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身体不仅仅是身体本身,还是身体话语的媒介和权力使用的肉体.在西尔维亚·普拉斯的自传体小说《钟形罩》中,诸多女性的身体参与到了作品的叙事中,其中,驯服的身体、趋同的身体及反抗的身体的具体叙事,体现了福柯权力与规训理论中权力对女性身体的规训及权力内部的反抗,反映了男权文化下女性的他者地位及她们的不满和诉求.  相似文献   

2.
旧中国的规训社会像一个大监狱,女性就像是其中的被囚禁者,她们不得不接受社会无处不在的“凝视”,进而把种种规训“内化”,自觉地把自己塑造成驯服的身体。“姑姑”违反了社会规训,受到社会监督者的严厉惩罚,并被亲人故意遗忘,成为“无名女子”。  相似文献   

3.
“钟形罩”里的西尔维娅·普拉斯和她笔下的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形罩》是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自传性作品,也是其绝笔之作。叙述了一位有写作天赋的青年女性的成长过程。从作者普拉斯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自我意识及女性意识在身体和社会方面的表现解读这部女性小说,了解女性在二战后的美国社会所处的社会地位,自醒和成长、成熟、重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小说《钟形罩》是美国女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唯一的一部小说。这部带有强烈自传体色彩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天分的年轻女孩在拒绝尊重女性抱负的社会中走向精神崩溃的故事。对叛逆女性灵魂深处痛楚与迷惘的勇敢而真诚的剖白使《钟形罩》受到了世界各地女性读者的推崇与喜爱,而普拉斯也以她独特的文风和对女性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为世人所称颂。  相似文献   

5.
在《钟形罩》里,西尔维娅·普拉斯背离了对女性身体的传统书写,她把身体从传统文化的神话q-剥离出来,探讨了身体书写所揭示的女性内在心理意识和颠覆传统身体书写的美学意义,从而从身体层面解构压制女性的男权话语。  相似文献   

6.
“缠足”与“反缠足”是中国近代以来比较纠葛的一个话题。前资本化时代,男性以自己的价值观规训女性双足,使之成为男性身体的发泄对象,成为男性控制女性身体的工具,成为男性的性玩物。资本化时代,国民社会意识发生变化,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社会理念,以西方的价值观、人权思想来改造中国社会,改造中国国民身体,规训国民道德及其意识,终将缠足陋习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相似文献   

7.
监狱是《半身》中的重要意象。梅尔监狱利用全景敞视结构监视女囚,对她们进行规训与惩罚。而维多利亚社会就是一个隐形监狱,玛格丽特因违背社会价值标准也受到监视。监视是"监狱"实施规训权力的主要形式,因此,身陷"监狱"的女性通过阻碍监视反抗规训权力,其中社会底层的女同性恋者的"反凝视"更是挑战了维多利亚社会的父权、阶级等级制度和异性恋霸权,使得小说具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主义色彩,体现其现代性。  相似文献   

8.
重构黑人女性的自我--解读《紫色》文本的"互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紫色》中文本的“互文性”现象研究,探索黑人女性在各个时期所受到的来自父权制社会的性压抑和身体摧残,从而唤醒女性沉寂的性灵,使她们从失语的“物体”变成宣叙的“主体”,进而解放她们的身体,让她们获得应有的名分,最终实现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消费社会的时代。在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从福柯的规训视角来分析消费社会中女性的身体消费活动,探究女性身体消费新特点出现的原因,能够揭示当代女性身体消费活动背后所蕴含的权力关系,了解男性在这种权力关系下支配女性所采取的权力技术与规训手段,探索女性在当前消费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  相似文献   

10.
于露 《海外英语》2011,(1):234-235,239
《钟形罩》是普拉斯的一部自传体小说。该文通过分析《钟形罩》中埃斯特疯癫的形成和反抗的表现,旨在强调她的无奈和抗争。埃斯特的疯癫一方面反应了女性对独立空间的渴求,另一方面折射出社会对妇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1.
《钟形罩》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西尔维娅·普拉斯在这部小说中寄托了自己成长中的迷惘情绪。本文将《钟形罩》及普拉斯本人置于20世纪中期女权主义盛行的年代,透过女性道路选择,诠释西尔维娅·普拉斯激进的女权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钟形罩》和《无字》分别探讨东西方不同生活年代的女性尤其是女性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心理状态及出路问题,意义深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分析,尤其是两者在迷失和抗争两个方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在男性话语权下东西方女性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迷失及通过极端的疯癫进行抗争的原因。她们的努力表明东西方女性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开始反抗男权文化并且积极重构女性主体。  相似文献   

13.
从空间批评的理论视角来看,空间不仅是再现的场所,也是生产的场所。蒂莉·奥尔森的短篇小说《我站在这儿熨烫》中,女主人公(母亲)和她女儿艾米莉所属的社会空间为其建构了身份,但她们在其被设定的规训空间里并没有成为被动的牺牲品,相反,她们以沉默为武器,对赋予她们身份属性的规训空间进行反抗,充分体现了美国中下阶层女性勇于追求生命主体性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彭小慧 《考试周刊》2010,(45):234-235,165
在美国早期社会中,白人女性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虽然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参加了美国的独立运动,但却无缘国家的政治进程。妇女是一个既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又被政治生活束缚的社会群体。美国革命虽然没能给予女性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利,但却使妇女亲身体验到了自由原则对于美国的意义,同时也从女性消费方面开创了体现女性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的新形式。女性通过抵制洋货,自己作坊生产和扶持国货的举动,间接地为维护美国自由原则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桂婷 《海外英语》2011,(10):259-261,267
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疾病叙事非常多,但多数评论关注女病人,极少对作品中的医生形象和医患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该文以《黄色的墙纸》《觉醒》和《钟形罩》三部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为例,说明在女性疾病叙事中,女病人对医生的角色期待是作为女性与男权文化的沟通者,沟通的成败取决于医患关系的模式。而医生思维模式和性别的差异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医患关系模式——以《黄色的墙纸》为代表的家长—婴儿式,以《觉醒》为代表的家长—青少年式和以《钟形罩》为代表的成人—成人式,这三种模式共同反映了女性在男权文化下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平等沟通模式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消费主义思想发展越来越鼎盛,我们的身体也日益成为消费的载体,特别是女性的身体.传统的女性规训形式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社会在消解以往依附在女性身体上的束缚,给女性身体带来一定自由交往和展示的同时,也带来了对女性身体的压制和暴力.我们通过研究转变后的女性身体规训的方式的内容和特点以及他们对现在女性的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来反映当代女性的处境.  相似文献   

17.
毕飞宇的小说《玉米》《玉秀》《玉秧》(即《玉米》三部曲)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生存困境,表达了女性的欲望主题。论文从身体书写的角度分析毕飞宇《玉米》三部曲,揭示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受到的压抑和束缚。在父权文化中,女性身体一直处于“被凝视”的状态,女性在男性的凝视下,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并屈从于父权社会。在《玉米》三部曲中,女性身体的觉醒带来的是对父权社会的反抗,女性企图出卖身体来获得权力,以“反凝视”的方式来揭露男性的虚伪和卑劣,然而结局最终走向失败。毕飞宇的女性身体书写肯定了女性情欲的合理性,表达了对父权制社会的反抗,揭示了女性在自我解放的道路上探索的艰难。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后,“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美国“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抵制“化霸权”,坚持多元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刚刚说的是一些现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看法和观点,而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被人们看作是“奇形怪状”的女性群体比如宅女、腐女,干物女……是坚定不移“我选择,我喜欢”的典型代表。她们都有着自己的一套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对于世俗的目光说好听点是漠不关心,其实是“不屑一顾”。她们默默地生活在主流社会之外:她们对流行和时尚漠不关心,却总会成为时尚的带头人!就让我们和这些人群来个近距离接触吧!  相似文献   

20.
吴晓东 《考试周刊》2009,(49):28-29
福克纳所塑造的美国南方社会中的一系列女性人物形象,具有生动性和可感性,反映了美国南方社会的生活内容。作品中的南方女性大多以自我毁灭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她们的毁灭不仅是因为她们寻找外部世界和自我世界的希望破灭,更重要的是她们自我生存意识的必然选择。但无论采取哪一种形式生存.她们都是为了寻求南方社会对女性作为人在社会中拥有与男人同样的基本生存权和正常的生理需求,期望在男人参与的南方社会生活各个层面中发挥自己天赋中的自然本性。本文通过对福克纳主要作品中南方女性形象分析.挖掘沉积在南方妇女身上的重负和偏见,剖析了其悲剧命运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