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研究和宣传的不断深入,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关注。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儿童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行为问题呢?关于这个问题,在许多书刊中都有了论述,但我认为,他们都过多地强调了遗传、环境、教育等外因的作用,而忽视了儿童心理需要这一极其重要的内因对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由于不重视心理需要这一内因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产生方面的影响,因而在矫治儿童心理问题方面收效往往不理想,有时还起到相反的作用,越矫治,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就越严重。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行为产生的动力源泉,人的一切行为…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长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关系的好坏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在父母关系不好、分居或离异的家庭中,儿童心理卫生存在问题的达21%以上。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她)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父母在家中经常争吵,孩子在学校中容易表现出一种暴力倾向。在父母关系不好以及单亲家庭中,儿童受到的心理创伤严重,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压抑的情绪…  相似文献   

3.
所谓儿童心理问题,也称"儿童问题行为"或"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儿童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由于其生理技能失调、环境适应不良或心理冲突等导致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和不适当行为。据专家介绍,如果不及时干预儿童的心理问题,会引起儿童严重的心理和精神障碍,影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业成绩,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薄弱环节,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直困绕着学校的教育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探讨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推动学校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虐待儿童的行为不仅给儿童带来生理上的伤害,更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导致儿童行为的社会性失范。但是目前人们关注得更多的是虐待儿童的行为本身及其危害,对受虐儿童群体的心理需求及康复教育体系研究不够深入。通过分析受虐儿童的心理问题、行为特点、问题成因及心理需求,提出从法制、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四个方面构建受虐儿童心理康复教育体系的路径,以期为受虐儿童的心理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试论家庭环境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的急剧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家庭结构、养育方式也随之改变,独生子女在我国儿童中的比例逐年增加。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城市几乎为100%,农村也在70%以上。独特的家庭环境,客观上给独生子女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导致儿童的心理问题较以前明显增多。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6岁的儿童心理的调查表明:88%的儿童有不良行为,11%的儿童情绪抑郁、自卑,8.5%的儿童忧虑、紧张。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其生长…  相似文献   

6.
丁婉琦 《考试周刊》2014,(57):187-188
听力受损儿童的心理、智力和语言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如果其中一项发育滞后,将影响其他两项的发育,给孩子发育和生活带来威胁。而在影响孩子发育的多方面因素中,听觉障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大,可以说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及加重都是受到听力的影响,当听觉出现障碍后,随之而来的便是语言等方面的障碍。弱听儿童如果能在学龄前得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就能争取时间,使其潜能得到开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弱听儿童个案教育计划实施的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弱听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儿童青少年的课堂学习行为是其学习心理状态的外部表现,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心理问题,第一是课堂能否满足孩子情绪愉悦的需求,即学习的动机问题;第二是课堂能否实现孩子的成长需求,即学习能力问题;第三是课堂能否尊重孩子的不同发展需求,即学习的个性化问题;第四是课堂能否促进孩子提升自我调控能力的需求,即学习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农村许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华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9.
现代医学赋予儿童健康以新的含义,即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健全的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由于城市化、工业化、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家庭结构、生活方式、职能等发生变化,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日趋突出。山东省调查了6个城市897名4-5岁儿童,从中发现,14.29%的儿童有行为问题;1995年我们调查武汉市10所幼儿园1184名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13.09%。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农民选择进城务工来为自己的家庭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这就导致留守儿童数量增加,然而孩子缺乏父母的陪伴与教育,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作为儿童的思想引导者,教师应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以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围绕情感淡漠、性格孤僻、逆反心理、行为偏差四个不同的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父母控制研究的新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研究者们把父母控制划分为心理控制和行为控制两方面,心理控制是强加在儿童心理和情绪发展过程中的控制意图,行为控制是父母为儿童行为制定的规则、限制以及对其活动的觉察。有研究表明,心理控制与青少年的外显和内隐问题有关,行为控制与青少年的外显问题有关;青少年认为,父母对个人领域的控制是心理控制;父母过量使用心理控制会阻碍青少年自主的发展;父母的完美主义能够预测心理控制。进一步的研究将呈现实证研究增多、范围扩大和对父母人格特点研究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家教指南》2004,(7):33-33
性早熟的孩子频频出现,儿童的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一项调查显示,八成儿童自我感觉不幸福。著名儿童保健专家秦锐教授称,家长在儿童保健和喂养方面的三大误区导致了现在“问题儿童”越来越多。第一个误区就是家长对儿童保健的认识简单化,很多家长以为儿童保健就是打打预防针、量量身高体重等,根本没有意识到通过孩子身高体重的变化来发现一些发育问题,这就导致性早熟、身材矮小、肥胖的儿童不断出现。第二个误区是家长不重视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导致有心理问题的儿童也越来越多。第三个误区就是喂养不科学。现在的城市儿童面临的已经不是…  相似文献   

13.
李晓巍 《中国教师》2012,(13):78-80
<正>很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的兴趣与天分,让他们上重点、考名校,逼他们绘画、跳舞、弹琴……然而,这样的方式往往使得孩子压力过大,造成心理困扰,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会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而性格外向的孩子则可能形成逆反心理或反抗性格。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固然重要,但了解孩子难以捉摸的心理、解决孩子令人头疼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更是刻不容缓的大事。王秀园老师的《儿童心理魔法书》从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对35种常见的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探讨,全面透视了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针对每种问题,  相似文献   

14.
齐齐 《家教指南》2004,(11):45-47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面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孩子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调研究表明,在父母关系不好,分居和异的家庭中,儿童心理卫生存在问题达21%以上。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她)的背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父母在中经常争吵,孩子在学校中容易表现一种暴力倾向。在父母关系不好以及亲家庭中,儿童受到的心理创伤严,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压抑…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专家介绍(http://northtimes.39.net.cn),目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病率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为2%左右.据沈阳市的儿童问题专家介绍,仅沈阳市就有10多万儿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据文教育儿网公布的国内外有关调查显示,幼儿心理疾病发病的几率高达10%~15%;新华网济南5月2日电,山东省近期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每8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还有研究者对5-6岁的儿童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脾气坏占15.72%,性格古怪占4.84%,神经质占28.33%,行为问题占9.02%,社会交往不良占2.86%.情绪障碍占10.33%.低能占0.66%.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做父母的整日为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操心忙碌的时候,不知是否关注到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一些特殊或异常的现象?据哈尔滨市心理专家于德澧提供的资料,约有12%~16%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有2%。另据来自中国先锋网的报导,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精神卫生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心理卫生科学方面的知识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对有明显的心理卫生偏离,学习困难,或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宜及早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童年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童年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过程中,家庭教育对儿童自控能力的影响很大.独裁型、惩罚型或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剥夺儿童练习自我控制的机会和动力,而使之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教育和调节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对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咨询师在学校心理个体咨询辅导中发现,外显的是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意识发展不良引发的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内隐的是儿童母亲作为儿童成长的重要他人,给儿童心理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将儿童母亲情绪管理的改善作为切入点进行心理支持,将使儿童的心理问题及行为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近期一项抽样调查表明,每8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与行为问题。另一项针对初中学生进行的深入调查表明,在情绪和行为上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比例高达14.1%,5.1%的初中生存在敌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研究》2008,(7):24-26
游戏治疗是利用游戏的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一种治疗方法。因为游戏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由于孩子们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游戏因此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疏导内心困惑、悲愤、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式。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增加交往,学会运动,产生联想和幻想,他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在游戏中得到解决。为此,我们把媒体上有关四川震后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的游戏方式进行归纳,看看游戏是如何为孩子心理疏导提供帮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