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通过说明虚构和想象作为自传艺术表达的必要手段,解读华裔女作家汤亭亭自传《女勇士》中的幻想及其功能。《女勇士》革新了传统自传书写的思维模式、写作技巧,融合了历史和虚构、现实与梦幻,表现出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作者在美国亲身经历与想象中华人生活终将从最初的不协调到新文化身份上的和谐音符。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女勇士》当年作为“自传”出版并广受好评,多年来主要被当作少数族裔的传记文学和女性主义加以研究。由于汤亭亭深受兴起于二十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女勇士》带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通过采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汤亭亭将华裔女孩的成长历程和美国华裔的生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出来,使文本更具有冲击力,也以此向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族裔女性文学带有偏见的定位发出了挑战。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对该书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认为汤亭亭采取的戏仿、拼贴、虚构与事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使该书呈现出两个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即互文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3.
汤亭亭的《女勇士》已被奉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但由于论者观点角度的不同,该书属于自传还是小说一直没有明确的论断。该书以自传出版,却与传统自传的写作方式相违背,有论者认为是对传记艺术的创新,也有论者将其跟华裔的身份政治联系起来,认为汤亭亭同意将小说作为自传出版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屈服。通过对上述两种观点加以分析探讨,指出无论属于自传或小说,该书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传递了华裔的声音,并为少数族裔如何在白人话语占主导权的社会里构建自己的话语树立了新的写作模式。  相似文献   

4.
唐书哲 《新高考》2016,(4):22-27
作家简介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1940年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斯托克顿(Stockton)一个华人移民家庭,父母为来自广东及其附近地区的华人,父亲赴美前是私塾教师,母亲曾在广东一医学院学习妇产科。1962年,汤亭亭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语系,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和演员厄尔·金斯顿(Earll Kingston)结婚,以教书为业,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76年,汤亭亭的自传小说《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r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出版,震撼了美国文坛,获得该年度"美国国家图书评论界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并被选入各大文学选,成为美国许多中学和大学英文系的必读书目。这部作品的篇首语"你不能把我要讲给你的话告诉任何人"("You must not tell anyone what I am about to tell you")已成了美国大学生的口头禅。汤亭亭现为专职作家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教授。  相似文献   

5.
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具有天然的时间性,而作为在文化夹缝中生存的华裔作家对小说时间的结构更是有着特殊的感悟与表达。借助柏格森的"心理时间"理论,探讨汤亭亭《女勇士》的叙事时间结构艺术,可以发现,汤亭亭复杂而纷乱的时间意识折射出的是其身处两种文化空间,对自我身份构建及归宿的体认和沉思。汤亭亭对小说独特的时间安排彰显出了虚构的力量,为美国华裔女性树立了新的形象,开拓了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比较了汤亭亭的《女勇士》与王安忆的《纪实和虚构》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探讨了主流社会的边缘化、母亲、爱情婚姻和写作四个因素在她们寻求自我认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女勇士》批评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汤亭亭的《女勇士》自发表以后引起诸多争议。它的归属问题 ,它是否如实的反映了中国文化 ?它是否具有代表性 ?要回答这些问题就有必要重新探讨一下自传的定义 ;对于华裔美国作家来说中国文化的含义以及他们在两种文化的背景下的独特的心理 ;少数民族作家是否要充当主流文化的代言人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汤亭亭在《女勇士》中通过极富想像力的虚构与简洁的“说故事”的叙事模式,向读者展示了生活在她周围的三位反封建、反父权的“女勇士”形象:违背封建礼教、以死抗争的无名姑姑;勇于与男权社会相抗衡的“双性同体”花木兰以及敢于向封建传统叫板的英兰,作品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女勇士》是著名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代表作。在小说中反映女性本身的解放与呼声,使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传统自传中以男性为中心的话语叙述,并挪用了中国的神话传说、传奇和历史故事,塑造出一个具有反叛精神、不再沉默、大无畏的女勇士形象。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女勇士》是美国当代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成名作,是她作为自传出版的作品。作者使用幼年和成人两种叙事声音表达了幼稚和成熟的两种想法,这两种声音或眼光的交织使该文本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幼年与成人这两种叙事声音或眼光,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相对应。本文从结构主义叙事学中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的两种视角,即经验自我与叙述自我的视角来分析汤亭亭的《女勇士》。  相似文献   

11.
中国早期女作家自传集中出现于国内第一次现代传记热期间,其自我书写以自觉的话语实践塑造了自身的作家形象及其成长历程。女作家自传意识的形成,时代风气、阅读期待、性别意识及文类意识的自觉都是其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2.
"双性同体"——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兰多》是伍尔夫创作的一部最具夸张并带有浓郁自传色彩的小说,它集传记、史记、小说为一体,打破了小说与非小说的界限,以性别突变、时空穿越等特征,有意识地突出了从16世纪的男性到20世纪女性奥兰多的成功,揭示了伍尔夫的女性创作意识,进一步说明20世纪确实是女性小说高度发展的时期。伍尔夫通过奥兰多神奇地穿越了近4个世纪、数代王朝这一事实,微妙地批评了男性强权社会的无情以及女性应享有的平等权利与同等智慧。按照伍尔夫的观点,女性要成为自己,首先决不能完全臣服于男性的压迫。她所主张的女性“成为自己”,实质上是要建立一种自主又开放的女性自我;这样一种自我既独立,又与男性、与整个世界有着生生不息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主人公由男到女的变性,集男女于一身,直到婚后她又可以写作,都清楚地说明伍尔夫是遵循她自己提出的“双性同体”这一写作理论的。伍尔夫运用“双性同体”这种隐喻的写作手法,借助奥兰多奇异的变性,以达到她对男权社会的斥责。  相似文献   

13.
古代自传是传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古人生命情怀的真实写照。与史传相比,古代自传在创作手法上具有淡化史实载述,注重抒情达志的特征,其传主也因此大多人生历史消淡而人格形态生动。古代自传作浓烈的个性张扬的欲望是促成这一学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胡适乃是中国新旧传记转型的关键人物,其所写的大量传记中尤以<四十自述>影响最大.在中西传记比较的视野中细读这篇自传,其篇幅的增长、语言和人称的转换、徘徊于文学与历史之间的文体选择等自传形式方面的变化颇为瞩目,这其中正包含着胡适对于现代传记的探索与追求,留下了中国自传现代转型的最初印痕.  相似文献   

15.
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史上一部成功的传记作品.从真实性的角度来探究该自传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及其所包含的真实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印度移民作家奈保尔的生存境遇和文化归属的两重性背景,决定了他在表现殖民地人的边缘生活状态、表达自己作为移民独特的心灵感受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行着文学体裁形式的革新与实践,最终形成了他独特的文体风格"四不象"文体.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体,经常混杂着小说、纪实文学、传记、游记、散文、随笔、历史记录、杂论、政论等文体因素,很难说清楚哪种文体因素占主导,奈保尔自己有时也难以对自己的创作体裁详细区分,而把它们划分为小说与非小说两类.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刍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可分为长篇自传、微型自传、一般他传、合传、评传五种类型,它们各具特色。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的勃兴,是个性主义等思潮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表现。初步的理论准备和一定的现实动机亦是其相对繁荣的原因。三十年代中国现代传记从实践到理论较之以前都有明显的进步,处于现代传记史的上升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写作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意识与时代规范之间的冲突;历史属性与文学期待之间的摇摆。三十年中国现代传记是现代传记走向高峰的津梁,对它展开独立深入的研究可以理顺现代传记的发展脉络,廓清其整体面貌,对全面认识现代文学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自传是自述的传记,是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的传记式文学体裁。自传一般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思想演变过程。西方自画像艺术史上,有些艺术家年轻时就开始描绘自己的形象,而且一直持续到老年。依据自传的定义,从青年到老年的所有自画像可以说是艺术家用视觉图像描绘的一部个人自传。因此,这种忠实记录艺术家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思想演变过程的自画像类型称,即"自传式自画像"。从自传的形式来看,自传式自画像主要有日记体、编年体和内省式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长篇小说《女勇士》反映了几个华人女性向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所提出的挑战,表现了她们被压抑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女勇士”的形象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的形象在许多方面还是体现了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既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