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动态     
《现代企业文化》2011,(25):12-12
中小企业正陷多重困境 近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联合区县调查队对200家中小企业走访调研发现,当前上海中小企业面临多重困境,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上海市中小企业办相关人士透露,为扶持上海中小企业发展,上海市政府已经要求他们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风风光光的企业,如供销系统、物资系统的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勉强存活的也是困难重重.由于体制、资金、人力资源等种种原因,这些企业要解脱困境并不容易,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3.
第一,政府对中小企业扶持不力。由于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政策自觉或不自觉地偏好于大企业,国家一直没有制定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法律法现,一些地方政府只对大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发展感兴趣,在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发展等方面只考虑大企业,中小企业很难或根本得不到政策上的帮助,造成中小企业的许多利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作为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中小企业常被作为弥补财政收支平衡和转嫁负担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许多计划经济体制下风风光光的企业,如供销系统、物资系统的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大量破产倒闭。勉强存活的也是困难重重。由于体制、资金、人力资源等种种原因。这些企业要解脱困境并不容易。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帮助。目前,这些企业面临职工队伍老化、资金缺乏、改革空间狭小等实际问题,职工生活困难,思想复杂波动。已成为影、晌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徐冠男 《职业圈》2012,(29):123-124
一、财政政策对中小企业的现状《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除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之外,中央财政目前每年还安排其他一些专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如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  相似文献   

6.
李冬冬  张楠  李洁 《职业圈》2013,(2):72-73
一、大学生创办微型企业的现实背景和发展历程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四部门依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等指标,研究制定出《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这是我国首次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微型企业这一类别。该规定首次在市场主体中新增了微型企业,这标志着微型企业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小型和微型企业将成为今后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单独凭借企业自身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是不现实的,必须形成多方的合力。一方面政府从立法、金融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持:社会建立完善的服务和监督体系,创造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自身苦练内功,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0%以上,在实现经济增长、开展自主创新、解决城市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印发一年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融资渠道及财税扶持力度等一些方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赢得了转机.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及困境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呈现以下特征:首先,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融资渠道的选择上,比大企业更多地依赖内源融资。其次,在外源融资方式的选择上,中小企业更加依赖债务融资,在债务融资中又主要依赖来自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贷款。再者,中小企业在外源融资时极少选择在公开市场上发行股票、债券和其它证券。  相似文献   

10.
李雁 《职业圈》2012,(33):104-104
人才缺乏已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面对困境,中小企业普遍意识到培训对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力图通过有效的培训项目组织实施来帮助员工胜任目前岗位工作,促进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本文以某中小规模科研院所培训开发管理为背景,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中小型企业员工培训与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1.
冯丽娟 《职业圈》2012,(27):70-71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中小企业占工商注册企业总数的99%,其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60%。其上缴税收占全部税收总额的50%,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同时,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由中小企业创造。面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的29条意见,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财税、金融扶持等政策;如何利用技术进步完成产品结构升级、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地位等问题,既是摆在中国众多中小企业面前的一道课题,也是中国中小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姜杰 《职业圈》2013,(35):18-18
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探讨如何开展企业特色文化建设,凝聚企业正能量,提升企业竞争力,应对生产经营困境,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是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企业成熟的标志。实践证明,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给企业带来多重效益,为企业注入活力和动力.在当前企业经营困难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意义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小企业已占我国全部注册企业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众多,对知识型员工的需求量很大。但是由于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中小企业本身对知识型员工的吸引力不高。在招募知识型人才方面比较困难;中小民营企业之间为争夺人才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企业为留住知识型人才要付出远超过企业能够承担的成本。因此企业陷入了留住人才和节约成本矛盾的困境,知识型人才缺失的问题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从09年10月23日开板至今,我国创业板虽然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已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有了显著的成长与发展。创业板是仅次于主板市场的二板证券市场,其主要目的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是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赵力 《职业圈》2010,(5):19-19,13
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难题,也成为各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中的难点。如何让中小企业跳出“规模限制发展”的怪圈。让“上规模”与“求发展”真正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是文章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周红新 《职业圈》2013,(20):97-97
近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政府对它们也越来越重视,在一些政策上不断的扶持、引导它们,来保持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同时,我们都知道,国家的宏观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例如在中小企业实体经济经营困难超出我们所预期的时候。国家的宏观货币政策一旦过于宽松,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的连续动作,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接下来,我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研究宏观政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希望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贷款难、融资难、担保难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难题,也成为各地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中的难点.如何让中小企业跳出"规模限制发展"的怪圈,让"上规模"与"求发展"真正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格局,是文章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李治学 《职业圈》2013,(8):133-133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合理的应收账款对于企业扩大经营规模,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实践证明,企业的赊销行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采用赊销手段,可以使企业销售额大幅度提高,营业利润增加;另一方面,处理不当会导致应收账款中的呆账增多,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之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采用赊销方式提高了销售业绩。然而。高成长背后是应收账款风险的迅速积累,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外部经济环境迅速恶化。行业利润率在短时间内大大降低,应收账款比例高的众多中小企业未能躲过坏账损失难关,纷纷倒闭。一、现阶段企业应收账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金融危机前后应收账款问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小企业产生坏账的主要原因表现制度缺陷和执行力不足两个方面:第一,应收账款管理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环境下的创业政策 促进创业的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政策研究回顾 创业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在最近几年开始得到重视,由先前重视扶持中小企业的成长,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政策转而向创业政策转变。即在传统的中小企业政策领域开始采用促进创业的政策工具,并实施一系列促进创业的措施。我国对创业政策的研究起步更晚,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行政立法、组织机构以及各种具体政策措施都还只是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