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挑夫     
长长的山道,厚实的肩膀,肆意的阳光直射在挑夫黑黝黝的皮肤上;一挑扁担,两头货物,随着艰辛的步履跳跃着。扁担的“咯吱”声融在那布满肩背和手臂的豆大的汗珠里,一路滴落在狭窄的石级上……电视上见到的这幅“挑夫荷  相似文献   

2.
肩膀     
[真题回放]以“肩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泰山上的挑夫》,那时我就想,那些人挑着几十公斤的东西从山脚爬到山顶,而且走“之”字形路线,他们的肩膀该多么魁梧,多么壮实呀!那次泰山之行,我看到泰山上已经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中天门。从中天门再往上就有现代化的缆车,我想现在应该不会见到什么挑夫了。可就在攀登时,却看见几个人挑着扁担,两头各有五六个七八斤的大西瓜。这应该就是泰山上的挑夫了。我仔细地看他们的肩膀,他们的肩膀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魁梧壮实,相反,他们的肩膀黑黝黝的,看起…  相似文献   

3.
肩膀     
小学时曾学过一篇课文《泰山上的挑夫》,那时我就想,那些人挑着几十公斤的东西从山脚爬到山顶,而且走“之”字形路线,他们的肩膀该多么魁梧,多么壮实呀!那次泰山之行,我看到泰山上已经有公交车,可以直达中天门。从中天门再往上就有现代化的缆车,我想现在应该不会见到什么挑夫了。可就在攀登时,却看见几个人挑着扁担,两头各有五六个七八斤的大西瓜。这应该就是泰山上的挑夫了。我仔细地看他们的肩膀,他们的肩膀并没有我想象的那般魁梧壮实,相反,他们的肩膀黑黝黝的,看起来有些瘦弱,两肩似乎是由于长期挑东西,有些不对称。他们每走一步就气喘…  相似文献   

4.
《好同学》2005,(7)
从前,有个行人扁担上挂着的茶壶突然坠地而碎,他头也不回地朝前走。别人见了忙喊:“喂,茶壶碎了。”他答道:“知道了,既然碎了,回头看又有何用?”这是哲人讲的故事,生活中,多数人是难以修炼到如此豁达的地步  相似文献   

5.
歇后语比赛     
吃过晚饭,全家人正闲着无聊,突然我灵机一动,对爸爸妈妈说:“我们进行一场歇后语比赛吧!”“好啊!”爸爸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于是我制定了比赛规则:一共比赛4道题,谁答对的多谁获胜。爸爸当裁判,我和妈妈自然成了比赛对手。爸爸清了清嗓子,出了第一道题“老鼠过街———”。我心想:这么简单,能难得了我吗?我立刻在纸上写下了“人人喊打”。“时间到。”爸爸一边说,一边拿起我们的答案看了看,说,“都答对了。”然后在纸上写下了我和妈妈的名字,并在名字后面各打上了一个五角星。“横着扁担走路———”爸爸又出了第二道题。横着扁担走路,我怎…  相似文献   

6.
扁担情     
"大山,我的那根扁担呢?""爸爸,您又想扁担了,在这儿呢。"大山从卧室里把扁担拿出来,递到爸爸面前。这是一根磨得光溜溜的楠木扁担。大山在扁担上涂满黄色  相似文献   

7.
酿酒     
一个星期天的上午,爸爸请来一位酿酒大师———河东的孙大爷,为我家酿米酒。孙大爷今年70岁整,头发花白,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皱纹。孙大爷一到,我家就忙开了。奶奶从粮屯里拿出两大袋米,爸爸把蒸锅里放满水,爷爷负责烧锅,我则在一边看热闹。孙大爷先把米倒入装满水的澡盆里,把米淘干净,然后装入竹筐,竹筐装得满满的,爸爸拿来扁担,套在绳扣上,“一、二、三!抬起来!”孙大爷和爸爸同时吆喝起来,脸上堆满微笑,扁担压弯了,米倒进了蒸笼里,盖上锅盖。“伙计,把火烧旺点!”孙大爷冲着灶膛前的爷爷喊道。“放心吧,旺着呢!…  相似文献   

8.
挑夫     
菲路 《语文新圃》2009,(1):41-42
“叽嘎,叽嘎挑盐巴,挑了城里挑乡下,叽嘎叽嘎挑盐巴,一头女人一头娃……”,耳畔又回响起儿时挑夫们欢快的劳动号子,那遥远的挑夫的背影走进我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9.
红杠杠     
自从我戴上了少先队干部的“红杠杠”袖标以后,看见自己的“红杠杠”比别人多,觉得又光荣又神气,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戴上它。大家见了也总要夸奖几句,我心里很得意。后来,老师在班上讲了“红杠杠”意味着什么。我这才知道,多一条“红杠杠”就是多一根为人民服务的扁担。我的“红杠杠”比别人的多,那我肩上的担子也就比别人重,应该为班级、  相似文献   

10.
历险     
一位探险家带着一个挑夫深入蛮荒地带探险。一天,探险家在切椰子时不小心将自己的一根手指头也切了下来。一旁的挑夫立刻大叫:“太好了,上帝的恩典降临到你了。”探险家听了十分恼火,一气之下,将这名挑夫丢到一个深坑里,独自前行。第二天,一群猎头族人捉住了探险家,正打算割下他的头作为祭品,突然间有人注意到他少了一根手指头。猎头族人认为这是个不完美的祭品,于是就放了他。探险家赶忙回到坑边,救起挑夫并向他道歉。“没必要道歉,你把我丢在这里也是上帝的一个恩典。”挑夫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探险家一脸不解地问。“因…  相似文献   

11.
一、利用图画和儿歌来激发兴趣儿歌和图画是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在《金扁担》一课中,我用儿歌猜谜的形式引出歌曲的内容:“一根扁担长又长,挑着城市和山乡。四化建设大发展,靠它出力作桥梁。”让学生猜一猜我指的是什么,学生答“公路”,这正好扣住了主题。因公路担负着连接城乡、繁荣城乡建设的桥梁作用,所以苗族人民把“公路”称之为“金扁担”。在《如今家乡山连山》一课中,我画了一幅丰收后粮食堆满仓的图画。让学生看堆满仓的粮食像什么?学生答:“像一座座小山。”使学生一下就进入丰收后的喜悦之中。二、用优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到歌…  相似文献   

12.
奕棋的快乐     
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和同学张光肇在一起下棋,切磋棋艺,那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可不,这次我俩又摆开阵势,开始了交战。俗话说:“当头炮,马来跳。”我走了当头炮后,张光肇却一改以往的棋路上了“象”。“难道他有什么新招?”我心想:“管他呢,先把他的‘兵’打掉再说。”于是,我先用“炮”打掉了他一个小“兵”。张光肇脱口而出:“不好。”我一看就喜上眉梢:“哈,我赢定了。”然而张光肇上了“士”后,忙派“兵”渡河。我呢,正得意着,连“兵”正眼也没看,继续走自己的棋。“吃!”张光肇大喊一声,犹如晴天霹雳。我一看,差一点晕了过去,原来他的那…  相似文献   

13.
大家好!我是一口古井。我的家在一个美丽而又贫困的小村庄。我在村东头的一个小山坡上扎根,平时,村里取水的人们络绎不绝,频频光顾我的“门槛”,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一支十分悦耳的小曲一直这样奏响并延续着。从我“出生”的那天算起,我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差不多有200多年了,你们呢,叫  相似文献   

14.
母亲     
“整整四十年了,四十年的光景,不容易,不容易……” 母亲苍老的脸上,黯然泪下,喉间哽咽,有表达不尽的苦楚。 我坐在母亲身旁,也十分感伤,客厅里只有我和母亲,电视随便开着,电视里的声音驱赶满屋的悲寂。 四十年前,我刚满七岁,母亲带着我和弟弟离乡背井,投奔亲戚,走在贫瘠而荒凉的大地上,那是一九五三年,母亲四十四岁。 这路怎么走?母亲花两元钱,请一个挑夫,一头挑着弟弟,一头挑着破旧家什,母亲牵着我跟在挑夫后头走。从邵东到新北,一百多  相似文献   

15.
零用钱     
我十二岁那年,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妈妈蹒跚地踱进屋门。满脸疲惫恍惚的神情。妈妈夜班归来,我忙迎上去,刚要开口,妈妈却先叫道:“阿琳!”她那有气无力的喊声令我心中一酸。“妈妈,您不是病了吗?为什么还要上班!”我有些埋怨地问道。妈妈却温和地说:“厂里忙,妈哪能安心休息呢?”当我抬起头,看到她那一张苍白的脸与日益加深的皱纹时,我的心又一酸,眼睛润热了,可是妈妈却给我一笑,便拿出钱包,掏出十元钱,塞到我手中。“拿去,这是你这个月的零用钱。”接着又重复起那语重心长的话:“只要你认真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妈妈就甘心了。”在父母离异后  相似文献   

16.
熊峰听红 蜻蜓说,坏人 还没有捉到小老 虎,心中非常 高 兴。 他又在山 上转了一 会儿。 一阵风从林间 吹来,他隐隐 闻 到烟的气味。他忙向 冒烟的地 方靠近,发现了那 几个坏人 正在升火做饭,并且大吵大嚷。 熊 峰 悄 悄 来 到 离 他 们 很 近 的 地 方 , 藏 到 一 棵 红 松 后面,听这几个人在说什么。 一个人说:“这虎崽 子,真 是小滑头。忙 活了好几 天,也 没见到它一根毛! ” 另一个说:“等我见 到它,非开枪打死它不可 !弄张小虎 皮,也不白让它折腾一回!” 熊 峰 忙 从 树 干 后 探 出 头来 ,透 过 浓 密 的 枝 叶…  相似文献   

17.
某一天,一位班主任教师走进我的办公室,气冲冲地对我说“校长,还要不要我们正常教学了,我们这件事还没做完,那件事又来了,作业也没时间批改。”一问才知,学校最近布置的工作太多,支部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师德进行评议写总结,教学方面又在举行优质课比赛,少先队也在开展活动,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这一时段,老师们都感觉太“忙”,但又说不出在忙什么。老师们这种“忙”是否正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忙”?经过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上个月开支这天,正赶上周末。我揣着320元崭新的票子一溜烟跑到市场,买了一条大鲤鱼,准备好好“犒劳”一下我妻子——看着她一天早出晚归、又忙家务又忙工作的样子,让人怪心疼的。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上帝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也为你开启了一扇窗。”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对门内的风景“望穿秋水”,对窗里的景致却“视而不见”。直到那天,我发现:我错了! 又到了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时间了。随着我的一声令下,学生们各自忙开了。一个格外忙碌的身影吸引了  相似文献   

20.
一枚戒指     
每个人都有一种不能贱卖的东西叫“我”,弄明白自己的真正价值,是做好一切的关键。(良册)一个小伙子非常苦恼:“老师,我觉得自己什么事也做不好,大家都说我没用,又蠢又笨。我该怎么办呢?”老师说:“孩子,我很遗憾,现在帮不了你,我得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停顿了一下,说:“如果你先帮我这个忙,我的问题解决了,之后我也许可以帮你。”“哦……如果能帮您的忙,我很荣幸,老师。”年轻人很不自信地回答说。老师把一枚戒指从手上摘下来,交给小伙子,说:“骑着马到集市去,帮我卖掉这枚戒指,我要还债,要卖一个好价钱,最低不能少于一个金币。”年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