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生命价值教育势在必行。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价值教育有着理论渊源和实践意义;提出通过树立生命价值教育理念、设计生命价值教育课堂、把生命价值教育渗透到实践、强化感恩教育等措施加强和谐社会视野中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  相似文献   

2.
试论人的生命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生命价值是人从生到死产生的正效应的总和,是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的生命的价值具有平等性、终极性、普世性、权利至高性等特征。内在着不可逆性、创造性和精神寄托性的人的生命,是一切价值的基础,其价值高于非人生命和物质的价值。重视和加强人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才能推动合理的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生命存在主要表现出三种本质和内涵,即自我认知生命形式、群体交往生命形式和智慧超越生命形式,同时具有三种价值,即个体价值、社会价值和智慧价值。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的生命情绪体验、激发学生的生命认知体验、提升学生的生命审美体验和转化学生的生命成功体验来实现他们的人生目标和生命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359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大学生对生命的看法、自我生命体验、生命价值的体现、实现生命价值手段等几个互为联带的层面分析,当代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呈现如下特点:能正确认识生命,尊重不同形式的生命;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评价满意度偏低;生命价值的体现呈多元化、复杂化;生命价值手段是积极的、进取的。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升人的生命价值,提升个体的生命质量,这也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与价值所在。开展生命教育,就是要让中小学生对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有所认识,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有所感悟,从而形成正确的生命观,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彰显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健康、安全、价值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目前一些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淡漠,不尊重生命、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对生命价值的理解仅限于人类,而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同样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予以尊重。从根本上说,人类道德评价体系与人的生命价值、其他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二者之间不存在冲突与矛盾。在建立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时,必须承认所有生命物种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命价值是指一个人的生命所具有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生命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价值观是建立在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基础和指导的,是面向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婷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71-172
生命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了解生命特点、感悟生命美好;体认生命尊严、珍视生命存在;激扬生命活力;探寻生命意义;绽放生命的色彩、以实现生命教育的重要要义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命价值教育: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蔓延的趋势,生命价值教育已刻不容缓。生命价值教育以唤起人对生命的关怀为终极目标,以处理人与自己、他人、社会、自然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生命价值教育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通过开设敬畏生命,感恩教育等课程和讲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科学的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践生活,有自己的价值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人在企业实践生活中会选择人生价值取向,追求和创造人生价值.那么,你的价值目标发展取向是什么?你怎样用社会价值观来衡量人生是否有意义?在企业实践生活中又如何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学生存在生命意义追寻空虚化、生命价值理想多元化、生命情感淡漠化、生命责任“实用”化的现象。因此,对德育工作者来说,培育大学生生命尊严意识、使之不断提升生命的价值和质量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3.
生命意识的文化底蕴与生命教育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意识是对生命体的一种感性与理性的认识以及具有的生命情感与意志,具有广泛的文化基础。人类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各种思想中汲取生命文化的精华,构建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生命文化建设、生命价值伦理观的培育、生命情感与意志教育,激励人们注重生命、尊重生命,形成健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人的生命展现及发展的过程。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对生命价值的实现是生活的本质和最终之意。教育作为人生活中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是从属于生活的,而在人的生命价值实现上,生活较之教育则更具有原生性的意义。生活本身具有教育价值。生活世界是教育的背景视域,是人最根本的生长家园;生活对生命的新起航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重视生活的教育意义能促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联系生活,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人、发展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的沉思     
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与其他自然物的不同仅仅是形态上的差异,就此而言我们可以说,人生是无意义的,因为正如其他自然物一样,我们不知道何以生、何以死。当我们问人生意义的时候,同样可以问:一块石头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所谓人生的意义,仅仅表现在社会内部,这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创造、人自身的创造和精神创造。进行这些创造的主体只能是自我,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落实到一个个活生生的“我”上,没有“我”,就没有历史。人生的价值就体现在各种创造活动之中;在所有创造活动中,唯有精神创造才是最有价值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成正比。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活是个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学校的教育情境中由师生共同构建生成的现实生活。生活的终极价值和目的是追求幸福,因此教育生活也应以幸福为价值尺度和根本目的,并且这种生活应该是师生的一种身心健康的、具有理性的、充满德性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人生的级次与价值是冯友兰"人生境界论"的核心内容,冯友兰根据人对宇宙人生觉解,把人生境界划分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且依次论释了人生的价值。冯友兰的"人生境界"具有一定的思想价值,但也不乏局限性,设计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其留给人们的普遍反思。  相似文献   

18.
论教育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怀生命正成为我国学校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构筑关怀生命的教育离不开对教育本初状态即教育起点与原点的追问,离不开教育之生命意识的确立.整全的生命是教育的元基点与根基,关怀生命的教育需要确立敬畏生命、呵护生命与发展生命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9.
使人生价值取向科学化,必须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明人生价值的辩证性质。人生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论语》并非仅仅具有道德修养的意义,而是一部具有终极关怀性质的生命学著作。本文从生命观的角度,概括出《论语》“一体两翼”的思想体系和贯穿其中的生命教育思想,并分析了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