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人和”,系指民心所向,上下团结。一所学校,如果领导班子成员间不团结,教职工间将会矛盾重重,工作将无法开展,只有调整。如果领导治校有方,同志间同心同德,班子成员间协调一致,就会使学校发生积极变化。两者管理结果迥然不同,究其原因,前者“失道”,后者“人和”学校管理的关键是人的管理,“人和”是至关重要的。小至一个家庭,大至一个国家,不占“人和”就会四分五裂。同样,一个学校如果不占有“人和”,也不会出现新格局。学校领导天天和师生打交道,不研究“人和”,就无法探索学校管理的路子。一、学校管理“人和”…  相似文献   

2.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强调要把人作为发展中心。“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学校是典型的依靠人、培养人的阵地,因此管理学校更应该体现这一新的理念。学校管理工作应建立和运用学校“人本化”管理机制,把“制度化”管理与“人本化”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更充分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学校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人本化”管理呢?  相似文献   

3.
李彬 《湖北教育》2010,(2):36-36
如今。学校工作总结日渐沦为“鸡肋”。究其原因就是总结的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学校领导只是把它当成学校管理餐桌上的最后一道菜,认为宴席散去。一年的工作也就圆满结束。其实,学校工作总结会不是一年“最后的晚餐”,而应该是学校管理辞旧迎新的一道“套餐”。近几年。笔者在年终总结会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将总结会的形式做了创新。  相似文献   

4.
学校管理机制不外乎两种模式——科室管理和级部管理。科室管理即学校的教导处、政教处、团工委、总务处等各个科室形成一个并列的管理层面,它们以校长室为“龙头”,众星捧月,团团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这个工作重心,形成整体、有序的学校工作四大板块:教研活动、思想教育、课余文化建设、后勤保障,将学校的教职员工紧密地团结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努力为员工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以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大学管理的"行政失灵":原因、表现、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大学行政在组织、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和外部条件的某些限制而不能对大学进行有效管理的现象称为大学管理的“学校行政失灵”。章从组织原因、行政权力的运行和学校政策的制定三方面对学校行政失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章最后提出了避免和缩小学校行政失灵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及其在学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作为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样,“以人为本”的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正风靡整个管理界。在学校管理系统中,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和“产品”,学校要成为有效能的一流学校,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激发他们的潜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学校管理工作是搞好学校教育工作 ,提高办学效益的保证。学校支部和行政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管理工作做得好 ,学校工作便能有条不紊 ,焕然一新 ,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 ,就会顾此失彼 ,轻重不分 ,教师则穷于应付 ,路子会越走越窄。学校管理工作头绪多 ,学校支部书记和校长是组织者和领导者 ,是集体的核心。笔者认为 ,学校管理工作要作好“3 2 1” ,即“三条线”、“两制度”和“一规划” ,可提纲挈领地抓好学校管理工作 ,使学校各项工作的计划、实施、监督、检查落实到位 ,保证办学效益的稳步提高。“三条线…  相似文献   

9.
“坐班制”、“弹性坐班制”和“非坐班制”是我国中学教师工作管理的三种模式。坐班制是一种刚性管理模式,学校有严格的考勤制度,我国大部分中学实行这种管理。“弹性坐班制”是近期出现的一种相对宽松的管理模式,介于坐班制和非坐班制之间,每周规定一定的坐班时间,其它时间可以自由支配。非坐班制是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中学教师在上完课以后,  相似文献   

10.
我校作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区域性学校改革研究”的试验学校,开展了以“绿色成长计划”为课题的学校改革研究。“学习研究型学校组织建构”是该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与现行的管理模式带来了冲突,引起了深刻的反思,对学校管理改革未来的发展方面有了一些新思路,在此谈谈我的想法。一、原来的管理思路:规范管理我校在实施“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体现了五方面的特点。1.制度建立和健全的系列性。教师管理方面有:实施与运行了“目标导向、内部激励、质量监控、信息沟通、全员培训”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11.
“主体型学校管理”是以校长为首的全体师生为主体 ,实施主体性教育为目标的学校管理模式。“主体型学校管理”是相对于“依附型学校管理”而言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学校管理依附于上级教育行政机关 ,是一种被动的从属关系 ,上面安排什么 ,下面做什么。校长可以不必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虑 ,只要守好摊子 ,抓好教育教学工作 ,对上级负责就可以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主体型学校管理”应运而生。学校管理者除了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上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之外 ,还需要完成由“依附型学校管…  相似文献   

12.
“学校安全工作,责任重如泰山。”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育部“六项措施”、公安部“八项措施”的要求,加强学校管理,使全体师生生活在安全、和谐、文  相似文献   

13.
有人把学校的管理归结为对人、财、物、事、时间、空间、信息七大要素的管理。实际上,学校管理是管理层通过领导、指挥、组织和协调更多的人去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因此,在学校所有的管理中,管好人是最根本的,只要把人管好,其他管理上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学校管理要“以人为先,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顾名思义,“程序建设”就是学校所有工作严格按照轻、重、缓、急的过程运行,并形成其硬性的规章与软性的原则相结合的依据。我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特别是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学校管理的诸多文件和规定,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师生的发展为本,以学校的发展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尽量减小管理的“刚性”,增加管理的合理“弹性”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学校管理展现出人性化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校长所担当的角色应该是多重的,既是学校管理者,也应该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既是有实践经验的心理学家,又是学校发展的经营者。校长如何有效地抓好学校管理,做好日常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四走”,即走下去、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作为课程实施的内在要求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实践的校本科研和校本教研引起广泛关注。而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是教育科研走向校本、回归实践的重要基石。过程管理一直是教育科研工作的难点,各级教科研部门虽然采取很多措施和策略,但问题仍很突出:关注立项而不关注研究,重视评奖而不重视实效,工作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学校教科研工作中。要克服这些问题,使教育科研真正走向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回归教学的“田野”,学校教科室应该在科研管理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学校管理不仅要重视“管”的科学化、现代化,且更应重视“理”的重要性和协调性,让“理”性的光芒绚丽夺目!一、走出“管理”的误区管理活动,自古有之,然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管理实践和研究的方法、角度的差异,必然对管理的概念和功能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纵观古今中外,人  相似文献   

19.
周俊 《教书育人》2005,(7):54-56
P学校是处于市中心的一所职业学校,前几年经过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学校的教学秩序、学生的行为规范良好,学校被评为市行为规范达标学校。随着社会的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学生从外界接受的新鲜事物也越来越多,同时职业学校学生的课业负担较轻,课余时间充足,而P学校周边环境的不理想,各种“室”“厅”“店”“吧”等包围着学校这方净土,再加上学校旁边有学生管理较薄弱的技校,使得午间和放学时,在学校周围各种“室”“厅”“店”“吧”等营业性场所经常可以看到P学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王炎斌 《天津教育》2002,(10):12-14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如果说,过去我们所倡导的学校人本化管理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是由学校管理的内在规律决定的,那么,在“入世”后的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学校人本化管理,则具有全新的意义。我国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说,“入世”对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每一个方面以及每一个国民都将产生影响。同样,“入世”对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也是实实在在的和多层面、多方位的。在教育面对新的挑战的今天,学校实现人本化管理更显示出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入世”对教育的影响1.商品贸易的自由性促进了教育的变革。商品贸易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