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蓝丹梅 《广西教育》2014,(1):113-113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氛围,创造条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谈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基础和重点。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动手标注,动手画图,动脑联想的三步练习,帮助学生高效审题,提升数学审题能力。  相似文献   

3.
小学低段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导致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相对较弱,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那么则可以极大地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但是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如果过多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那么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制能力差且注意力不容易集中,非常容易造成课堂混乱,心思收不回来的现象。因此,在课堂上,如何合理地使学生动手操作,既不影响课堂秩序,又能提高上课效率,这是值得教师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培养我国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和质量,需要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动手操作,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抽象思维.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要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科目,也是为学生之后学习打下基础的关键科目.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分析了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应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及技能形成,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内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深化,现阶段我国的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与传统的小学数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并通过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数学能力。文中对于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给出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以供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启蒙,数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运用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还要懂得如何运用数学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只是机械死板地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用心去体会数学的独特之处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动手操作能够不断促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经常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应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发展及技能形成,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7,(27):83-84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成为小学教学的主要任务,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启发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对提高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学具操作为例,探究学具操作对培养动手操作与思维能力的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基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基本理念,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小学教育重点。因此,在数学课的上课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效果。通过这种方针,可以采用多种动手实践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从动手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性体验,提高数学课程中小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参与度,有效的课堂动手操作对发展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一定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以直接经验为主,而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如果教师只是口头讲解,那么小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时就会遇到困难,更不用说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了.素质教育理念下,为了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实施实验操作教学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基于此,文章通过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探究得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4.
袁生俊 《天津教育》2022,(1):156-158
只有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不断发现探究中,才能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数学课堂上的实践操作活动必不可少,成为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主渠道.通过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本文就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策略加以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具...  相似文献   

15.
学生活动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恰当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和合作意识.进而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课前、课堂、课后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地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动手实践是学生探究数学与生活之间关系的重要途径。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认知数学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的理解,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生涯的学习成长十分有利,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动手实验,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下文,笔者便就动手实践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76):73-74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但由于对"动手操作"的误解、活动运用的失当及其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在数学课堂上出现学生动手操作失效现象。本文研究数学课堂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中的现状,探究失效原因,提出提高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使用课堂操作教材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关注的问题,充分了解课堂操作教材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才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些课堂操作教材,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珍 《考试周刊》2015,(6):79-80
只有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地掌握一门知识。所以,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无疑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要积极探究的重点课题。本文从学生的具体数学学情、性格特征、认知方式等方面入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