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由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许昌良老师领衔的原无锡市北塘区"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自2008年9月起先后两轮为区域培养了一批语文教坛青年才俊,2012年被授予无锡市"劳模创新工作室",并批准为无锡市"名师工作室",2016年被无锡市总工会授予"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坚持"名师的摇篮,教育家的起跑线,语文人成长共同体"的愿景。导师许昌良首倡"沉静语文"的教学主张。"沉静语文"  相似文献   

2.
时下,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提出了打造"名师工程"的响亮口号。为使工程得以具体落实,有些教育主管部门为一些特级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还把工程的具体任务"承包"给有关部门和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着意打造名师工程,其出发点是好的,教师确实需要培养,一个区域的教育教学也确实需要一批名师来带动。但遗憾的是,一些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名师的"加工厂",有的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为了扩大区域教育的知名度,增强区域教  相似文献   

3.
福州市中学语文名师林志强工作室成立于2004年,是福州市教育局挂牌的第一批名师工作室,也是福建省首个语文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由福州第一中学林志强老师领衔,现已形成有10名正式成员、20名外围成员的队伍,整个队伍呈老中青结  相似文献   

4.
<正>项先银,1968年生,浙江省政治特级教师。近年来,担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聘专家,第六届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负责人,台州市第四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三门县首批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台州学院兼职教授,"浙派高中政治名师"培养班实践导师,台州市高考研究小组成员(2010年至今)。在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纷纷成立了"名师工作室",通常由一位领衔名师和若干成员组成,工作室成员通常是由一批教学骨干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10年以上的教学经验,通常都是在各级各类赛课中脱颖而出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后续的专业成长中常常是遇到了"瓶颈",很难有新的突破。那么,如何利用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更好地引领他们在专业上突破"瓶颈",获得新的成长呢?下面,笔者以传统经典课"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谈几点看法与建议,与同仁磋商!  相似文献   

6.
钱希有,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宁波市海曙区实验学校校长,兼任浙江省小学数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小学数学教材审定委员、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理事,先后被评为衢州市首届教坛新秀、衢州市首批十大杰出青年、浙江省首届教坛新秀、浙江省首届教改之星、浙江省首批名校长培养对象、地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宁波市名师、海曙区名师名校长等,曾获衢州市教学评比第一名、浙江省实验学校教学评比第一名、华东六省一市教学评比第一名、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比第二名(一等奖),在全国各地做示范课和讲座近百场,有近30篇论文在省、市级杂志发表或在市级以上评比中获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2017年10月30-31日,首届长三角名师工作室联盟高峰论坛暨生长数学教学研讨会在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举行。来自长三角各地的5个联盟名师工作室——南京市卜以楼名师工作室、上海市(孙琪斌)初中数学学科德育实训基地、浙江省易良斌名师工作室、淮北市邱广东名师工作室、无锡市庞彦福名师工作室,10个联盟支持工作室,共约130名教师与会。本届研讨会以"专业+实践+生长"为宗旨,就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难点问题、热点  相似文献   

8.
名师工作室是打造中小学名优教师队伍的有效载体.名师工作室应坚持普教、职教及科研跨界共同体"三名集群"发展,形成区域名师的学科布局统筹模式;坚持课例、课题、课程"三课联动",形成区域名师的专业能力提升模式;坚持基于个体研修培育"自喻文化"、基于同伴合作培育"互喻文化"、基于专家引领培育"前喻文化",形成区域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师者形象的文化生态模式,由此形成名师工作室研修共同体的区域建模多元形态.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些地方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升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组建了一批批区域性的名师工作室。由此,工作室的"内涵建设"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笔者认为,"名师工作室"的内涵建设,应该围绕团队特征进行打造,挖掘名师  相似文献   

10.
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学习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港城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服务,汪燕名师工作室自2015年4月开始开展相关的研究。本次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比分析两批名师工作室类型、区域、学段、学科等分布情况;二是阐述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结果,分析首批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成效,找出存在的问题;三是对第二批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进行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11.
2018年7月,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四川省中小学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决定利用省级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建设一批省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发挥我省名师名校长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同年11月,我省45个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立,其中,名师工作室33个,名校(园)长工作室12个,分布在16个市州,涵盖学前到高中4个学段,涉及15个学科。  相似文献   

12.
<正>为了适应新形势教育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名师典型带动作用,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衡发展校际间的教师群体,2011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启动了"园区名师异校成立工作室"计划,安排一批名特教师分别到原一批乡镇达标升级学校去带一批优秀教师,以激发这所学校教师群体活力。园区名师工作室由此而生。当时在园区星海小学工作的我因是江苏省特  相似文献   

13.
"朱光成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一直致力于并踏实地进行着中小学英语学科的教学研究和栖霞区中小学英语师资的培训工作。作为有着双重任务和肩负着成为省内知名名师工作室重任的名师工作室,"朱光成名师工作室"提出基于"原真"文化的教学主张和"主题研训"的培训立场。  相似文献   

14.
滕闽军名师(网络)工作室是2015年浙江省教育厅发文组建的第一批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积极建构"生本课堂",期待儿童获得自然、自由的发展,走向道德生命的绽放。围绕"让生命绽放"这一核心使命,工作室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带领成员不断深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解,在引领儿童生命成长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生命的绽放。  相似文献   

15.
"郑志湖名师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成员由来自台州市9个县(市、区)的10名优秀物理教师组成。3年来,工作室开展了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和方法研究,举行了20多次研讨活动,开了50多节研究课,还与上海市等省内外名师工作室联合举办了研讨会,同时在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室以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以  相似文献   

16.
<正>樊裔华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8月,是启东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2015年12月,该工作室升级为南通市中青年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樊裔华语文名师工作室不断发展壮大,现有核心成员13名,预备成员6名。"服务、团结、互助、成长"是工作室的宗旨,"建设和谐团队,培育高尚师德,教研全面成长,福泽一方教育"则是他们的目标定位。工作室以领衔人樊裔华的教学主张"小学语文读写一体化"为研究方向,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樊裔华语文名师工作室承担了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7.
<正>名师是教师成长的榜样,是教育宝贵的资源。作为湖北省黄冈市委组织部、黄冈市教育局命名成立的首批中小学名师工作室,"涂玉霞名师工作室"自2013年成立以来,各项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教师成长呈现出一种积极、高效、跃升的良好态势。最美示范:每一节课都要上出"原汁原味"湖北省武穴市师范附属小学校长涂玉霞,从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逐步成长为"黄冈名师""湖北名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并于2016年1月12日被湖北省  相似文献   

18.
<正>由韩炳华老师担任领衔人的江苏省扬州市中学英语名师工作室,秉持"对话、合作、共赢"的理念,以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名优教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名师培养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力求将名师工作室建成名师成长的园地、资源辐射的中心、经验对话的平台、教育科研的基地。工作室由20余名各层次名师组成。2008年至今,先后有滕家庆、宗兆宏、张利琴、王俊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陈国安被评为省特级教师,还有一批成员被评为市级名师,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正>程林特级教师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江苏省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江苏省句容中等专业学校程林农林名师工作室创建于2009年,现有校内外成员12人。工作室确立了"以名师带队,促专业发展;借地方山水,绘锦绣图卷"的建设理念,旨在"培养一批农林职教名师、带出一支优秀教学团队、产生一批教学科研成果、形成一张推广辐射网络"。工作室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激发全体成员的内  相似文献   

20.
数字     
《教育科学论坛》2011,(8):79-79
广东“名师工作室”新增1000名农村骨干教师经过90个“名师工作室”为期一年的“量身”培养,广东省中小学900名高徒近日陆续出师,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担当大任。与此同时,第二批徒弟即将入室,在这批徒弟中,有1000名来自该省各地的农村骨干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