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等待戈多》从人物刻画、语言叙述、背景描写等几个方面都体现了贝克特戏剧中的支离破碎。贝克特眼中的世界是破碎的、分裂的 ,人物都是不完整的 ,语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完全成了文字的胡乱排列组合 ,人们生活的场景也与外界完全隔离 ,人们完全处于封闭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出现在法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荒诞派戏剧家借助语言以及各种舞台手段来表现对人生荒诞性的强烈反感和深刻讽刺,揭示世界的不合理性。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来探讨荒诞派戏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荒诞手法表现了世界的荒诞性,人们用荒诞的行为来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提出希望,而希望只能在荒诞的等待行为中进行。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这个荒诞的世界最终还是存在了一线的希望,因为人们是抱着希望才去等待的。  相似文献   

4.
萨缪尔·贝克特作为荒诞派戏剧大师,一生创作出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等待戈多》和《终局》是他的两部代表作,前者为他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但后者却少有学者关注。在《终局》中,人物的模棱两可,主题的模糊不清和语言的捉摸不定,使该剧充满了"不确定性"。人物、主题和语言使文本隐含着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英国现代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的《时间之间》(2016)改编自莎士比亚戏剧《冬天的故事》,一经出版便广受好评。小说将故事背景置身于现代社会,用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写作手法,展现了主人公列奥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本文用创伤理论解读心理创伤的时间疗法,分析在寻找自我和救赎自我的过程中"爱"和"宽恕"的重要性。小说体现了时间、"爱"和"宽恕"的创伤治愈疗法的重要性,并重新审视人、社会、家庭及婚姻等诸多问题,探讨时间与创伤及创伤治愈的多重关系,思索创伤救赎中"爱"和"宽恕"的伦理内涵。小说《时间之间》就如何处理人际间伦理关系提出了新的建议,更为现代人通过创伤理论治疗和缓解创伤指明了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6.
奥古斯特·威尔逊的戏剧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美学的和谐思想。他的十部剧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我和谐、人与家族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的有机整体。依靠戏剧艺术形式,威尔逊超越性地实现了"社会应该是和谐的"理想境界。威尔逊戏剧对恢复人性的完整以及建成和谐的世界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批先驱者严厉地批评旧剧思想的僵化和腐朽 ,洪深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初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文化是相通的 ,中国现代戏剧在逐渐确立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历史地位的过程中 ,广泛吸取了欧美戏剧的精华 ,对比分析奥尼尔的《琼斯皇》与中国戏剧家洪深的《赵阎王》 ,充分可见奥尼尔对洪深乃至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作家哈金作品《等待》揭示出生命的"延异"特质。采用法国哲学家德里达的"延异"符号,我们可以发现《等待》中主人公的"暧昧性"、"无归属感"和"非中心"化。  相似文献   

9.
《等待野蛮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南非当代著名作家库切的早期作品之一。本文拟从空间视角对《等待野蛮人》进行解读,分析个体空间和社会空间中文明与野蛮的冲突和实质,以期更好地把握库切建构的文明社会和野蛮社会的空间隐喻。  相似文献   

10.
美国现代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尤金·奥尼尔在《送冰的人来了》中运用了跨文本创作方式——小说的写作方式。小说体戏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写作方式,与传统的戏剧相比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它吸取了小说的优点,弥补了传统戏剧的不足;跨越了时空的局限,展现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塑造了众多特点鲜明的人物,并用独特的手法描绘出社会的真实面貌,弱化了单一的矛盾,通过描写人物内心的斗争揭示主题和人物的内心灵魂。小说体戏剧扩大了文本的容量,充实了内容,加深了寓意,比传统戏剧更加吸引观众。同时,它作为一种跨文本创作的成果,拓宽了戏剧作家和表演家的视野,成为了世界戏剧之林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