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文论的百年研究与世纪前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文学批评史,古代小说理论研究,古代戏曲理论研究,古代诗话、词话、赋论、文论研究,古代文论名著研究,古代文论的多角度研究等六个方面历史性地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现状;从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太平,以及思想解放两大方面反思百年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历尽沧桑的原因。在反思古代文论百年研究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三点设想:“以文学批评还给文学批评,中国还给中国,一时代还给一时代”(朱自清语)。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文学批评史为主要内容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走过近百年历程,其中成果丰富,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些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而且,在目前中国文论建设与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学术背景下,加强对古代文论的研究更显得必要与紧迫。以此反观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历程,在研究方法上也面临一个突破与创新的思考。其中,由纵向研究向横向研究拓展,由批评的历史到历史的批评,无疑会有助于考察中国古代文论的体系特征,也会更好地彰显和发挥古代文论的现代意义。在这方面,傅庚生、贾文昭、刘若愚、陈良运、王运熙、黄霖等学者已有较有创获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郭绍虞秉承学科建设的自觉意识,烛照西学,能动而有效地对接中国文化传统,追求旧学的系统化.进化论、科学意识提供了其理论书写和史料整理的文化向度;以问题为纲,折射出郭绍虞宏观考察和整体统摄文论史料的学术识见,开创一个新的文学批评史书写模式;先驱者的示范行为则成为其超越时彦的物质凭借.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其古代文论书写塑造了早期批评史编撰的典范,绘制了旧学系统化的实践形态.郭绍虞整理旧学的实绩,既标领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范式,又打造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系统框架,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文论学术研究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近30年来,华中师范大学文艺学学科一直致力于建构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批评体系,探讨基础理论与批评实践、西方文论与本土理论、传统文论与现代文论相结合的新途径,在文学批评、文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古代文论等研究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本专栏选自华中师大文艺学学科老师提交给“‘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第四届代表会”的论文,这些论文或从文学批评的研究立场,或从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历程,或从古代文论如何实现现代转型等方面探寻当今理论批评的发展。在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近年文学批评脱离作者、读者和中国民族文化的现象提出批评。指出文学批评必须走出象牙塔,贴近人民大众,即借鉴西方文学理论,又要继承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优秀遗产,建立中国自己的文学批评理论系统。  相似文献   

6.
诗性审美是中国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特色,早期文学批评中就已经具有.作为最晚出现的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形式,小说评点对作品的“妙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这种特色.“妙赏”是一种独特的、在审美的同时也创造美的诗性审美,小说评点的缈赏”体现在其诗性审美与中国古代小说的诗性美相映相衬,展现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有魅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社会诗文书画是主流艺术,因而文论也必然与音乐理论、书画理论关系紧密。以往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往往只注重单线演进,而忽略了它与其他艺术种类相互滋养相互启迪的关系。文章对20世纪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与画论的研究作一简单梳理,期在能对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系统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份资料、一点线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论在过去、现在若干维度的非线性游弋中跨界之旅的结果。在“中国形态”这一标识性概念的统摄下,以唯物史观为文学批评指导思想,文学意识形态功能为文学批评的鲜明特征,具体实践为文学批评现实品格,人民大众为文学批评基本指向,建构和生成一系列具有强烈民族特色、未来指向和先锋意识的批评理论、批评标准、子概念与新方法。传统文脉资源及其当代创造性转化为“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提供绵延而独特的源头活水,在世界文论格局中,让“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用自身话语模式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展开对话交流,以拓展其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七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总字数逾三百万,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规模空前的古代文论巨著。其显著特点为视野开阔,宏观鸟瞰,较全面地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剖析,展示出中国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富多采和灿烂成就,  相似文献   

10.
文学批评有广义、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文学批评 ,涉及到各种文学现象 ,包括文学理论 ,文学思潮 ,文学运动 ,文学风格流派等等 ,而文学理论中 ,又包括有文学创作论 ,文体流变论 ,作家作品论等等。近几年来 ,文论家们大多用文学理论一词取代了广义的文学批评 ,涵盖了广义文学批评的所有内容。狭义的文学批评 ,只是作家作品论 ,也即指对作家、作品的研究、分析、评价。本书名为中国古代狭义文学批评论稿 ,其内容即是探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对中国古代作家作品进行的研究、分析、评价 ,即狭义文学批评。书中所言批评 ,意即若此。文学批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鲁迅和王国维代表着古典批评的终结和科学意义上的近代批评的开端。他们都批判继承了中国古典文论的精华,而又以开放的眼光吸收了西方文论的营养,在谋求中国文论的新的出路中,在古代文论向现代文论过渡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都发挥了渡桥的作用,把中国文学批评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而鲁迅在新的建树方面超过了王国维。鲁迅站在爱国主义和启蒙主义的立场上,运用进化论的思想武器和比较文学的方法,把西方文化、文学的“新声”引进近代中国的思想界、文学界,给中国文学批评史注进了一股新鲜的活力。他在这方面的业绩集中体现在留学日本期间所写的一系列科学、文学论文——特别是《摩罗诗力说》(载《河南》杂志1908年第二、三号)一文里。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论具有体系性已成为当下学术界多数人的共识,古代文论体系的基本思想在经学元典中已露端倪.因为以"十三经"为代表的经学元典包蕴着丰富的文论思想,主要涉及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功用价值论、作品论、文学发展论、文学批评论等内容,这些内容构成了古代文论体系的主体理论.经学元典中的文论观点作为古代文论的元初思想虽然在论述的具体性、细致性等方面还不够充分,但由于大多数观点是从哲学观念或对社会人生重大问题看法的角度提出,所涉及的问题具有较深的层次,体现着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因而对后世的文论建构具有支配性作用.经学元典中所提出的"言志"说、"吟咏情性"说、"感物生情"说、"教化"说、"美刺"说、"治世"说、"惩恶劝善"说、"文质彬彬"说、"通变"说等构成了古代文学本体论、创作论、功用价值论、作品论及文学发展论的核心观点.此外,经学元典所涉及的文学批评原则、方法及标准等对其后的文学批评都有重大影响.后世文论家通过对经学元典中文论思想的深化阐发和开拓发展,建构了古代文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因此,经学元典中的文论思想实际上构成了古代文论体系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3.
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7卷本《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总字数逾300万,是接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国重点科研项目,为国内第一部系统的、规模空前的古代文论巨著。其显著特点是,阐述了上下数千年中国文学批评发展的全过程,发掘出许多弥足珍贵的罕见史料,对重要批评家与论著,都运用系统论研究法,作了富于开拓性的剖析,探索古代文论的思维空间大为拓展。 这部巨著的卷1、2(先秦至六朝)早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卷5《明代文学批评史》新近也已出版,其末卷《近代文学批评史》(黄霖著)也即将面世。兹谨撮述其若干要点以显示其学术水  相似文献   

14.
七、中国文学※01.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02.中国社会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研究※03.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理论与实践04.中国古代文论的方法与范畴05.中国文论的传统性与当代性、世界性与民族性06.二十世纪中国文艺思想研究07.当代西方文艺思想及对我国...  相似文献   

15.
指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话语,是指出作品或文章写作中的缺点、毛病,并说明理由。本文从指瑕批评的涵义与渊源、类型与方法、意义与有效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归纳,旨在挖掘整理这种中国古代文论中原有、今天还能够继续使用批评方法,以期对当代的文学批评和文论建设有所贡献,使之更加自觉有效地运用于当代文学批评和文化实践当中去。  相似文献   

16.
“格”作为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在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视野中首次得到大量运用与较为深入地阐说,表现为:在诗评中开始广泛出现,在诗论中得到提升,在词评中也得以引入。这标示出“格”作为古代文论审美范畴的成型与展开。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论界出现了中国文论“失语”的言说,指出中国古代文论与现代文论发生了“断裂”,并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性转换的口号。其中主要通过总结中国文论发展的三个主要知识形态来解答中国古代文论是否“断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是一个逐步向传统内收的过程,尤其是《人间词话》立足中国传统并融合了西方文论精神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文论,这种建构现代文论的方向对当下“重建中国文论”的讨论是有重大启示意义的。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转型路径被人忽视的原因是由于现代性的迷误。  相似文献   

19.
《周易》蕴含丰富的文艺思想,既论及文学起源、文学本质,也涉及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标准和文学批评方法论。其中,侧重文学的教化功用,认识到人品与文品的统一,还提及象、言、意、辞等概念,成为中国古代文论中若干概念术语的滥觞,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文论教学中立足于传统文化视野,即是说在古代文论教学中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挖掘古代文艺理论典籍中的文化内涵,展示出传统文化特色和魅力。儒释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所以,古代文艺理论典籍中的文化内涵,具体而言就是指中国古代文论中所蕴含的儒、释、道文化精神,它们是支撑起中国古代文论精神气质的主干。以这种宽阔的文化视域来关照中国古代文论的整体教学思路,有利于解决目前存在于高校古代文论教学中的一些弊病。其一,有利于纠正教学过程中“论”与“史”分离的不良倾向。研究者一再强调要把古代文论和文学史、批评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