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吴艳 《江汉学术》2011,(5):68-71
反思近三十年来的文学批评是重建文学批评理论的基础,对某一时段或某一地域作家作品研究资料的汇编与整理,则是重建的关键环节之一。以《武汉作家作品研究资料汇编》为例,从"批评家的活动区域"入手,发现学者教授在文学批评中出场的总量不足,其深层原因与我们30年文学批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因浮躁带来对研究材料的轻视,对研究对象不能长...  相似文献   

2.
雷达是新时期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他注重文学批评的理论建构和精神向度,坚持现当代文学是一个整体的文学史观,指出文学批评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温和宽厚,但对当今文坛的病灶也绝不姑息。他的批评具有原创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3.
"思无邪"是孔子对于《诗经》诗品的总体概括。孔子的意见有其所本,他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在极为实用的现实动机基础上依据个人的经验对文本所进行的一种主体"误读"。在承袭孔子意见时,后世解读者对于"思无邪"往往进行了进一步的道德化处理,将其和"诗言志"或"文以载道"并置并确立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从而于批评的内部制约了中国文学可能的新变。传统文论进行现代转换,以今天的眼光观审,孔子的"思无邪"认知最起码有如下三点可作当下思想资源:一是宽容精神;二是节制要求;三是创造性强调。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学批评之所以在晚清发生现代转型,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主要与国学中的经世致用思想、西学东渐后新型知识分子的产生以及文学自身文体变革等密切相关.经世致用思想导致文学救国论产生,使文学批评功能发生改变;西学东渐后出现的新型知识分子,使文学批评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中西学视野结构;文学文体变革导致文学批评文体变革,...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学研究与教学随着全球化的降临越来越普遍了。译介的这篇论文主要讨论了世界文学与世界的关系的分析以及它与伦理学关联性研究。世界文学的伦理思想准备的规范就是在"世界"本身这个概念危机上,世界文学伦理的内涵在不同的异议中寻找共同的利益。世界文学没有必要远离伦理之土壤。文章认为转向伦理学的文学批评与哲学批评是不会过时的,并且会长期成为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皓 《江汉学术》2011,(5):56-61
"人性"话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与美学的重要论题,然而历来的讨论对人性的"亲生命性"较为忽略。文学批评中"人性与兽性"话语的运用存在误区。人性是多层次的,兽性也是多层次的。从生态视域看,"亲生命性"是人性的根本内涵,关爱人的生命,关爱动物的生命,关爱一切生命,特别是关注生态境遇变迁中的人性美与丑,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学批评中的术语和方法 ,有许多来自文学之外。从《世说新语》中可以看到人物品藻和文学批评的关系 ,可以了解到文学批评的有些概念和方法是如何从论人物引入到论文学的 ,如形神、言意、风骨、文笔以及意象法、才性论、佳句品评和品藻流别。《世说新语》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文化竞争对立、互融共构视野中的文化批评,到以精神强健为目的的人学批评,再到立作家、立文学、立读者、立人国,这就是早期鲁迅的文学批评体系.其特点是开放性中包含着严密性,内部研究联系着外部研究,宏观文学批评中融化着微观文学批评,浑然一体,气息相通.它不是通常所说的浪漫诗学或文化诗学,它浓缩了鲁迅全部的人生追求和文学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9.
潘盛 《江汉学术》2011,(6):82-85
基于学界对"新时期文学"时间节点的众说纷纭,《新时期文学场域研究》以文学现场的复杂性、"转型期文学"的过渡性为论述基点,将"新时期文学"这一概念限定于1976~1987这一时间段。该书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入手,把文学知识谱系研究与"场域"研究相结合,既有纵向的历史视角,同时也注意到横向纬度,对被二元模式遮蔽的"新时期"文...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六一诗话》的问世,改变了中国文学批评的走向,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话"体评论体例的先河,其独特的批评视角、幽默的批评话语、独特的文体特征对后世诗话具有一定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