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化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现在“创新”作为一个提倡的概念,变得流行了,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看,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具有推进意义的,因为我国处于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期,许多思想观念需要创新。如果说新闻学和传播学也要创新,那主要应表现在总体观念的更新和研究的深化上,要防止将“创新”解释为添加几个新名词、添加几个“新闻××学或××新闻学”、“传播××学或××传播学”,这种庸俗化的现象现在有所抬头,我们不能为此捧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报端上屡有让人“不大放心”的娱乐新闻出现。不妨举几个去年以来的例子为证,如“张艺谋要当电影局副局长”。“×××没当歌手大赛评委是因其素质差”、“××影片被禁”、“××影片开禁未作一处修改”、“××影片将是中国第一部分级影片”、“××被困雪山生死未卜”、“××因老公解职猛拍广告以贴补家用”、“《芬妮的微笑》参赛莫斯科电影节并获电影节奖”、“面对绯闻流言××快崩溃了”,等等。这几条“消息”经事实“检验”,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稍加分析,类似“娱闻”的产生可分如下三类:一是某些影视  相似文献   

3.
平时编稿,常见到稿件中有这样的句式:“就×××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对×××进行认真的学习”、“对×××专题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与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甚至还有“进行参观”、“进行劳动”、“进行传达”、“进行报告”、“进行教学”、“进行发言”等等。似乎什  相似文献   

4.
起早贪黑地连看了罗马大赛的52场电视直播或录像之后,一些球迷的议论至今不绝。诸多议论之中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电视解说员的表现不尽人意,用武汉球迷的话说就是不够“潇洒”。一位名叫刘燕平的朋友曾幽默地直言:“我建议将×××调至中国足球队当‘考勤官’算了,他的解说词老是把场上队员的名字念来念去,报了又报,实在太乏味了。”  相似文献   

5.
时下,娱乐新闻渐成报界一道抢眼的“风景”,关于艺苑“星腕”们的专访报道充斥着版面,以致泥沙俱下,生出种种令人忧虑的“人物专访病”。一是“隐私窥视癖”。此病疫情最严重。“××又爆姐弟恋”、“××真想生个儿子玩”、“宠物小猫‘病故’,××伤心欲绝”、“××领回私生子,舔犊深情赎前罪”、“多年情人走出幕后、××令影迷痛不欲生”、“××裸泳露春光,狗仔队大饱眼福”……凡此种种,无不成为某些“娱记”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的“精彩花絮”,在迎合少数恶俗读者低级趣味的同时,一个记者的良知在自我践踏中扭曲变形。仿佛…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4)
“痛”就在于思想的堕性文/辽宁·赵维曾在电视上收到一条消息,报道说,在×××杯围棋赛中,我国选手×××败在韩国选手李昌镐的手下,痛失挑战××杯的资格。报纸来了又看报纸,也是一片“痛”声。但据赛前专家分析,我国这位选手的“痛失”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事又是情...  相似文献   

7.
去年11月,围绕南京栖霞山发现的一幅“飞天”壁画,两家媒体在报道中唱开了“对台戏”。《××晚报》说《中国发现“东敦煌”》,《××日报》则称《专家质疑“东敦煌”之说》;《××晚报》称《国际学者盛赞“东敦煌”》,《××日报》马上来个《考古报道莫炒作》;《××晚报》紧接着以《既不可夜郎自大,也不应妄自菲薄——专家细释“东敦煌”》、《“东敦煌”为何长期遭冷落》“辟谣”和反诘……一时间,关于“东敦煌”的“争论”变成  相似文献   

8.
某报用了一个版面刊出了画家×××的作品,并专门配发了该报总编辑的评论文章。拜读了那篇文章,才“发现”原来画家×××,不仅是绘画大师,还是集“文豪”和“思想家”于一身的大名人哩。然据我所知,国画界被誉为文化名人的大师者,当属凤毛麟角,除齐白石、张大千等外,还从未听过×××的名字。至少,《古今中外三百名人》里没有画家×××的位子。至于文豪,能与高尔基、鲁迅、齐名者,恐怕屈指可数,这其中无论如何也轮不到画家×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10.
一些记者和通讯员在写稿时,常常将“截止”和“截至”混淆使用,把“×月×日截止”写成“×月×日截至”,或把“截至×月×日”写成“截止×月×日”。因此,“截止”与“截至”误用的例子时常见诸报纸杂志。其实,“截止”与“截至”意义相近而用法却不同。“截止”由意义相近的“截”和“止”复合而成动词“截止”,表示“停止”的意思,它们后面不能也不需要再跟具体时间作补充成分。而在“截至”一词中,  相似文献   

11.
县市报的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发现新闻的能力比较差,例如去采访有关会议和有领导在场的活动,往往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身上,把领导人的一言一行当成新闻,采访回来后,立马写出一篇“××肯定”“××指出”“××强调”“××要求”的稿子,一交了事。其实,这样的采访,没有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一些报刊上,在一些电台、电视台的口播中,错词病句屡见不鲜,而一些人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却见错不怪,继续袭用这些错词病句,使其泛而滥之,造成了语言文字使用混乱的现状。如“××是最××的××之一”这个病句,如今已被广泛使用。中央电视台转播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幕式,在各国体育代表团入场时介绍说:“××是××地区最早加入奥运会的国家之一”。前不久,中央电视  相似文献   

13.
切莫把“发现”仅当成一种荣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之茂 《中国档案》2003,(12):35-35
这是一个老话题。老话之所以重提,是因为翻阅档案报刊,我们还是能够经常读到这样一些带有轰动效应的消息:“××档案史料在××档案馆被发现”。接下来,作者会有足够的理由说明该档案史料是多么重要,“填补××史料空白”啦,“证明(或推翻)××史研论断”啦,云云。反正不外乎世上独有,弥足珍贵。沉睡已久的档案被唤醒,物尽其用,同时又能令人心服地说明档案馆藏品丰富宝贵,这真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忽一日,有朋友对档案馆里发现档案的“新闻”不以为然,竟说出使人添堵的话:“我对你们档案馆是做什么的有些不理解了。田野里发现庄稼,教室里发…  相似文献   

14.
反映科技成果的新闻,由于往往局限在过细的行业分工中和过专的知识范围内,它离开了专业刊物,发表在社会性报纸上,可读性就已经受到了障碍,因此它的标题,尤其是消息的标题,应该在锤炼上更讲究一些,而不要走上“××研制成功”“××投入使用”“××通过鉴定”这样公式化的道路. 为了将这类“定型标题”的冷漠面孔,变为对  相似文献   

15.
当今报刊、广播、电视,常有许多表扬谦让行为的报道。受众很熟悉这些字句:“×××工作有成绩,本该升一级工资,但因调资名额有限,他主动让给了别人”,“×××在单位是业务尖子,成果颇丰,但他考虑到职称指标不多,有的人年龄已大,便放弃了申报×级职称”,“×××风格高尚,把出国考察的机会让给了没有出过国的同志”,等等。总之,让工资,让奖金,让职称,让出国机会,我们的记者一概予以报道,一  相似文献   

16.
报刊上和广播、电视里常有“××乡××村村长×××”的说法,其实“村长”并不合法。我国宪法第111条中明确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第8条中具体规定:“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可见,在村民委员会这  相似文献   

17.
积本人在报社工作多年之经验,总结出会议报道的“模糊公式”,供借鉴、参考。会议新闻=“×月×日,××××(单位)在××××(地方)举行××××会议(标题)。  相似文献   

18.
1987年报刊整顿后,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核发了全国统一的报刊登记证号,即“国内统一刊号:CN××—××××”。“CN”是CHINA(中国)的缩写,CN后的两个数码是省份代号,连字符后的四个数码是报刊序号。报刊登记证号应正确使用,但我们在乎时的接触中却发现我国期刊中有多种误用报刊登记证号的情况: 第一,误写“国内统一刊号”,这类情况有  相似文献   

19.
典型材料分集体典型材料和个人典型材料。集体典型材料是记述集体先进事迹或工作经验的陈述性文书。个人典型材料是对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进行选择、整理而上报的书面材料。下面分别讲讲集体典型材料和个人典型材料的书写格式和写作要求。 集体典型材料的书写格式一般由标题、正文、单位名称、日期4部分组成: 1、标题。标题制作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关于……先进单位书面材料”。例如,“关于××家用电器厂先进单位书面材料”;二是由正题和副题组成。例如:“致富路上风貌新——××县×庄×队实行××××以后”。 2、正文。一般由开…  相似文献   

20.
王秋萍  温学兵 《编辑学报》2018,30(5):480-482
科技文献中使用“形”和“型”时,出现“×型”和“×形”2种用例,使用中存在不规范的情况。本文对当下科技文献含有“形”和“型”科技名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比较辨析了“×型”和“×形”2种用例的科技名词,并对二者的规范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