相似文献   

17.
化学方程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化学用语,学习化学方程式最基本的要求必须会写、会读、会配平,并通过规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增强对错误化学方程式的识别与纠正能力。一、义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概括为“一物二比”。一物:表示参加反应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二比;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分子个数比;②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二、写书写规则: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符号含义:“+”表示“和”的意思;“一”表示“反应”;“凸”表示“加热”;“+”表示生成物是气体”;“+”表示生成物为难溶于水…  相似文献   

18.
Zn跟稀CuSO_4溶液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重庆师范学院龚秋纹重庆巴蜀中学(630013)刘怀乐Zn跟稀CuSO4溶液反应要生成一种黑色粉末状物质,这应当说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化学现象和事实,但这种黑色粉末的化学成分是什么,至今还没有统一一致的共识。...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做镁在 CO_2气体中燃烧的实验发现,使用课本上的实验方法有不足之处:很难观察到生成的黑色固体。原因是 CO_2只有一集气瓶,随着镁带的燃烧,空气中的O_2不断进入集气瓶中,虽然镁带在燃烧,但它是与空气中的 O_2发生反应,导致镁带与 CO_2反应的时间短,生成的碳较少,且易被 O_2氧化,不容易观察到黑色固体的存在。本人对此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首先在集气瓶中加入  相似文献   

20.
刘明 《中学理科》2003,(2):13-18,93
3.对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两组概念不要混淆,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变化;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是现象;生成的氧化镁是产物;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性质;镁可做照明弹是用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