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莫让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缺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文化的传承主要在语文,中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有着非凡的意义,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发展、进步决不能离开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延续,最重要的是民族精神的延续,民族文化的延续。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或者放弃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仅仅因为生理上的存在而不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的人群,是不能称之为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实际上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取客观描述的方法考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与延续现象。通过剖析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的精英文化已经发生了断裂,但其社会心理——行为文化却仍在延续。进而,分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客观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4.
设计离不开文化,设计也离不开传统.任何艺术都离不开本土民族文化的精神铺垫.文中列举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根基,概述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升华,论述了民间传统艺术是现代设计艺术的延续,阐述了设计与文化传统及现代设计艺术的未来延续.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辅佐,民族的延续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持。从广义上来看,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其自己的传统文化,没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国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不存在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精神文化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经过数千年的大浪淘沙,已经融入炎黄子孙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由此可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对于民  相似文献   

6.
贫困文化在中国农村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主要表现在闭塞保守、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等方面。贫困文化的形成与延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它影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改变贫困人口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消解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由历史延续和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强烈的美感。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几年来.我进行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国家历史传统精神,延续着民族精神血脉。弘扬传统文化不仅要烽火相传,还要与时俱进。自媒体时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与文化强国,有效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要以文化弘扬发展现状为背景,依托文化的价值回归,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面临的困境,从打造文化品牌、占领社交阵地入手,助推文化传播与弘扬。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1.
试析贫困文化的表现、成因及其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文化在中国农村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主要表现在闭塞保守、消极无为、安于现状等方面。贫困文化的形成与延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它影响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改变贫困人口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以消解贫困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特别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本文以视域融合为视角,考察理论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域融合,进一步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延续力,提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践行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萨满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尤其是已皈依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仍遗存有古代萨满文化的风骨,可以看出传统文化的延续并不会随着宗教的改变而停止。相反,传统文化一直在各民族文化中遗存。  相似文献   

15.
蒙古军队的残酷掠夺,使中原地区传统的衣冠礼乐遭到极度的破坏。为了挽救中原传统文化出现的危机,许衡一方面搜集经史典籍,保护文化载体,一方面积极参与蒙元政权的政治活动,行汉法,设学校,从不同的社会层面,促使中原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延续不替。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一直就有"反传统"的声音。从这个角度看,当代青年"反传统"的呼声其实也是历史上那些"异端"思想的延续。有了这样的"异端",文化才显得有活力。  相似文献   

17.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的视角来看,传统风貌是少数民族城镇的特色所在和风貌塑造的重要方向,是打造城镇文化品牌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此,广西少数民族城镇传统风貌塑造,要从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入手,延续城镇空间形态,回归传统街巷空间,构建精神空间场所,保护建筑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大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是提高他们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是民族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丰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教育手段和构建传统文化校园五个个方面探讨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几千年以降的文化积淀,这些仅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在语文教学中与传统与“根”应该是最密切的一部分,因而也是文中传统文化所指涉的内容。文章由传统文化的衰退进行反思入手就语文教学中怎样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尤其就语文中的经典学习及对待经典的态度传授经典的方法作了深入细致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