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名人故事     
《学子》2004,(10)
没有土壤的兰花没有土壤的兰花南宋灭亡后,苏州来了一位“怪人”;坐着,脸朝南方,躺下,脸也朝南方,年年月月都是如此。他是谁呢?原来是郑思肖(南宋诗人、画家,1241-1318)。尽管他曾向南宋朝廷提出抵抗蒙古军队侵略的策略没被采纳,但他仍然不忘宋室。郑思肖以花鸟画闻名全国,尤其擅长画兰花。隐居苏州后,他画的兰花也怪啦:花叶都稀少了,象遭了霜冻,而且都没有土根。一次,有位朋友拿起郑思肖画的兰花仔细端详一番,说:“兰花没有土根怎么活呢?您还是画上吧!”“难道你还不知道吗?”郑思肖扔了画笔,长叹一声,说:“土地已被番人夺去了,叫我的兰花…  相似文献   

2.
果成是清代继担当之后的另一位著名的云南画僧。他的绘画深受宋,清两代著名画家郑思肖,郑板桥等人影响,以擅画兰花图而著称。他绘画的兰花,竹,牡丹等花卉图,写意性较强,思想内涵丰厚,较好地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传统技法,是晚清云南画坛上的一位较有影响的重要画家之一,清宫廷曾收藏有他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周臣(?—1535),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活动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他擅画山水、人物、花鸟,画法主宗南宋李唐、马远等院体画风,并受文人画的影响,功力深厚。同时,他也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职业画家。为了适应人们的欣赏趣味,他一方面突破职业画家的局限,创作了大量以文人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快对姐姐说对不起!"凯萨琳正在催促她3岁的儿子向姐姐戴娜道歉,因为他打了她。本强硬地拒绝了,然后跺着脚冲出房间,于是,他妈妈把他带到一边,实行计时隔离。几分钟后,本出现了,手里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默默地递给姐姐,随后,拥抱并亲吻了她。看得出来,本心里很惭愧,但是他不愿意说出"对不起"这三个字。  相似文献   

5.
例说别号     
古人除了名和字,还有别号。号是自己取的,不受家族行辈制约,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但都寓有一定的含义,基本上反映一个人一生或一定时期的志趣、嗜好、性格、心绪和情操等。有的寓自己的情操、抱负于其中。如南宋画家郑思苜在宋亡后,自号“所南”“木穴国人”(木穴合为宋字  相似文献   

6.
例说别号     
古人除了名和字,还有别号。号是自己取的,不受家族行辈制约,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但都寓有一定的含义,基本上反映一个人一生或一定时期的志趣、嗜好、性格、心绪和情操等。有的寓自己的情操、抱负于其中。如南宋画家郑思苜在宋亡后,自号“所南”“木穴国人”(木穴合为宋字)。  相似文献   

7.
《孟蜀宫伎图(轴)》,为明朝画家唐寅所作.唐寅(1470年-1523年),是"吴门才子"之一,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苏州人.他初拜周臣为师,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后又拜沈周为师.汲取了元四家的水墨画法,博采众长,兼融了"院体"的工细与"文人画"的笔墨而自成风格.此画藏于故宫博物院,为绢本设色,尺寸为纵124.7厘米,横63.7厘米,是唐寅早期的作品.该画描绘人物用线谨细流畅,敷色妍丽,属南宋院体一路.  相似文献   

8.
HH 《阳光搜索》2005,(1):12-13
有一位独眼国王让画家给他画像。第一位画家为了讨好他,不但没有把他画成独眼,而且把两只限睛都画得炯炯有神。国王以为画家戏弄他,就把画家杀了。第二位画家如实画下了国王的独眼,他想,这回应该没事了。可国王看到自己丑陋的样子,恼羞成怒,也把他杀了。第三位画家构思奇特,把国王画成狩猎姿态,  相似文献   

9.
唐伯虎学画     
唐伯虎的名字叫唐寅(yín),伯虎是他的字。唐伯虎擅(shàn)长画山水、人物、花鸟,是我国明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唐伯虎从小就在绘画方面显示出了超人的才华。他9岁拜当时  相似文献   

10.
<正>一、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画家和牧童"的故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画"字"田"要摆中间;"家"的宝盖头大一点,才能为你挡风遮雨;"牧"字注意牛字旁最后一笔要变成提;"童"字横画很多,最长的为第二横,就像你们伸开的双臂。请齐读课题。师:文中的画家叫……(出示课件,学生拼读"戴嵩")这个"嵩"指的是山大而高。师:"戴"不仅表示姓,它还是表示动作的词呢!  相似文献   

11.
天真烂漫     
南宋灭亡后,有个姓郑的文人改名思肖,表示不忘赵宋王朝。元初,他作为南宋遗老,隐居在苏州城南报国寺中。他在报国寺四周种庄稼、花草,特别爱种梅、兰、竹、菊。他能诗善画,尤其擅长画兰花,上门向他求画的人很多。县官很想得到一幅兰花,  相似文献   

12.
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藏的画是真迹、是精品,都希望听到别人的称赞和夸奖。但是,我可以告诉你,当你挂上一幅画后,你身边真正能把它看懂的未必能有几人。有些人虽说是专业画家,画儿画得不错,但让他看别人的作品,他却很可能辨不出真伪。这就是我常说的"好不好"与"是不是"的区别。画家看画,往往看重的是这幅画儿画得"好不好",而鉴定家却是在判断这幅画"是不是"。因为许多仿品也可能画得很好,但再好也不  相似文献   

13.
论当前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与对策——从两则案例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来看一段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实录:(幼儿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教师展示毕加索的作品“和平”。)幼儿:真好玩!幼儿:哇!幼儿:他们在跳舞哎!我也想跳舞(站起来手舞足蹈)。教师:好!(拍手示意幼儿安静下来。)现在还是请小朋友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不要讲话,听老师讲,老师会把画家在这幅画中画了些什么告诉大家。(教师停顿片刻,等待幼儿安静下来。)教师:这幅画的名字叫“和平”,是一个叫毕加索的人画的。他是一个大画家,他一生画了很多画,我们大家也要像他那样画画,将来做一个大画家。现在,我们来看看画家在画中都画了些什么。苏珊·朗格认为,“审美情…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他把自己最满意的那幅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并在画旁边放了一支笔,让每一位观赏者在此画中把他们自己认为欠佳的地方画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哪一笔一画不被挑剔。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相似文献   

15.
哀驴     
正在南方的城市里看不见驴子。生活中出现"驴"字,不会是美妙的事情。开始对毛驴有好印象,是在看了画家黄胄的画之后,他把毛驴画得憨拙可爱,他笔下那些耳朵长长的牲口,仿佛是一种温顺的通灵性的动物。不过画中的景物和生活中的真实往往不是一回事。我曾  相似文献   

16.
关山月卖画     
正关山月不卖画画家以卖画为生,古已有之。早在南宋时,画家李唐写有一诗:"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如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这是一首发牢骚诗,李唐最得意的是山水画,但想不到世人却要买他的牡丹画,所以他牢骚连天,早知画山水不入时人眼,何必花大力气,不如买点胭脂画牡丹算了。可见,当时他在卖画,有人来买画,而且要挑选。到明清时,唐  相似文献   

17.
正倪瓒(1301—1374),原名,后改为瓒,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居士、云林子、云林散人、海岳居士等,元代画家、诗人、书法家,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他擅画山水、墨竹,山水师法董源、赵孟。其早年的画风清润,晚年幽秀旷逸、平淡天真,善于以侧锋干笔作皴,根据太湖特有的景物特点创立出折带皴法;书法从隶入,有晋人风度,亦擅诗文;著有《清阁集》15卷。  相似文献   

18.
<正>父亲有一位朋友,是知名画家,几乎每次去他家,总能遇上青年画家登门求教,他也总是耐心给人看画指点,常常一耽搁就是大半天。对于有潜力的青年画家,他还热心地向媒体推荐,更是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知道他的时间很宝贵,而提携(xié)后辈完全是尽义务,就忍不住问他:"伯父,您何必呢?您随便画一幅画就几千或上万元,多画点画多好,何必都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不知名的人身上?"他愣了愣,然后笑着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40年前,有一个青年拿了自己的画作到城里,想请一位自己敬仰的画家指点一下。那  相似文献   

19.
画家逃生     
从前有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睛和瘸了一条腿。一天,他召来三个画家,命令他们给他画像,并说,画得好有重赏,画得不好要杀头。第一个画家具有很高的绘画才能,把国王画得惟妙惟肖。可是,国王看见画像中的自己,瞎眼瘸腿,丑陋不堪,不由分说就把第一个画家杀了。  相似文献   

20.
正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幼海,一作幻海,又号六止居士、诸生。以诗文书画名世,尤善画兰,取法宋代画家郑思肖,笔势一波三折,笔力老辣苍健,清劲飘逸。《明画录》谓:"墨兰自赵松雪(赵孟)后失传,惟天球独得其妙。"周天球自幼随父迁徙至吴(今苏州),少游文征明门下。文征明对其极许可并曰:"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文征明去世(1559年)后,周天球便成了吴门书坛的实际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