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不仅对文学的外在形态,而且直接影响到创作主体的思想、气质和审美。湖湘文学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80年代的文学“湘军”之所以令人瞩目,主要得力于根深叶茂、源远流长的楚文化──湖湘文化的浸染。  相似文献   

2.
马楚政权统治的五十七年,是湖湘化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马殷称霸之初就有大批人学士避乱至楚,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人群体,马希范当政之时,又有所谓“天策府十八学士”等,他们虽不像西蜀及南唐的臣那样位尊权重,更无力改变马楚政权的基本走向,但他们对湖湘化中心的确立却别有建树,马楚时期人群体的生活与创作,反映着“九国”化和学发展的一般情形,它为我们研究该时期历史化的居变与转型提供了鲜活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隐逸化对学内容的影响,就题材言之,它扩充了学的表现范围;就主题论之,隐逸化也拓宽了学的表现对象。当然,此二,有时是不可截然分开的:隐逸化对其影响多层是同时进行的。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深受湖湘化影响。湖湘化是指湖湘学派知识分子在特定地域内(湖湘)沿承中国传统儒学并沐浴近代西学而生成的某种带有共性的化心态、思维和行为定式以及政治价值取向。湖湘化在追求“大本大源”、提倡“致知力行”,激情“指点江山”、重视“以民为本”等方面施重大影响于青年毛泽东。毛泽东也延伸、创新了湖湘化,是湖湘化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6.
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湖湘文化浸淫下的湖湘文学曾经磅礴大气、灿烂辉煌的同时也对湖湘文人产生了急功近利的负面影响。湖湘文学张扬下的湖湘文化强调知行合一,体现在创作中不追求文学的形而上思考,而偏重于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氛围。但是,湖湘文化中的固守传统、封闭排外、重农轻商、自负骄矜等美中不足之处对湖湘文学的束缚值得深深反思。湖湘文化与湖湘文学与时俱进、和谐发展是新世纪历史召唤与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7.
王先谦与湖湘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先谦是近代湖湘化的核心人物。一方面他的学术思想深受湖湘学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他也影响了湖湘后学,为湖湘化的后世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谭嗣同是杰出的资产阶级维新志士,他对王船山著作等湖湘典籍的修读及其与浏阳欧阳中鹄、刘人熙、涂启先等湖湘学者的交往,使其深受湘学的影响。因此,谭嗣同是湖湘文化、湘学的产物,是湘学的杰出代表,同时他又弘扬了湘学,促进了湘学的近代转型。他的一生体现了湖湘文化的传统和精神,他的精神是湘学精神的体现。我认为,谭嗣同精神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深切的爱国精神。甲午战争战败的消息传来,正在其父任所汉口的谭嗣同,极为悲痛,"当馈  相似文献   

9.
李群玉是晚唐时期的湘籍诗人,对湖湘人文传统有一种自觉的继承,因而,李群玉的诗受湖湘文化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湖湘文学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当地的民族音乐带有强烈的湖湘特色,对当地的高校音乐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立足湖湘当地的音乐教学环境,其受湖湘文学及民族音乐的影响显著,本文主要就湖湘文学、民族音乐、协同高校音乐教学发展进行分析,探讨了以湖湘文化为依托的当地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学具有审美属性,但在本质上是思想(指广义思想)的艺术。思想是化的结晶,因而,杰出的作家往往也是具有很高化修养的思想家,成功的学作品具有深厚的化内涵。当前学的化内涵淡薄,其原因有市场经济压力的影响,也有作家化修养的欠缺,这都将对学创作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湘湖化是一种区域化,爱国主义是其优秀传统之一,湖湘化的爱国主义传统与湖湘化的积淀,发展同步,并代代传承,它的内质外化成忧国忧民,献身报国,踔厉创新,三个表现形式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湖湘人民。  相似文献   

13.
休闲方式多种多样,都出自人的或生理或心理上的需要,其中有一种学休闲,本作认为它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内养化内涵,相应地,突出学休闲作用的休闲学也就具有了同样的哲学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船山是湖湘学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湖湘文化的发展源流,指出湖湘学派始于南宋,胡安国首开先声,其子胡宏独创新论,门人张衍其说,因而大成。到了明末清初,湖湘学复盛,其重要代表人物当首推王船山。王船山结合时代特点,全面继承和发展了湖湘学,对曾国藩、郭嵩焘、谭嗣同、唐才常、禹之谟,乃至蔡和森、毛泽东等都发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他剖学,自剖学与民族自剖学分别从内倾,外向与寓言角度构建了“五四”主流学的形态群落,他剖学关注国民性的改造,具有鲜明的启蒙主义色彩,对于国民生存状态的焦虑主要体现为“哀”与“责”的情感定位,中国封建化为其制度发展出一套非常严密的精神控制体系,并且不断得以强化,以致成为社会生活中一种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多少让他剖学的作家体味到某种无奈与苦涩,而“奴隶”与“奴才”的人物类别则是此类学的特有景观,体现出中国化潜在的精神;他视角的学算什么叙事特点,表征了作家的离与非离的游子状态。由于他剖学作家对于中国社会的总体认识的先在性,这类学作品在主题的表面等方面就带有一种预设性,或主题先行性,这虽是历史要求与作家命使然,但也常常为唯美的学批评家所诟病。  相似文献   

16.
本探讨了新时期化视野研究中中国现代学的有效性与局限性。有效性表现为:化视野对政治视野的超越,化视野与现代学研究对象的切近,化视野体现了知识分子的人关怀精神。局限性主要体现为:化视野是一种外在于学本体的非学视野,化视野是一种受传统社会历史批评影响的泛意识形态批评,化视野的失语倾向带来的学术价值判断的失效。  相似文献   

17.
湖南水系众多,三湘四水不但是湖南的生命之源,也是精神之源,不但养育了我们形体,也培育了湖湘文化独特之根性.通过选取湖湘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文学、理学、政治学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人物,来探讨湖湘文化与湖湘之水的关联.从中发现,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与水有无法割裂的联系.这对宏扬与传承湖湘文化拓展了新的视野,也为开创湖湘文化的未来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8.
“母语化”是寻根学最为看重的话语表述方式之一,也是对新时期学创作最具影响的艺术成就之一,母语化是对中国传统审美经验作充分的借鉴和吸收,以激活汉语言在学表达上的诗性和灵性。本试图通过西方批评家和诗人对汉语言诗性特征的理解,联系中国古代论家的阐说和寻根作家的创伤,重点分析“中国式意象”的构成,由由论述寻根学中的母语化倾向及其现代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陶澍全集》是"湖湘文库"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研究陶澍生平、政绩、作品以及对人才的培养和对湖湘文化的影响等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从文献价值学的角度看《陶澎全集》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神农作耒"的发掘及其在文化、经济中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耒是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传说为神农所作。神农作耒的传说与湖南的郴州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原因是郴州在华夏民族明进程中和中国农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神农作耒的发掘不仅对湖湘化、华夏明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促进了郴州地方经济和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